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斌/尊严
乌克兰战壕里
老班长用刺刀当镜子
借着月光
剪胡须
唱兔读诗:
今天选读赵佳斌这首《尊严》。
战争元素充满了这首短诗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生活元素。前后两部分的转换是战争机器到人的转换。
当战争来临,人就成为极端的人,这种极端是由他的政治属性决定的。就一般来说,向往和安于和平的人居多,只有特别少的人具有强烈的仇恨意识与毁灭意识。就比如说吧,一根鞭子在羊群中是处于绝对的少数,但这根鞭子能驱动羊群。鞭子是意志,也是对生命的漠视。
世界上的任何残酷都不如战争残酷,都不如同类相搏杀残酷。所以任何美化战争的做法都是罪的见证。当初,乌克兰出于世界和平的目的销毁了核武器,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攻击这样一个自毁长城的国家。但卑劣的用心总是难以估算,还是有人出手了。
现在,情势已经至此,旷日持久的战争正在毒害着无数肉体和心灵。有战争的地方就是地狱,恶魔们在此舞蹈。
佳斌的诗选取了一个战壕,一个乌克兰战士。这位乌克兰战士很有创意,在没有镜子的情况下他用刺刀做镜子。在月光下,他修剪着胡子。即使在战争之中,他也不愿邋里邋遢,他要在战争中保留他生活的尊严,人的尊严。
他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战争的工具。佳斌的这首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在残酷中仍能从地狱中挣出而让心灵回归到以前的现实。即战争并没有摧毁这些既有意志又有热爱的乌克兰人,他们在自己的家园仍是主人。他们是在抗击,而不是在溃逃;他们是在战斗,而不是在践踏异国土地。
这样,也应该更能明白了,他们作为自己土地的主人,一直没有失去尊严,他们在捍卫尊严。无论用刺刀当镜子还是用刺刀迎击强敌,这都是他们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