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又狠又滑的“农二代”(5300字)
作者:夏俊山
作家叶至诚曾说,父亲名气大,小时候,人家介绍他:“这是叶圣陶的儿子。”结婚后,夫人是著名艺术家,人家介绍他:“这是姚澄的爱人。”到了晚年,叶兆言又很有名,人家介绍他:“这是作家叶兆言的父亲。”自己好像没有名字。
叶至诚的感慨,《水浒传》中的张青有吗?笔者觉得“肯定有”,因为谈起梁山好汉,孙二娘的名气太大了,兴化城里甚至有“孙二娘酒店”,而张青的名字,好像很少有人关注。在《水浒传》中,张青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女人,成功的女人背后有一群优秀的男人”其实不全是调侃,孙二娘的成功,背后的男人不仅有父亲,更重要的是有张青!
“农二代”中第一狠人
《水浒传》历来被视为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可是,梁山泊108位头领,能够视为“农二代”的一共有4位,他们的共同点是出生于农村家庭,是农村户口。他们中,有的种过田,有的从未好好种过田。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4位“农二代”,全都放弃了种地。
先说李逵,他是山东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小名“铁牛”,李逵在乡下,大概从未好好种过庄稼,而是热衷于赌博、喝酒、斗殴,终于有一天闯下大祸下手太狠,把人打死了。出了人命官司咋办了?李逵不顾家中尚有母亲及哥哥李达,自己选择了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流落江湖后,遇到皇上大赦天下,他在江州谋得一份职业:在戴宗手下当了一名小牢子(狱警)。
接着说陶宗旺,“祖贯是光州人氏,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有的是气力,亦能使枪抡刀,因此人都唤做九尾龟”。(第四十一回)。陶宗旺出场时,其身份是黄门山的四名首领之一。他们拦截宋江是仰慕宋江,要求入伙。我们有理由相信,陶宗旺一定是遭受的冤屈,才被迫聚啸山林的,他始终没有丢弃铁锹,有着农民的憨厚性格。上梁山后,陶宗旺负责“掘港汊,修水路,开河道,整理宛子城垣,筑彼山前大路”,干的是建筑工匠的活儿。
再说宋清。宋太公看了文书,对抓捕宋江的公人说过这样的话:“上下请坐,容老汉告禀。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因此老汉数年前,本县官长处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汉户内人数。他自在县里住居,老汉自和孩儿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第二十二回)。宋清没有什么本领,就是跟着父亲种田,上梁山后,吴用安排他负责排设筵席。
张青绰号“菜园子”,与以上三名“农二代”比,其狠毒显然要排在第一,可以说,张青是梁山“农二代”首领中的第一狠人。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张青一段自我介绍:“小人姓张名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小人只此大树坡下剪径。”
种菜的专业水平,张青大概很不错,光明寺以及周边的菜市场,他种的菜占有一定的份额,他也因此获得绰号“菜园子”。令人吃惊的是,别看他只是一个种菜的,戾气却很重,为一点小事争执,竟然把光明寺的和尚杀了,杀了还不止一个!
李逵打死人,是斗殴杀人,出了人命,赶快逃走,等待皇上大赦天下。陶宗旺大概率跟林冲类似,是受了欺负后上山落草,宋清根本就没杀人,就一本分的农民,就是上了梁山,他也不去杀人,只是负责搞好餐饮服务。张青是因为话不投机,起了争执,主动杀人,这比斗殴杀人更恶劣。杀了人,他没有立马逃走,又继续放火,把一座光明寺“烧做白地”,这种事,嗜杀的李逵也做不出,想想看,张青该有多狠!
