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之十七)
蓝白领
话说出师的杨俊驰,就在当年的科举大试中,一举中得头名状元,一时杨俊弛的大名传遍天下。从此,杨俊驰步入官场,顺风又顺水,官就越做越大,直做到龙图大阁士以后,才告老还乡。早在杨俊驰高中状元那年以后,他就衣锦还乡,新科状元郎回乡祭祖,好不威风八面。杨状元还特地上大儒师傅的坟莹上祭拜,并且在师傅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碑,上书:状元郎之师之墓!在这七个烫金大字的两旁,把他从小崇拜的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镌刻在两边。并且杨状元不无自豪地挥墨泼毫,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他此时此景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怀,诗曰:
师徒相逢风云涌,
无名顿修天下名。
大儒师尊传绝学,
秀才登上龙虎榜。
昔日俊驰慕王勃,
同侪讥笑声如钟。
锦绣文章传天下,
状元之师显神灵。
从此,杨状元师傅的坟莹前,经常有进京赶考的书生来此祭拜。正所谓“母凭子贵”,无名大儒因为有个状元的徒弟,从此也名扬天下。他的灵异事件,在读书人之间传得真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
按说穷秀才杨俊驰自高中状元以来,可谓官场得意,财愿广进,文名又天下扬。是应该一个人偷着乐的,但是正如一老话说得好“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杨俊驰直至做官做到龙图大阁士上,也未能扭转门下人丁稀少的恶运,膝下苦于没有一个儿子。并且他的原配夫人,只为他留下一个女儿,名叫杨婧琪后,也就撒手人寰了。杨状元夫人去世后,他十分伤感,只缘他与夫人感情深厚。原来杨夫人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在杨俊驰还未发迹之前,心中慕他高才,与之私定终身。并且当年他进京赶考的盘缠也是杨夫人作小姐时瞒着家里人变卖自己的首饰所得,所以杨状元对杨夫人的早逝耿耿于怀。后来,在亲友和同僚的开导下,为了杨家香火,又纳了一妾,也是未等开怀留下一儿半女,小妾年纪轻轻地骤然得了急症不治而亡。从此,杨状元也就断了再续一房的心事,一心一意只想把女儿小婧琪照顾好。也因为小婧琪从小得父亲真传,家学渊源很深,长大后也成了一位才色双绝的才女。说也怪,多少王子豪孙求亲于她,她一个也相不中。以致成了老姑娘,还随告老还乡的老父住在娘家,照顾老父亲的日常饮食。按她自己的话说:“爸爸对妈妈有情有意,奈何妈妈走得早,我得替妈妈把爸爸照顾好。”。
话说当年牛旺财安葬父亲牛大勇之后,一个人就离开了家乡。又过了十年之后,已经人到中年的牛旺财又孑然一身地回到了家乡。唯一不同的是,牛旺财走时两手空空,回来时已然是个有良田百余亩的小土豪了。也不知他这十年去了什么地方,遇见了什么人,经历过什么事?怎么样从一个穷光蛋,在十年光景里,左折腾右折腾地倒发迹起来了。而且发迹后为什么又还没有讨个老婆,况且人也老大不小了呀?不是外国有本著名小说上所说“有钱的单身汉,必然会讨个太太”的吗?为何现在有钱娶老婆的牛旺财,为何不找个老婆过小日子呀?难道他对女人失去了兴趣,还是身上有难言之隐?回到家乡,有些薄产的小土豪牛旺财身上种种反常,有异常人的举动,引起了乡下四邻的种种猜测和茶余饭后的佐料。
正当大家对牛旺财的个人问题的根本原因,演义成各种版本,闹得沸沸扬扬之时。牛旺财突然向亲朋好友宣布,他要娶亲了,娶的就是告老还乡的龙图大阁士的老姑娘,杨府千金杨靖琪小姐。一时之间,对于牛旺财与杨靖琪老姑娘的婚事,大家又都表示出了极大的不相信。大家不约而同,都认为怪人牛旺财又在使什么妖蛾子了。正当大家费夷所思的当儿,牛旺财与杨府大小姐杨靖琪的婚礼如期举行了。婚后,由小土豪摇身一变,成了龙图大阁士的乘龙快婿,不由得人不对这个小商人出身的牛旺财刮目相看了。从此,牛旺财夫妇夫唱妇随,利用老爸的过硬的关系,上下折腾了起来。不出几年,牛旺财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土豪,良田千亩以上,富甲一方,被人尊称为牛大财神爷了。
现在再说牛旺财为何人到中年,快四十的人了,又有些薄产,为何却没有娶亲了。原来牛旺财安葬完父亲后,离家出走的头几年,真是吃尽了苦头嘞。常常弄得身无分文,吃了上頓没有下顿,忍饥挨饿受冻的苦日子。他辗转去了许多地方,他就是不敢也不愿如此狼狈地回到家乡。多少次牛旺财枕着大石头,躺在草地上,有种“天当房,地当床,我睡中央”的气概。仰面对着头顶上的月亮,暗暗下定了决心,发誓不混出个模样,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愿回转家乡受人讥笑了。
