胥全迎
当我今天再次翻阅这本朱国平诗集《大雁的翅膀》的时候,作者国平兄弟已告别了这个世界,再也不能欣赏到他的新诗了。
我与朱国平是1976年2月底,于清江市一批参军到南京军区防化团的战友。只不过他是年龄最小年龄段的(应征最小年龄为1958年,他们几个将1959年改为1958年方得获准)。而我是工作后入伍的最大年龄段(1955年)的。
我们在部队并无什么来往,我在二营,他在三营。1979年2月,三营整建制调入昆明军区防化团,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留在南京的清江战友,只能为他们送行,祝他们胜利凯旋。
后他转业至淮阴供电局,担任宣传部长期间。正好这时期我在淮钢集团担任宣传处长,与国平工作有了接触。同时,我们俩又都担任市作家协会的副秘书长,接触的机会更多了。
国平沉稳、干练、有才。平时话不多,两杯小酒下肚,比谁话都多,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国平弟很真诚、很可爱!
然而,前几天传来噩耗:国平战友在国外突发疾病,4月21日已撒手人寰。随即,我陷入痛苦之中,在心中祈祷:国平一路走好。
刚才,赴香格里拉国平的灵堂,向老战友遗像鞠躬告别。
国平是位诗人。他的诗,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富有想像,充满了哲理与美学思想,正如诗集的书名:大雁的翅膀,结实有力、飞向远方…
现向读者推荐一下该本诗集,以兹悼念国平战友。
2023.5.3


让脊椎和大地坚守直角
赵恺
因诗为缘,和国平相识二十年。
他的事业是供电。
他视供电为生命。我们称他普鲁米修斯。光明使者爱诗,这就既使光明具有诗性,又使诗具有象征性。
国平的诗特点有三:
一是立足现实,
二是以多元拓展和延伸现实,
三是因为多元拓展和延伸使现实获得现代感。
他的特点,给我们思索和借鉴。
对于供电铁塔是标志性建筑。
对于诗,《铁塔》是国平的标志性建筑。写铁塔,他说:
线路工
粗犷的线条
粗犷的线条
男性的骄傲
大地上站起高层次的思考
线路工的灵魂
在生活的对角线上支撑着
与地平线构成永恒向上的直角
写电,他写思考。
他的思考是科技的人文思考。
科技失落人文,人文失落科技。
科技失落人文是科技的悲哀,人文失落科技是人文的悲哀。
这个双向悲哀,是人类的世纪悲哀。
巍峨的铁塔在巍峨的制高点上警世呼吁:人哪,让脊椎和大地坚守直角!
这是铁塔的价值。
《铁塔》是国平的美学宣言。
也写山河田野,也写花鸟鱼虫。
国平拥有多副笔墨。
写宏村,他说:历史的一声吆喝/从南宋牵出一头水牛/一步一个脚窝/走了一千多年
写大地,他说:收割后的大地/像刚刚分娩的母亲/经历了孕育与阵痛后/轻松地舒了口气/熟睡在幸福之中
写寂寞,他说:走进森林/可以自己创造路径/走进大山/寂寞是放飞自我
写酒,他说:天上的雨/是云酿的酒
雨是云酿的酒:这个句子具有专利权!
国平线条丰富,色彩斑斓。
为什么?
因为他的脊椎和大地坚守直角。
2009年12月1日
(赵恺全国著名诗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刊》编委、淮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以上为书中文字)
魂系黄河
巴颜喀拉的冰峰
撕开了黄土高原的胸脯
黄色的土
流淌成黄色的河
运载着一个黄皮肤的民族
生生不息地奔流
历史曾是荒原
像五千里嶙峋瘦骨
流动的野火
孕育了盘古的第一个部落
用一柄黑色的斧头
砍杀着遥远的寂寞
历史曾是影子
像五千年无声无息的沉默
阳光的脚步
走遍黄河两岸的古都
还有燧人钻木取火处
大禹治水处
愚公移山处
还有今天三门峡的太阳渡
历史曾是传说
像五千首悠远的歌
在黄河上漂流
最美的一首是黄河之神河伯
他走出了壅塞的河道
看见了大海的恢宏
知道了局限
让黄河站在历史的高度
今天的黄河
从混沌走向光明
从封闭走向开放
黄河的迷惘
黄河的痛苦
造就了黄河的希望
黄河用不老的岁月
叠印着无数只
深深嵌人史卷的脚窝
碰杯,在太阳的高度
端起洪泽湖
一樽浓缩了千年的陈酒
干!一饮而下
也许刚刚融进反思的酒曲
辣!辣!辣!
醉眼掠过沧海桑田沉沉浮浮
隋炀帝的小小游舟
竟使一个民族变成纤夫
然而纤夫的脊骨从不甘心
爬行和匍匐
于是,泥沙这大地的肌肉
在这里暴起
一个与愚蠢抗争的“悬湖”
呵,一湖水
在我心头翻滚,腾沸
成功与失误
徘徊与开拓
探索与踌躇
彼此渗透交融酿成一壶
如果是苦的
我咬紧牙关悄悄咽下
在思考的深处
如果是甜的
我以醉汉的勇气
大雁的翅膀
秋分的风
把云拧出了水
像墨
用一张透明的纸
复印云淡的天空
纸上留下大雁的翅膀
天上的人飞向南方
春分的风
又把云编成了梦
像诗
每一句都是眷恋的地方
天上的人又飞向北方
天地随着季节
交换着一种希望






胥全迎(笔名:羊羊有草),1955年8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副研究员职称。曾在南京军区防化团服役,后任清江石油化工厂组织宣传科长、淮阴热电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淮钢集团宣传处长等职退休。现为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政协文史专家库成员、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清江文学》编辑部主编。著有22万字的《忆清江》纪实散文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多次获中国散文网金奖、一等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