张青烧毁光明寺之后,没有像李逵那样,等待特赦,找个工作谋生。他直接当了劫匪。“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凭着三脚猫功夫,就敢单干,杀人劫财,十有八九是乘人不备,偷袭杀人。如果让张青光明正大地跟对方比试武艺,让对方丢下财物败逃,弄不好自己的命都丢了。
总之,张青种菜水平不错,但为人戾气太重,做事极其狠毒,常常使出下三滥的手段杀人越货。
内心强大做人滑头
在《水浒传》中,“菜园子”一共在《水浒传》中出现13次。从他杀和尚,烧光明寺,没有被和尚打死来看,张青的武功要比普通人强一些。不过,通常情况下,习武之人与人搏斗,讲究的是胆量当先,会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所谓“一打胆,二打眼,三打手不善”。张青一人可以杀掉光明寺的和尚,不排除和尚没有准备,手上没有家伙,张青胆大心黑,手上有杀人凶器,突然袭击手无寸铁的和尚。如果是这样,并非张青武功高强,而是侥幸成功。
笔者始终觉得:张青的武艺大概只能打劫单身客商,最多对付三五个人,遇到凶恶威猛,像李逵、鲁智深之类的好汉,即使是单身,他也未必敢上。不过,张青内心十分强大,情商也高,他会见机行事,做人很滑。从《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我们不能看出张青的上述特点。
武松在孙二娘的黑店,假装喝了有蒙汗药的酒,倒下了。两个大汉上来,拉不动武松,接下来,《水浒传》中的原文是:“那妇人一头说,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声,惊的呆了。那妇人被按压在地上,只叫道:‘好汉饶我!’”
被武松按压在地上妇人就是孙二娘,她全身上下脱得只剩下了内裤,被武松当胸前搂住,被武松压在身底。这样的场景,谁见了都会觉得武松在耍流氓。张青这时候在哪里呢?“只见门前一人挑一担柴,歇在门首。望见武松按倒那妇人在地上,那人大踏步跑将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头带青纱四面巾,身穿白布衫,下面腿絣护膝,八答麻鞋,腰系着缠袋,生得三拳骨叉脸儿,微有几根髭髯,年近三十五六。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这位“三拳骨叉脸儿”就是张青,他原来就在门首望风。此时,他并不认识武松。我们可以想象,看到老婆被一陌生男人压在身下,丈夫通常会怎么做?恐怕都会热血上涌,挺身而斗。就说武大郎吧,明知打不过西门庆,他还冲进屋内,勇敢捉奸呢。张青倒好,不但不救老婆,反而满口软话:“好汉息怒,且饶恕了……”这还像个男人吗?简直连武大郎都不如!
老婆受凌辱,眼看要挨揍,张青的内心不是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而是说了几句软话后,就在一旁“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这人的内心该是多么强大!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也不为过。
张青的狠劲哪里去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这正是张青的另一面:情商很高,做人滑头。他敢杀光明寺的和尚,是因为他在光明寺种菜,对和尚知根知底,认为自己不会败,所以他下了很手。对武松不敢轻易出手,是因为孙二娘非常彪悍,从将武松轻轻提起可以看出,她的力气大,战斗力非常强,普通人根本近不了身。此时,孙二娘却被武松按倒在地,无法动弹,可见武松有多厉害!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张青说了软话,并表示:“愿闻好汉大名。”武松报出名,“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武松道:‘你莫非是这妇人的丈夫?’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第二十七回)。
事实证明,张青情商高,很聪明,采取和谈的方式救老婆完全正确。假使鲁莽行事,上去就打,估计他的整个店铺,都会被武松夷为平地!察言观色,做人滑头,无疑是江湖上的生存之道。张青与武松套上了近乎,接下来,“张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里看时,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着在剥人凳上。”这段文字,笔者读得心惊肉跳:这是多么恐怖的地方啊,换成普通市民,看一眼不晕倒也会尖叫。张青行走其间,竟坦然自若,也许,只有极狠的人,内心才如此强大,才会用这种方式跟血溅鸳鸯楼,杀死15人的狠人武松交流。
妇唱夫随 勇敢义气