也合该他牛旺财发迹了,有一年去关外,大雪天的,一群叫花子似的难民涌向了关外。同行有一位老者,不小心脚下一滑,摔折了一条腿。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这连自己犹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鬼天气下,人的心真的比铁石还坚硬。太多的人,任凭老人在雪地里拖着断腿爬行,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看一眼地上的老者,没有人那怕扶他一下。大家都很麻木不仁地从老者身边缓慢拖着沉重的腿走过去了,因为在这鬼天气的折磨下,大家都是又冷又饿又累的,谁还有那精力那闲心,管这惹麻烦的事儿呀?大家都不愿管,但他牛旺财管了,一路上背着老者艰难的上路了。渴了,他找水给老人喝,饿了,他讨饭给老人吃。有时,常常是自己都吃不饱,他还是会分出所得食物的大部分让给老人吃。后来,饿得实在不行,连他自己走路都摇摇摆摆地立不住脚,如何再能背上老者前进呀!老者看在眼里,坚决不再吃他让出来的食物,只是喘着气对他说:“孩子,你是个好人。我也就不再瞒你了,我本是…”,老人说到还里,突然又闭口不说了,牛旺财正感好奇之时。老者突然发问地问他:“莫非你知道我是谁?才肯如此下力气地帮我的,你你…原来是有目的的?”,老者喘着粗气地质问起牛旺财来。牛旺财茫然地睁大眼晴,表示不理解,自言自语地道“有什么目的?有用么,你一个连路也不会走,饭也吃不饱的老人,我对你还能有什么目的?只念你正好与我死去的父亲一般大,才决定帮你的,老人家你多想了。”,牛旺财有点气忿地嘟囔着,一边向远去走去。牛旺财真的有些生气,想自己不图名不图利地这么帮助他。他倒好,不仅不念我的情,反而误会我中伤我,怪罪我接近他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那好,从此,我牛旺财离你远远的还不行吗?老人一见牛旺财真的生气要走了,才笑着对牛旺财招手说:“我说后生嘞,你别怪老朽多心了,只是受人陷害太多,不得不防了。你过来,老朽现在知道你不是他们派来的卧底了,有重要事情交待给你,对你也是大有好处的。唉!我看我是快不行了,这事儿还得麻烦你这好人了,我么也决不会亏待于你。我死后,你照我说的话办理好,必对你个人也有大大的好处。”。牛旺财听见老人认错了,也就赶快走了过来,扶着老人坐了下来,听老人说了一番后,惊得牛旺财嘴巴张开后就再没敢合拢上。
附:
有关写作平台的问题
蓝白领
人人都有一个赶大场子的心理,比如网上投稿,总想找个有好制作平台的文学社去发表。而一些有声誉的大平台,也是严格把关,尽量遴选名家大作,新秀力作也是很少用的。这样,没有名气,就是说成名之前的誊稿人,辛辛苦苦地精心写出的力作,是上不了他们的大台面的。因此,业内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距:大方之家赶大场子,无名之辈只好赶小场子。这样久而久之,就有一种错觉,上了大场子的文章就都是好文章,落入小场子的文章就都是不太好的文章,或者说就都是低劣文章。好比职场中,占据高位的就是能力强本领大的人一样可笑。殊不知扶不起的刘阿斗也是高高端坐在王位上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不也只是在下府首称臣吗?你能说刘阿斗,比孔明聪明能干么?
还有,越是有大平台作坚强后盾的人,多半易生轻慢侮蔑之心,仗有好平台,不怕约不来稿子。其中不乏一些戴有有色眼镜的小人编辑,就会对一些名气不大,或无名作者的好文章,挑三拣四说长道短。明明是好文章,如果刊发了必是读者的盛晏,偏偏在他眼里成了臭狗屎,被扔进了垃圾桶。
世上有多少豪华巨著,经典传神之作,都经历过或多或少这样无知无能有偏见小人编辑的责难呀!更为可惜的是,许多好的作品从此真的淹没无闻,与垃圾相伴终生了。所幸喜的是,一些好作品久经辗转后,终于遇见了识货的编辑手中,终于从垃圾废纸篓中被发掘了出来。这样的世界名著,可以列出很长的名单。但笔者没有统计过,也就不好妄加推测了。但据笔者所知,当年走红一时的《高山下的花环》,也遭受到如此虐待过,所幸最后终于得以出版,一时闻名天下了。
还有一些人,自诩是个大师,原因是他的垃圾文上了大平台。别个有实力有才情的无名之辈不去嘲笑他,他反而过来污蔑别人的力作,没有他的垃圾文好。这些狂妄自大之辈,全然忘了,他们是借了高枝好炫耀罢了。他们是沾了大平台的光,而不是平台因为他的文章而大放异彩。说得更明白一点,刘阿斗离开了王位,就是一个蠢笨无用之人而已。这真比不了曹操当魏王时呀,装个带刀侍卫陪侍一侧,匈奴的使者说:“魏王(他不知假扮的)不怎么样,那个带刀侍卫倒是个真英雄!”。
一篇文章制作精美的呈现于读者面前,当然会人气大涨。但是华丽的外表下,人们往往忘了所见之人的人心早已坏透了。就是说,那样盛装出来的东西,有多少人不是冲着盒子来的买椟还珠呀!说白了,有多少阅读量点赞打赏,不是冲着文章本身而来,而是冲着大平台而来,冲着大平台的制作而来。冲精美的插图点赞和打赏的,冲朗诵者美妙动听的声音和音乐的和谐旋律点赞和打赏的呀?
所以,别以为阅读量高,点赞多打赏多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不经过大平台团队的精心的制作,看似火红的文章,其实狗屁不是。离开大平台,将会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无人问津了。
有没有不服气的?若有,把你的文章,放我们这新创的《ⅰ与e芳草》文学社来。如果受欢迎,那才真的是好文章呀!因为我们《ⅰ与e芳草》文学社草创之际,没有名气,没有强大制作团队。如果读者来了,那真的是被你的才情所折服,你的美文所吸引了。
思考:你是想成为借大平台而出名的假作家,还是想成为小平台因为有你而被更多人关注的有实力的作家呢?
山不转,水在转,假作家总有贬值的时候。有实力的作家,无论在那里,他的文章都有大批忠实的读者。
如果你成了“作家”,有一天你发现,你的读者大多人,不是冲你的作品而来,你有何感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