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一二三)
到了1945年,二战中日本战败的结局再也毋庸置疑。
可日本还有强大的军力。
到了1945年,日军已经将1937年全面侵华时的17个师团猛增到了101个师团。(日军师团相当于我军的军级单位,甲种师团达到3万多人,比我一个军还多一万人)。
在中国国土加上在东北的关东军日军还有200万兵力,在太平洋诸岛和东南亚有70万,加上在日本本土的紧急征召的100万,日军还有一个庞大的武装集团。

拥有近400万兵力的日军还是一台疯狂嗜血的战争机器。
于是,日本大本营就策划了一个无奈的作战计划:“本土作战”计划。
但这一计划并不是在日本本土与盟军血拼,而是中国的广袤的国土上与盟军“一亿玉碎”。
他们天真地幻想,利用东南亚战场的吸引力,让盟军像在诺曼底登陆一样在中国大陆登陆,然后在别人的国土上与美国佬拼个你死我活。
美国佬也不是傻子,你可以偷袭珍珠港,轰炸他的本土,他为什么不可以直接端你的老窝。

再然后日军大本营就策划了这个“芷江攻略战”。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只有打掉了在芷江的机场,然后再打掉在重庆的中国政府,他们才能一心一意地在中国大纵深的土地上与盟军决一死战。
然而,就如有些军事史学家的说法,这一次日军冒险发动的攻略作战,是一次“在极为不利的形式之下被迫发动的一次毫无胜算的攻击作战”。
雪峰山会战(湘西会战)被称为是“中日最后一战”。
之所以这样定义,一方面这次重大战役距日本无条件投降只有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另一方面这一战确实是关系到中日两国的生死存亡。

中国若取胜,将延续中华五千年古文明,并取得历史上最惨烈的反外族入侵的保国保种战争的胜利。
日方若打赢,将取得侵华战争的实质性胜利,从而全面占领中国多层次大纵深的广袤地域,并据此有理地形与美英等同盟国打一场以陆战为主的最后决战。
由于二次大战的大趋势已经明朗,法西斯轴心国的惨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日军在太平洋的重要岛屿基地不是丧失就是沦为了一个个亟待救援的包袱。日本国内的数十个重要城市特别是生产军事装备的重工业城市也悉数遭到了美军远程轰炸机的狂轰滥炸。
李梅的B-29战略轰炸机队把东京炸成了一片火海,十余万无辜平民丧生于熊熊战火。

因此日本大本营将对美作战定为头等大事。将侵华日军(驻中国派遣军)也分为东部战区和西部战区。东部战区为主,主要用他们来对付即将在中国登陆的美军。西部战区为辅,他们主要是与所谓的“重庆军”(日本大本营对中国军队的蔑称)作战。
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官冈村宁次表面服从国内大本营的战略方针,但内心固执地认为只有先解决“之那”问题,才能回过头来一心一意地对付老美。
因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端掉芷江机场,直捣中国临时首都重庆的作战方案。

日本大本营也觉得他的意见有几分道理,没奈何只得同意了冈村的方案,但做了修改,只允许他们打掉芷江机场。至于攻占重庆,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具体执行“芷江攻略战”的最高指挥官是日军第六方面军的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其实他也是大本营派观点的,认为驻华日军今后作战的重点应该是美军。
他认为此次攻击作战很难取胜,理由是中国军队已经装备了36个全美械师,目前他们的火力远远胜过日军。
还有,由于要对付美军的轰炸,已经将驻华的日军作战飞机绝大多数抽调回了日本本土,日军已经失去了昔日引以为傲的空中优势。而在华的美军飞虎队和中美联合空军则会对日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但由于日军的一贯传统,他是下级,只能服从冈村总司令官的方案。
冈村则认为,华军不管装备了什么先进武器,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不堪一击。一号作战的战果就是证明。
1944年的日军暴风骤雨式的一号作战,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打掉了中国军队的6个空军基地和30多个机场。
以至于从西安到贵阳的东经170度左右的老河口(川陕界)、宜昌(鄂川界)、秀山(湘川界)、全州(湘桂界)、桂林(桂黔界)包括邵阳(湘桂黔界)等战略重镇都已经为日军所控制。
这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对重庆的大半个圆的包围,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到它的巨大优势。
这也就是冈村宁次发起“芷江攻略战”的底气所在。
日军具体指挥这次战役的是第20军的中将司令官坂西一良。这位出身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狂妄且固执的人,喜欢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常弄得参谋幕僚们不知所措。而且他又是个嗜酒如命的酒鬼,每每喝多了就会不按规矩出牌。
前不久,坂西一良和他的20军刚刚从东北的关东军调到中国南部来,因为中国南部和东南亚战事吃紧。
为了取得“芷江作战”的胜利,日军投入了20军和华中11军最精锐的第34师团、68师团、47师团、64师团、116师团、58旅团以及关根、重广两个支队(旅团级别部队),加上数个骑兵、炮兵、工兵、辎重联队,一百余辆坦克装甲车等共计十万余人,从全州、东安、邵阳、蓝田等地分左、中、右三路,朝着湘黔边界的湘西重镇芷江杀气腾腾地直扑而去。

而中国军队应战的是总指挥、中国陆军总司令、上将何应钦,以及他所指挥的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和王敬久集团军所辖的73、74、18等军以及100、20、26、94、92等8个军和从印度空运过来的廖耀湘的新6军全部9个军共计20余万人。
雪峰山会战从1945年的4月9日至6月7日,近两个月,最后以中国军队的完胜结束。
前面说了,坂西一良将他的人马分为左中右三路,以68师团、58旅团和关根支队为左路,116、47师团加重广支队为中路,而以64、62师团为右路。

三路日军中,以中路日军为主攻。他们的进攻路线是从邵阳、黑田铺、洋溪出发再沿湘黔公路向隆回、洞口进攻,然后翻越雪峰山,拿下安江洪江,直取芷江。
4月9日,首先由日军47师团以及重广支队进攻蓝田拉开战役序幕。
重广支队是日军的一支机动部队,4000余人,武器精良,战力强悍。如果得手,他们将进攻新化、溆浦,然后从北面包抄怀化、芷江。
日军第20军的司令部就设在邵阳打枪坪对面的一座二层西式半围的小楼房里。这座小楼在原邵阳军分区旧址内,原来是军分区的招待所,解放前曾是邵阳县松坡图书馆的旧址。
事实上早在一年之前的日军“一号作战”的时候,日军挟连下长沙、衡阳的余威,就已经在1944年的9月底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攻占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宝庆。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