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营油嫂王秀兰
文/马杰年
王秀兰,一位普普通通的油嫂,八一年结婚后,随老公油田职工贾大哥从老家临邑来到胜利油田。当时,油田为了解决职工家属和孩子的吃饭问题,设置了农业点,惠民地委无偿划拨出76万亩土地交给油田耕种。一批又一批油嫂用辛勤的双手,开荒种地,插秧种稻。农忙季节,她们有的光着脚丫、挽着裤腿平整水田,有的用手扶拖拉机耕耘稻田,有的弯腰拱背在水田里插稻秧。她们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看似不起眼的油嫂“大军”,却为油田的开发建设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油嫂王秀兰就是这支“大军”中其中的一员。农忙时她和大家一起忙着插殃、给稻田灌水、喷洒农药、收割水稻等。农闲时就到工地帮着装卸沙石、水泥和其它生活用品,一刻也不让自己闲着。她和老公贾大哥同心同德,彼此在平淡中,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家。
八二年5月下旬,怀有身孕的王秀兰,挺着个大肚子,还坚持下田插秧,被领头的张大姐发现后,数落她说:“看你这妹妹,不早告诉我,幸亏我看出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得为这个小生命着想啊。”从那以后,张大姐总是分给她一些轻快活,成了姐妹们中的保护对象。多么温暖的大家庭啊!

贾大嫂儿子出生后,不能到农业点上工了,这可让一向爱劳动的王大嫂有点受不了,孩子刚满6个月,她就同老公商量,“我在家闲着没事,还不如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去卖冰棍呢。”开始老公不同意,架不住她软磨硬泡,最后终于答应了她的要求。她让工人师傅把原来自制的童车上面加高了一层,上面放上装冰糕的木箱,推着这“客货两用车”,走街串巷卖冰棍,刚开始几天,自己不好意思吆喝,生意不太好,好心的邻居姐妹们给她出主意,“卖东西,你得大声的吆喝才行啊,不然,人家知道你是卖冰棍的吗。”就这样她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大胆的吆喝起来,果然生意大有好转,一天能赚到四五块钱,这在当时补贴家用是行之有效的。贾大嫂还不满足现状,他想,光卖冰棍太单一了,于是又上了汽水、小零食等。她看到卖熟玉米利润大,就到集市土买来玉米煮着卖,玉米7分钱一个,卖到1毛五。一天下来净利润竟超过10元,相比之下,比贾大哥挣的还多。街坊邻居都夸“小贾子家真是个能干的媳妇。”
王秀兰,一个普普通通的“油嫂”,一个平凡庸常之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个至理名言。
2023年5月1日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