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荡 秋 千
文/归途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这里竟然一年四季没有春夏秋冬,只有雨季与旱季。东方的冬春季节,是这里的雨季;东方的夏秋季节,是这里的旱季。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刚好遇到雨季。这里春意盎然,乍暖还寒。尤其,早晚都离不开羽绒棉服外套,儿子说:今年这里的雨季,雨水太多,到现在天气仍然还冷,往年的四月,这里已经是大热天了。
我和老伴,应儿子的邀请,再次,来到这个被称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一把老骨头,经过一连几天的长途火车,又坐飞机,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跨越太平洋,来到美国西部,旧金山附近的硅谷,大家称这个美丽的地方为湾区。
东方与西方不仅文化有差异,而且时间也有时差,我俩被折腾的够呛。第一周还没下来,昏昏沉沉,昼夜不分的睡觉,也不觉得早晚温差,瞌睡点盹倒着时差。媳妇儿身怀六甲,还要开车跑路,顾及工作;孙女上幼儿园,早晚接送,还得儿子和媳妇上下班同时兼顾;三年疫情过后,我们的身体留下了创伤,时不时浑身疼痛,动不动体力不支,走路散步都是气喘吁吁、摇摇晃晃,让人感觉弱不经风,力不从心。常常丢三落四,无奈可笑。
我们虽然来过这里,可谓轻车熟路,但是间隔时间两年有余,还是感觉初来乍到,诸多方面不太适应。比如说:做饭,不知儿孙、媳妇的饮食习惯有无改变;睡觉,不知道他们的作息时间怎么安排;干活儿,不知道东西和工具放在什么位置,等等。如果不去努力适应,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互相配合,闹出矛盾,那就失去初衷,会更加麻烦。再说吧,这人世间,无论天南地北,哪个平民百姓家里,不都是油盐酱醋、柴米油盐呢!
第四天下午,还不到下班时间,儿子突然回来了。他说我,都来几天了,还没带上我们出去溜弯。"爸妈,时差归时差,干活归干活,适当的调整还是要有的。饭后,我带你们到附近的公园,溜达溜达,顺便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嗨呀!我的这个儿子,就这样。他做起事来,比女儿都细心周到。饭后,他果然要履行自己的诺言。
这里是圣何塞市区,当地人称圣何西。正好位于湾区的中部,属于地球表面太平洋西海岸线的地震带上。这边的大海辽阔无际,天是蔚蓝蔚蓝的,山坡都是缓缓的,山峁都是圆圆的,太阳热辣辣的,风是凉爽的,地面上草和树绿茵茵的,河里的水是清澈透明的。公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都住别墅,都有私家车。建筑物没有高楼大厦,所有房屋均是木质结构,地板也分两种:户外是水泥地板,室内是木地板或者地毯。户户相接,家家独院,式样五花八门,却是独立个性。这里的大人小孩回家进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车库里就脱鞋,都喜欢喝凉水、吃烧烤、赤脚板。
掐指一算,儿子从上学到现在,在美国已经有十三四个年头啦。现在这地方,是他三年前新买的房子。下午六点多了,这里的气候依然很温和,天气也很清朗,晚风微微吹过,浑身上下凉爽。本来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他还要开着自己心爱的特斯拉电车逗逗风。我和老婆带着孙女,一行四人下了车,走过一座小木桥,步行走进了公园。
这家公园听说是以旁边的小河名称命名的,小河叫什么名字,我听着顺耳,但是不懂英文,就写不成了。反正美利坚的地盘大着呢,随处可见这样的小公园。公园虽然不大,周围环境葱葱郁郁,偶见树林,参天大树夹杂着一些古柏,看样子象是有些年份了,虽然不见苍桑,但也难免会留下诸多岁月的痕迹。附近就是居民的住宅,我曾问过一些早来这里的东方人,他们说这一片净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人开发建设的别墅群,柏油马路四周环绕,马路外边一排排车库,前面停放着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汽车。极目瞭望,周围俨然还有两条纵横交错的长街,街道两旁的小巷婉娫曲折、杂乱无序地向外延伸。我们穿过草坪来到一个儿童游乐园,仅三岁四个月的小孙女,看到游乐设施,已经异常兴奋了。她挣脱我的双手奔跑起来,冲进旁边的滑梯跑道,独自一人在那边玩去了;公园里看不到多少人,偶尔三三俩俩的美国人路过,或者散步,穿着半裤短袖。也有带小孩子玩耍的,也有个别妇女牵着她心爱的小狗,一会儿散步,一会儿小跑,相互追逐戏耍的。儿子边走边看着孙女,还指划着这里的设施,给我们介绍着这边的环境。他也不知道这公园是什么人建造的,但是方圆有不少休闲的桌櫈摆台,旁边还有烧烤炉子,中心部位有自来水和直饮水,甚至有压取机设备供水,附近也少不了垃圾桶,这些都是公园里的公共服务设施。远处一群小孩好像在踢什么球,一拥一簇地互相追逐奔跑着,不时传来他们喊叫的声音。黄昏时分,昏暗的路灯,不一会变得明亮起来。天空黑乎乎的,只有月牙还挂在哪里,陪着笑脸,晚霞早已悄悄地溜走了。稍微远处走过的肩头,在地上撒了一串影子,一晃一晃波动着,仿佛随风飘动的活物件,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陶醉在这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中。白天的小松鼠,大概也都回家了,不见出来活动。原本飞来飞去的麻雀,鸦俏,乌鸦,自然也夜宿了。这里的夜晚静悄悄,根本感觉不到一点城市的喧哗吵闹。孙女玩的正在兴头上,我们走过去,陪她玩了一会儿可以晃动的小船,她又登上攀爬墙自己玩去了。这里的儿童玩具与国内设施完全不一样,看起来很有挑战性,小孩很喜欢。
