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挚友伴我健康行
文/吴伦林(江苏淮安)
宋人汪洙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之幸。而我却以为应该再加上一句“年暮有挚友伴我健康行”。我一直想用文字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了表达,人到晚年,有一个挚友医生帮助你排忧解难,呵护健康的那份感受,真是幸福。
我的幸福感来自我的挚友,健康的守护神——王玉宝。玉宝兄岀生于一九五二年,比我年长两岁,我俩相识几十年了,他毕业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退休前供职于省盐业公司总医院任传染科主任,从医五十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咱俩都是单位共青团的干部,共同的抱负,相同的志向,使我们的联系更多、沟通更亲密。一九七六年组织按排我到基层挂职锻炼,不慎被患上肺病,入盐业公司总医院治疗。他力尽所能帮我治疗,不断地调整治疗方案;生活中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时常利用星期天陪我去公园,放松心情…,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他的关爱中治疗,一年后我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段感情在我心中,他不仅是医师,更是兄长。几十年工作历程中,感受到我每次进步都有他的鼓励、帮助和支持;遇到困难与曲折我与他分享交流,他帮我分忧化解。我对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人真诚、厚道、正派、低调;做事谦慎、热情助人;知识丰富、医术精湛;关键是他有一颗为百姓服务的心,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已任,给人带来希望、信心和力量的人,是我一个心心相印的挚友。

弹指间,我们都老了。别人说年老者就医难,之前我不理解难在那里,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老年病也在静悄悄地袭来,时常让我们无奈头痛。正是这些无奈,使我得到玉宝医生的照料,让我感到玉宝医生的温暖。我从连云港调到淮安已近二十年,淮安距连云港市区直线距离120公里,我们却舍近求远回家到连云港就医,这种无奈之举的例子很多。有一天清晨,老伴对我讲她觉得身上不舒服,皮肤岀现了红点,还有些发热发烫发痒,我对她讲,早饭后先去小区门诊看看,看后医生也没说什么结果。到了下午越发严重,浑身的斑点大面积呈现,不仅皮肤滚烫、奇痒,而且心中烦燥、发烧。我对老伴讲现在就去市一院去看,说啥她都不愿去,她说上一次去市院就诊的教训,让人生畏,费神费时看不上病,后她同我商量还是去连云港大庆东路王玉宝诊所找玉宝兄医治。儿子连夜开车送我们老俩口去连云港,车行驶在淮安通往连云港的高速公路上我思绪万千。这些年来为了治病来回奔波在这条高速上不知多少趟了,由此昔日的情景一幕幕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两年前的夏季,我的老伴不知啥原因,突感到肚子疼痛,疼腰都直不起来。我不敢怠慢,骑上三轮车拉着她到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去就诊,那天不知为啥,心急忙慌的就直接去了门诊大楼。市民们习惯去一院就诊,就是疫情也是这样,那天的大楼前仍是人头济济,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排了很长的队,经过一番折腾,好不容易通过,再检录健康码、行程码、淮上通,才进入门诊大厅。这一连串的操作对年轻人来说,那就不是一个事,对于我们这些老人那就很为难,只能请人帮忙,才能通关。进入医院门诊大厅。宽敞的大厅足足有上千平米,明亮奢华,有五层之多,大厅两端两部电梯直达顶层,上下不停的转动着,里里外外、楼上楼下全是人,看那情形比大商场的人还多,就像火车站刚下车出站口那样拥挤不堪。自动挂号机咱不会操作,只能选择排队挂号,窗口也聚集上百号人,我挂好号领着老伴来到就诊等候处等候,右等左昐不知过了多久,等候处上方的视频始终沒有咱家名字的显现,比咱后来的都进入了就诊室就诊。此时我急了,上前询问把门的工作人员方知,挂号后必须到验证机上验证,才能进入视频排队。等到我领着老伴到就诊室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多钟,医生端起水杯喝上一口水,漫不经心询问病情,医生听完立马就说,你应该挂外科门诊,去重新排队挂号。我和家属给他说懵了,也急坏了,从早上折腾到中午还要重新排队,那要挨到何时啊!就是排到号,还要做各种检查,有了检查报告出来,医生这才给看病。此时她肚子疼得难忍,用双手捂着肚子,脸色发白,咬着牙等待,多么痛苦啊。她小声对我说:“看来上午是排不上号,咱们回去吧,找小区诊所医生看看再说”。火急火燎赶到诊所,幸好医生还在,我们讲了病情后,他也没有诊断是什么问题,就打了止痛消炎针。这般的草率是我不敢接受的。我在情急中又给远在连云港的玉宝兄打电话,午饭后赶紧直奔连云港。玉宝兄已在诊所等候我们的到来,见面后立即询问病情,他听后非常果断地说:“你们不要着急,绪林患的是带状疱疹,也就是蛇胆疮,问题不大,现我就给你挂水,坚持几天就能痊愈”。结果按他所言,真的就好了。

