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朝阳艺术简介:
王朝阳 男 1969年出生 山东聊城人, 字:藏海, 号;东山居士。自幼受师王国昌影响 传承组训文化 ,习‘二王”笔迹基础 ,勤奋卓学。 其书法造诣为楷书屈指,其书法结字有法,用笔纯熟,点画遒劲,有一股凛然正气。在笔法上心揣手摸,他向凝重、浑厚、雄强、险峻看齐,成为国内少有的楷书领跑者。
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协会员,奥运地区文联副主席,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客座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老年大学教授,南昌大学特聘教授,2015年其编写书法教材被教育部推广,使千万中小学生使用学习。
什么是书法的基本功?
这个问题对初学者还是挺有意义的,因为了解什么是基本功才能在书法入门学习的时候,思路清晰,少走弯路。那么什么才是书法的基本功呢?
简单的说就是指执笔的方法,认识毛笔和宣纸的特性和分类,认识墨的类别,对基本笔画的书写能力,对单字结构的把控能力,对常用章法的把控等等。虽说执笔无定法,但是真正初学练字的时候,还是要讲究一定的执笔方法的。在东晋的时候就有两指执笔法,这种方法就类似于今天的硬笔执笔法.
还有一种执笔法是五指执笔法,这种方法现代*常用。还有一个拿笔高低的问题,如果是写得比拳头还大的字拿笔可以是处于笔杆的中部,但是要把手腕悬在空中进行书写。反之可以把手腕放在桌面上写,这两种就是*常见也是*常用的执笔方法。毛笔根据笔毫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羊毫弹性*弱清代的书家*常用,大多用来写大幅的立轴书法,狼毫弹性*强多用来写小行书,兼毫弹性不强也不弱常用来写比较精致的楷书。
宣纸的分类大概也是三种,分别是生宣,吸水性*强常用来写大篆和汉碑书法。熟宣吸水性*差一般用来画工笔画或者白描,写字不太好用。半生熟的宣纸吸水性介于前两者的中间,所以用来写书法*合适不过了。常用的墨分有油烟墨和松烟墨两种。油烟墨用的时间越长油性发挥得越好也会越黑越亮,松烟墨偏暗没有那么强的光泽,两者都可以灵活选用。对于毛笔基本笔画的书写的问题可以用勾摹与临摹相结合,只要肯用功,就一定能拿下它。结构的问题也是运用此方法,多思多想,也能知道很多规律!!章法的问题,*常用的是横竖都成行,还有单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间,这些都要在临摹学习细细体会才能有所领悟。
抓住这三点抓住这三点,你的书法就入门了!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一味埋头练字是不可能学好书法的,我们还应该抬头看路。我一直强调提高书法的鉴赏能力与练习书法同等重要。
在学习书法初始阶段,一定要做好临帖的工作。

所谓临帖,就是对照古帖学习古人的书写方法,了解书法的笔法、结体和章法,感受古人在写书法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临帖这项工作应该包括两个内容,即读帖和临习,这两项工作应该交替进行,临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那么,初学书法。我们应该怎样读帖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读笔法
笔划是一个书法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把笔划写好,我们的书法字才有韵味。我们平常说书法的雄强、妍美、遒劲、仙逸等都可以通过书者的笔划体现出来。
我们以这个“秋”字为例,这字写的遒劲俊秀,其笔画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横的写法。这个横起笔处承接**笔的撇,露锋入笔,入笔很重,随后慢慢提笔,向右上方写出有曲度的横。为了承接下一笔的大竖,在向右上写出横之后,还有一个向左上轻轻挑起的动作。
再看一下这个撇的写法。这个撇藏锋入笔,入笔很重,再向左下撇的过程中轻轻提笔。在撇划收笔的过程中,有一个下压和转向的动作,再轻轻提笔撇出,这个动作体现了书法笔划中的节节发力,也就是说,在这一撇中要发两次力。
从起笔中真接发力,提起,收笔之前再次发力,再次提起。书法中的撇是特别容易写得虚弱的笔划,通过二次发力,使这一笔划写得很扎实,有力度。
二、读结体
所谓读结体。就是要看清这个字和其他的字的主要差别在于哪里,这个字的主笔是哪笔,这种写法它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行”字的结体主要需要读懂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字左倾幅度很大。
2. 两撇的斜度富于变化。
3. 双人旁为弧形分布。
4. 左边结构很短,右边结构很长。
5. 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互相穿插。
6. 这个字*出彩的地方是右边那一竖,极其劲健俊逸。
三、读章法
读章法就是看作者如何把每个好看的字非常合理地放入作品中,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有冲击力又很和谐,富于书法的艺术美。

以蜀素帖局部为例,主要要读懂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字的结体变化很多,对比强烈,相映成趣。如气、茱等字着墨很重,而居、前等字很轻盈。气、毕等字很长,九、千等字较扁。如“会”字中宫紧密,外延舒展,而“泛”字则中宫疏朗,外延紧实。
字与字之间关系的变化丰富。共与墨字距离很远,里和结字离着很近。波、结等大多数字左倾,䌽、千等字平正,江字右倾。
留白。此帖是集诗作品,在一首诗结束后,留出空白,使作品疏朗透气。
每行的排列形态不同,右数**行排列整齐,左数**行的字排列形成一条明显的曲线。
总之,一般意义说的读帖,主要是要抓住这三个方面。会读帖十分重要,它会引领你临帖和创作的全过程,带你进入中国书法的圣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