《尚书·牧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会导致家业败落。谚语也有牝鸡司晨家业败”,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夫唱妇随。张青的家庭恰好相反,妇唱夫随。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名言用在张青身上,显然不准确,因为张青的家庭就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幸福。
张青犯下重罪后,在江湖上靠打劫为生。他武艺平平,多数情况下,他只能找落单的老弱者下手。即使如此,他也未必能全胜。据张青自己说:“小人只此大树坡下剪径。忽一日,有个老儿挑担子过来。小人欺负他老,抢出去和他厮并。斗了二十余合,被那老儿一扁担打翻。原来那老儿年纪小时专一剪径,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了女婿。”(第二十七回)真是好运来了,昆仑山都挡不住。张青竟然遇上了臭味相投的资深老贼,这老头叫孙元,绰号山夜叉,本事比张青高很多。见张青腿脚灵活,孙元不但不报警,还收他为徒,把二女儿母夜叉嫁给了他。
张青成为孙元的上门女婿,从孙元那里学了些本领。不过,孙元可以把全部本领教给孙二娘,对张青却多少有所保留。毕竟一个是亲女儿,一个是上门女婿,女儿的本领要强于张青才行,这样,孙二娘当家才有底气。
事实也是如此,孙元死后,“城里怎地住得?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张青语,见第二十七回)十字坡的夫妻黑店,掌柜的是孙二娘,张青角色类似武大郎,每天挑着担子走村串户搞售卖。武大郎卖的是炊饼,张青卖的是人肉包子,两个人都有些辛苦。
武大郎的老婆在家不守妇道,张青的老婆却不讲人道。张青告诉武松:“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第二十七回),张青杀人是有底线的:即云游僧道、行院妓女以及流配犯人这三种人不能害;然而,孙二娘对张青的话全当耳边风。她不仅害了个云游的头陀,甚至说差点还害死鲁智深。此一次,孙二娘又擅作主张,企图害死被发配的武松。
知道武松身份后,张青和孙二娘就很敬重他。武松也很感激张青夫妇的情义,主动与他们结拜。张青上应地刑星,刑,拆开是“开刀”。张青大概还挥刀给人肉分类。从他讲大块好肉和零碎小肉怎么处理,以及带武松参观人肉作坊,可以看出他对处理人肉相当熟练,如数家珍。包括挑人肉包子出去卖,都是苦活累活,张青干了也没有怨言。毕竟,自己的武功、名气比不上老婆,有些本领又是老丈人教的,所以张青心甘情愿妇唱夫随。其实,志趣相投,家庭和谐,张青夫妇就是幸福的一对。
从出身看,张青是草根;从职业看;张青是开黑店的;从武功上看,张青连他老丈人都打不过,简直是个窝囊废。但是,看一个人要综合起来看。当年,鲁智深被孙二娘麻翻了,正好张青赶回来,救了鲁智深。二人结拜成兄弟,鲁智深无处立足,张青分析形势,告诉鲁智深,二龙山易守难攻,宝珠寺可以安身。武松去孟州后,犯下血溅鸳鸯楼等惊天大案,逃亡中,武松再遇张青夫妇,张青夫妇得将武松化妆成行者,指点他上了二龙山。这是张青善于分析形势,勇敢义气的一面。
后来,呼延灼攻打青州时,张青夫妇随着二龙山众头领加入梁山泊。上了梁山后,宋江用其所长,让张青与孙二娘负责管理西山酒店,主要职责是“打探声息”、“邀接来宾头领”。这跟张青上山落草之前的职业很匹配,因为张青不以武功见长,有的是开酒店的经验,他胆大心细,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迎接来客,兼做侦探,张青非常适合。
张青也参与过梁山泊的一些“实战”,例如智取大名府时,张青夫妇潜入城内做内应,主要负责捣乱。相比之下,孙二娘的本领更高一点,经常与顾大嫂同为扈三娘副将。两赢童贯和征辽时,她们都曾经带兵冲杀;征讨田虎时,她们合战女将琼英,不落下风,而张青基本就是个看客,没有战功可言,最后还死得很窝囊:歙州之战,张青死于乱军之中。换言之,就是不知道是谁杀了张青,可能是人踩马踏而亡,也可能就是死于无名小卒之手。
梁山108位好汉排座次,张青排在第102位,紧挨他的是孙二娘。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老婆不宜排在老公前。
张青本是个又狠又滑的“农二代”,也没有什么武艺,死得憋屈窝囊,因为是为报效朝廷死在战场,适宜死后被追封为“义节郎”。考察张青的一生,我们会想到什么呢?笔者想到的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句子:“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追封张青为“义节郎”,与“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如出一辙,掩盖不了张青生活的社会其实是吃人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