猛回头,我突然感觉脚下的土地,像海棉一样软软的,仔细一看,原来如此,地上还有一层厚厚的保护层,儿子说这是为了保护妇儒儿童安全特制的场地。老婆看到前方的一排秋千,拉着我的手,要一起玩,我扭扭捏捏走到它的跟前,儿子前来扶着秋千,示意我们上去玩玩。老婆选准那个成人的秋千坐上去,慢慢悠悠,乐哈哈地坐上去。公园里的路灯又高又亮,灯光下,她不要儿子给力,双手开始摆动着秋千,笑的像朵花儿一样,很快身体飞舞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光环。受此情景的感染带动,孙女也来到了儿童秋千旁边,儿子轻轻地扶她上去,推动着秋千,她也荡起来了。还开心地直喊着,"爸爸,爷爷,奶奶,我要更高,我要更高"。我终于忍不住了,笨手笨脚抓住另外一副秋千的铁链,缓缓坐在秋千底部的皮板上,然后,用自己的脚在地上使劲一登,也荡起来了。我们三代人一起荡秋千,荡来荡去。我童心来复,嬉笑颜开,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之中。
过了一会儿,我的秋千但不见太高的幅度起来,一直磨蹭在离地面等高的水平上。我想这就是速度,一定是力量不足,速度起不来的。说话间,我情不自禁又是一脚一登,不料,用力过猛,屁股滑出了秋千下边的坐板,随着惯性,我的身体腾空了。我的双手死死抓住两侧铁链不放,让身体慢慢脱落下来了。这一甩,我的身体虽然安然无恙,可是双手被铁链勒的生疼,眼睛里直冒金星,屁股墩在地上,四脚朝天,爬不起来。孙女看我摔倒了,直喊着"爷爷""爷爷""爷爷摔倒啦"。儿子和老婆赶忙上前,扶我起来,我使尽浑身解数,还是爬不起来。儿子忙问"老爸,怎么样?没事吧?"。我回答"没事儿"。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爬不起来,最后,只好让儿子把我抱起来。我心想:"不就荡个秋千吗?!有什么了不起,摔倒了,爬起来,再荡呀!怎么就爬不起来了呢?"。难道我真的老了吗?
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三年前,我在这附近的一个公园,看到孔夫子、孙中山塑身,还有民国时期的蒋总统题词时,惊喜交加的那一刻。好一个美利坚合众国,在西方世界的这块土地上,竟然建起了中国公园,还有这么多的汉字书写在这里,可见西方国家的文明并不排斥东方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还记得,我当时十分冲动的样子,爬上旁边的一颗大树,在两米左右高的树干上,兴奋地跳下来。我想试试,我的身手还是否敏捷,身体还是否年轻。那时候,我的身体还硬朗的了,心情无比豪迈,象歌词里唱的那样,"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再多走些国家,去旅游,去逛逛处边的世界,去看看中国人到底有多牛?如果我还年轻,我真的很想加入孩子们的行列,再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据说,这个小小的湾区,就有一千五百多家世界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安营扎寨,盘居此地,操控着世界科技的命脉;大概一百多万中国人,承载着各种使命,常年累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延伸生命,成就未来;清华北大近百分之四十的学子,在这里寻求供职和就业机会。
还有人这样说过"不是猛龙不过江",凡是聚集在这里的外地人,都是人类社会的精英。他们攀援在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不辞劳苦,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追求人类文明新高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在异国他乡,别人家的土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他们的心依然是中国心。
是的,我每次来到这个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感动。我曾经多次参与过儿子的派对,以及美国的一些节日活动,也经常与中国留学生家属相遇相聚,相互交流。我所遇到的外国人,也都十分友好,。不论何时何地遇到,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喊着"嗨!""哈喽"或者"猫硬"之类的话,慢慢离开。而我不懂英语,只好照此回应一下他们,再远去;我所遇到的中国人,都是十分团结和谐,亲切友爱。不论男女老幼,感觉他们都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希望;他们就是与众不同,不同凡响。不仅勤奋善良,积极向上,深深地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人。而且更加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忠诚和孝顺是他们的担当,学习和进步是他们的使命。他们背景离乡,每个人的生活压力其实很大。他们常常会用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忙里偷闲,自我调节,活出精彩人生,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