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世界的中原大佛
文/齐振铎
河南平顶山中原大佛的名字,在电视等媒体的渲染下,早已烂熟于胸,只是无缘亲览,而二零一八年深秋,正好借晋、豫一线游之机,了此夙愿。
离着还有几里远,就见右前方群山环抱的斜坡上,出现了一个金灿辉映的建筑群,后面还耸立着一尊熠熠闪光的金色巨佛,不用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原大佛了。
办理了导游门票,解说员小李姑娘把我们带到长长的清心桥上介绍道:“规模宏大的中原大佛景区景观,是在唐代古刹佛泉寺基础上扩建的。从一九九七年始建,到二零零八年竣工,并由两岸四地一百零八位高僧开光面世,历经十二年,可见工程之恢宏浩大。大家再往上看,占地一万余亩的整个景区,从前到后,地势逐渐升高且层次分明,而整个庙群又居于一个状似莲花的巨盆之中,三面群峰朝揖、绿水青山、仙韵灵秀、风水极佳并充分体现了天随人意的理念和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优雅风格。”
穿过宽阔的寺前广场,来到了绿瓦朱墙、檐悬《佛泉寺》三个金色大字的寺前,小李又说道:“之所以称之为佛泉寺,是因为从古至今,佛前的温泉四季喷涌,从未间断且通过泡温泉而治愈了许多百姓的陈疾顽症,可见泉蕴佛心,广济世人,故此得名佛泉寺。”
佛泉寺的后面依次是雄踞高台、白栏环绕、宏伟壮观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再穿过寺后广场,就到了朝佛大道。
根据牌示得知,这梯次结构、栏杆护卫的朝佛大道不仅非常气派,而且很有讲究。它总长九百九十九米,宽三十米,分为十三组台阶。这第一组是六十六级台阶加九米平台,意为朝佛之路六六大顺、久久平安。而再往上则是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三百六十五级台阶,按每个月的天数分为十二组台阶各加一个平台。意为每上一阶,离佛越近,步步有望,步步有获—度化凡人,天天向善,以成正果。
气喘嘘嘘地爬上这九百九十九米长的台阶顶端,就到了长宽各二百米、目前世界最大的礼佛广场,而礼佛广场正中那高二点六米、直径超过八十米的高台就是拜佛台。待我们急不可耐地登上了拜佛台,这才真正完整清晰地领略到了大佛那伟岸的身躯、非凡的气度、慈祥的面容、神圣的庄严。 说这释迦牟尼庄严法身大佛身躯伟岸,(据墙示材料介绍)是因稳立高台之上的大佛,身高竟达一百零八米,成为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铜铸立佛,且身旁环绕的群山犹如朵朵祥云,而大佛就恰巧立于祥云的中间。说他气度非凡,是因他通身线条流畅、裟摺自然、坦荡慧立、金光灿灿,而为了塑造此尊大佛,光用去的黄金就达一百零八公斤、合金铜三千三百吨、特殊钢材一点五万吨,可谓重金造就、成效斐然。说他面容慈祥,是因他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呈传经说法、普渡众生之态。说他庄严神圣,是因他脚踏莲花、左手下垂为护佑众生福缘圆通、右手微举为众生指点迷津、手心的法轮为生生相承、胸前的万字花为佛佑永续,总之是为宏怀缘盛、泽惠百姓、世世平安、天下太平。
走过福慧大道,登上拜佛天梯再近距离观察,发现在大佛脚下的金刚宝座和莲花宝座的巨大空间中,还有数以万计的菩萨、罗汉、金刚、天女等人物组成的各种护法场景,那委婉动情的法事故事,确是令人情思神往、如临其境。
从大佛脚下返回,我们来到了又一创造吉尼斯记录的世纪吉祥金钟前。
进入意雅色古、四层格局的钟楼之内,就见雕梁横卧、朱柱高擎、巨钟悬垂、古朴空阔;当我站在钟旁留影时,相形见绌,自觉渺小;当我奋力撞击宏钟时,那浑厚纯正的绵音和那颤荡悠长的余音,更使我惊叹不已,傲感油升。我还从说明牌上得知:此钟高超八米,最大外径五米有余,厚达六寸,而重量竟达令人咋舌的一百一十多吨,乃当今世界最大的青铜铸钟;此钟于二零零一年元旦零时零分在此首度撞响二十一响,报道了崭新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因此又称它为世纪钟。此外,钟身遍体还铸有文字和图案,其侧面的左联是“纳福增辉风调雨顺”,右联是“万年永葆国泰民安”,上部有金龙戏珠、丹凤朝阳、瑞麟腾云四幅吉祥图案,腰部有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共享吉祥的五十六个如意图案,裙部有高山、河流、太阳、云彩等自然生态,全身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铭文。饱绽深厚文化内涵的吉祥钟,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光辉传统,又呈现了与时俱进、现代文明的时代特色,开创了我国钟造与钟文化的新篇章。
瞻大佛、抱佛脚、理佛言、聆钟鸣等都为中原大佛之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中原大佛也必将成为朝佛、祁福、许愿、旅游之圣地。 作者简介:齐振铎,1944年生,高中学历 ,北京昌平人,曾从军6年,务农4年,后从事教育工作。2004年退休,热衷于阅读和写作。部分作品在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