岁数大了,病魔总是无事生非的来找麻烦。2017年腊月二十七,还有两天就到春节了,我骑着自行车去社区交党费。突然发现眼睛出现重影并且是斜着的,看满大街都是人和车,看东西也是歪的,我马上意识到眼睛出了问题。不可怠慢,急忙赶往市一院挂了眼科号。那时到了年关,病人很少,医生先让我做了CT,他看了报告后对我说,你的眼睛没问题,休息几天会好的,不需打针吃药。回家后,我的心还是放不下,我分别去了部队八二医院和市中医院,这两家都是市级三甲医院,看的结论却都一样:眼睛没问题不需要治疗。我在疑虑中度过了大年初一、二,初三老伴就催我去给玉宝兄电话,问个明白,也好安稳过节。我怕扰他,但经不住老伴的唠叨。电话通了,才知道他此时人在欧州丹麦。他听了我的叙述,马上给出答案:“伦林啊,你现患的是脑梗,马上给我服六粒阿司匹林,去一院找神经内科就诊,现在就去。”儿子急忙赶来开车把我带到一院,神经内科值班夏磊副主任医师听了我的讲述,又看了CT片。他对我说:“你要住院治疗,患的是脑梗。”结果住院15天症状消失了,好了,出院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给我看病的医生都是挂着专家的牌子,学历也都是硕博生、高级职称。这点小毛病怎么就确诊不了呢?一阵减速慢行,转弯,刹车连云港收费站到了,我这才从回忆的梦中醒来。到达连云港市区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钟,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玉宝兄他亲自驾车赶到我的住处,立马带着我家属去了市三院抽血化验,报告出来后,他诊断是因服药物过敏造成的。在他的诊所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病奇迹般地痊愈了。我不得不佩服玉宝医生的精湛医术,我们若是到医院治疗的话,不仅要耗时而且要花大把的钱去做各种的化验、B超、CT、核磁共振等,不这样查他们就看不了病,而玉宝兄什么仪器也不用,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名符其实的全科医师啊。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需要像玉宝兄提供的这种贴心、及时、简捷的全科医疗服务。每当我遇到身体上无奈的困难,只要让他知道,就会出手相助,并能手到病除,我对他的感谢是由衷的。

这些年来玉宝兄为了我和我的老伴身体健康费尽了心血,操碎了心,他经常打电话询问关心,把朋友、兄弟时刻挂在心上,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咱也不客气,只要感到身体不适,不论时间地点,他在何处,就毫不犹豫,立马去电话。而他总是有求必应,满意而归。他成了我的靠山,有他心里就踏实,沒有后顾之忧,反之就不放心,有顾虑,他现在成了我们家名符其实的“家庭医生”。我每次回连云港都会到他的诊所瞧瞧,观察到,前来就诊的患者都是很多,有我的熟人,也有老盐场人和附近的商城人员及居民,甚至是外地慕名而来的,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他没有闲着的时候,总是不知疲倦地想方设法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而归。对老盐场机关和诊所附近腿脚不便的老年患者,他还提供上门服务,给他们解决了就医难的后顾之忧。
我知道咱好友群的中几位老友,父母都高龄体弱多病,玉宝兄都在百忙中还抽时间上门就诊,使老友们深受感动和温暖。我也注意到玉宝兄治病的原则:能在家用物理方法解决的绝不开处方,亲手教你去解决,能用中成药解决的就不用西药。能用口服药就不打针,能用肌注解决问题就不用静脉滴注等等。总之,尽量让病人少受罪少花钱。

玉宝兄对待病人总是温暖如春,可亲可爱,耐心细致,千遍不烦,给人以心情舒畅,信心滿满的感觉;他忙得很累,收费总是最低,与社会上的一般医生、医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精力体力不能与年青时同日而语。他的老伴,我的老嫂子患病多年也需要他的照顾,而且诊所中两位年青医生是他的亲侄儿,也需要靠他传帮带,把医术经验传授给他们近快接班,担子是相当重啊。他仍把朋友摆在很高位置,从不嫌烦,这种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情谊,使我终身难忘。
王玉宝曾对我说:“我这辈子欣赏雷锋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所以一有时我就无怨无悔做点益事。”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总是第一个冲上前。我从连云港新闻媒体报道中得知,2020年1月30日疫情暴发,王玉宝主动到海州区卫建委和社区党组织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到区抗疫一线工作。他的事迹被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连云港市电视台也现场采访报道,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市2020年度港城“叶欣仁”荣誉称号。

半个世纪的友情证明玉宝兄,他把人生看透了,把金钱看淡了,不求名利,只想用自己所学掌握的知识医术,将为百姓办点实事,为患者减轻痛苦作为毕生的追求。俗话说,大医至仁,救死扶伤是医者的本份与出发点。玉宝兄就是这样的医生!厚道,方能积累人缘;人气高,人生的路定会越走越宽。王玉宝诊所声誉高,人缘好。就在于他的高尚的人品,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厚道的人。我能与玉宝兄成为知心好友,由他为我的老年健康保驾护航,真的是我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