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路人组诗
谢邦成
一、筑路形象
为畅通大动脉
你毅然背井离乡
在风里不停地筑路
在雨里不停地架设桥梁
在夜里不停地转场
匆忙脚步反反复复
艰难地丈量路与家的距离
一生的喜怒只在心中自生自灭
长年钻山沟住帐篷无怨无悔
累月守寂寞睡通铺也无声无息
路基在无路的地方不断延伸
汽笛在荒无人烟处不停地拉响
黑发在霜雾雪中已渐渐染白
思乡的泪水也常在睡梦中流淌
父辈们的青春在轨枕上闪耀
上学的子孙均与桥墩一块成长
具有牛羊马驴一样品格的你
一世都在荒山野岭中筑路架桥
你日夜重复着站蹲躺的动作
真跟那山川大地一样厚重
和那道碴灰枕一般坚毅
以及与清泉一色明朗
在筑路架桥中
你站着就是一座桥墩
就是蹲下也是一架桥梁支座
即便躺倒更像是一片桥梁
二、筑路环境
从春到冬总是抛家离舍
常年奋战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春节过后就背着行囊奔赴新工地
夏日炎炎抓住黄金季节掀起大干高潮
秋高气爽之时又正是昼夜突击的好时光
隆冬天寒还要继续争分夺秒地去拼搏冲刺
在无路即将有路的地方
既没有频频举杯的亲朋好友
又没有鲜花簇拥中的烛光和温馨
唯有那工棚那锅灶还有那长长的黑夜
一刻不停地储蓄了一夜又一夜思乡的梦语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
虽无祝词又无美言更无赞誉
但你依然坚持逢山凿路从不间断
唯有那隧涵那墩台还有那长长的路基
一分不少地收藏了一个又一个悲欢的片段
风天一身土雪天一身湿
虽无喝彩又无同情更无理解
但你依然坚持遇水架桥永不停息
唯有那荒山那野岭还有那长长的汽笛
一秒不差地记录了一次又一次离合的情景
记不清多少次的筑路去
忘不了又是多少回的架桥归
在享乐远离城镇和亲人们的岁月
虽无生日更无假日但你依然无怨无悔
手筑千条路脚踏万重山而你从不张扬自满
三、筑路品质
总是带着昨天的疲惫
从一个刚熟悉不久的地方
又转场到另一个陌生的新工点
面对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
失去了多少节日欢乐你却从不低落
因为平凡的一生铸就了你对筑路的忠贞
尽管每天吃的是大锅饭
住的是四面透风的简陋棚
见的是大漠戈壁和荒山野岭
走的全都是些爬坡上坎的羊肠道
但责任与使命却沉甸甸地压在肩上
因瘠薄土地上还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贫穷
偏僻的山沟峡谷里还到处聚集着落后
养家糊口的日子还得靠你才能不断延续
所以每一次开工和竣工都能彼此携手
始终用不变的激情去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在修好那每座桥隧和筑好每寸路基时
你还孕育笛声并收拾行囊准备再次搬迁
水千条山万座都曾走过
路再险泪再咸你也都经历过
虽因筑路而占用了花前月下的低吟
但你除爱红红绿绿的都市舒适生活外
更爱筑路人那份责任和神圣的使命
虽不能满足妻儿心愿那是因重任在肩
虽不能在节日团聚那是因祖国昌盛
虽不能常守父母身边那是因忠孝难两全
作者简介
谢邦成,男,1962年7月18日生于重庆市忠县太来乡石坝村8组,1981年元月至2017年7月曾在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党委宣传部和工会工作部及工程项目上供过职,供职间的作品曾在《法制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万县日报》、《忠州日报》、《牡丹》、《桃花源》、《中国铁路文艺》、中国知网、中华铁道网、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华得雨杯短诗短文比赛获奖作品选》、《“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集》、《忠州散文》及《忠州诗集》等报刊网书上刊发或转载过,并出版《邦成作品集》上中下和《筑路岁月》等书籍,2017年7月满55岁后已退休,现居河南省洛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