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老梁
文‖熊攀
1
清明节的前两天,我代表单位到殡仪馆为因病去世的老梁告别。随行的还有一位同事和四位与老梁一同共过事的退休老同志。
一路上,四位老同志说起老梁,有敬仰,有叹惋,有可怜。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老梁上个世纪60年代考取重点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浠水县某中学工作,曾担任那所学校校长,后秉承父母之命调回籍贯地,与近亲表妹结婚。婚后生有一子,儿子很像他,却是个弱智儿。尽管老梁殚精竭虑、细心培养和呵护,但儿子的学业和处世并无多大长进。及至儿子成年,心智还处在十分依赖父母说教的层面上。
后来,老梁托人撮合,给儿子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本地姑娘,婚后不久育有一女。老梁十分庞爱,在孙女稍大一点时,不论他走到哪,都会把孙女带上。那时,老梁把家庭的希望,似乎都寄托在了这个孙女身上。孙女很可爱,也很聪明,这给老梁带来许多心灵的慰藉。
然好景不长,老梁的孙女上小学时,因受班级同学的嘲笑,令她倍感难过,渐渐变得郁郁寡欢,就是在家里也不再怎么爱说话。突然有一天,孙女决绝地说不再上学堂去了。这可把老梁吓坏了。老梁带着孙女到县上的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确定孩子患上自闭症。老梁用了几年时间,想尽千方百计,带孙女看医生进行药物治疗,花重金进康复学校,自己给孙女做心里辅导……但所有的努力,效果甚微,孙女就是不肯上学,也不愿与外界交往。老梁再无办法,也再无更多心力去管孙女的事。因为他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
2
到达殡仪馆,我们见到了老梁的儿子、儿媳和孙女,以及老梁的亲家公,还有老梁爱人的几个姨娘和他们的子女等人。来的亲人亲戚也就10来个人。老梁的老伴因病瘫痪在床没有前往。所有的后事,都是儿媳按老梁临终前的交待办理。从儿媳嘴里得知,老梁直到病重才将自己的社保卡和存折交给她,由儿媳全权安排他病重期间的治疗和去世后的丧事办理,因为儿子指望不上,婆婆重病瘫痪在床。
老梁的儿媳,在我和同事看望老梁时和她见过几次面。儿媳在家庭中是没什么地位的。因为婆婆比较强势,婆婆的退休金由婆婆亲自掌管,儿子在厂里打工收入也全部交由婆婆掌管。婆婆没什么文化,但她信佛。婆婆听人说教说,她家庭不顺是她修行不够,需要花费钱财捐款用于积德行善。于是,婆婆每年把她掌管钱财的相当一部分捐给寺庙,藉此希望改善家庭的运道。然而她的那些努力,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一切都没有改变:婆婆的体弱多病,儿子管不了事,老梁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孙女仍患自闭症呆在家……于是,婆婆又把一切迁怒到老梁身上,经常无缘无故找老梁茬,要老梁把他的工资交她掌管,甚至提出要和老梁离婚。老梁每月的退休金不到6000元,他没有满足老伴的要求,也没有和她过多解释。因为,他要保障整个家庭所有日常开销。
老梁儿媳讲的一件事,令我们深感震惊和诧异:老梁过世后,婆婆已经放话,几个姨娘和姨侄也坚定支持婆婆的主张,老梁去世国家给予抚恤金和丧葬费,绝不能给儿媳。因为,包括婆婆在内的所有人都认定,这个儿媳肯定会与儿子离婚的。
听到这些话,我们深为老梁感到惋惜,更替老梁感到难过,同时,也为这个家庭感到悲哀。
3
在殡仪馆一间不到10平方米屋子里,我们终于见到了老梁。他静静地躺在一张可移动的长方形的铁板床上,床上没有棺木,更不用说棺椁了。他身体更加消瘦,脸色咣白,一双小眼睛睁开,望着面部上方的空间,像一尊躺着的蜡像。他临终前是否还有放不下的事,抑或是还有放不下的人,无从知道,也没有人知道。
在哀乐声中,我们和老梁的亲人们一起为老梁默哀。随后,我们一行人随老梁的亲人,绕老梁的遗体一周,算是向他作最后的告别。队伍中,有一位老大姐满含热泪,泣不成声。后来知道,她上个世纪60年当知青时,下放到我们这个县,就在老梁所在的村子里。得知老梁去世的消息,她特地从武汉赶过来参加他的葬礼。她对老梁的感情,都凝聚在她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睛里。
那一刻,我的心情颇有些惆怅。回顾老梁的一生,我想,老梁的确是可敬的,他曾担任中学校长,后来调市委党校也曾经担任党校副校长,他的可敬,浓缩为两句话: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丹心热血,身正为范两袖清风师魂誉川江。但同时,他也的确很可怜的,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稀里糊涂近亲结婚,铸下人生大错,以致追悔莫及。尽管他千方百计想改善家庭的不幸,让那个家充满些温情和希望,但直到他的人生走到终点,他所期待的都没有出现。
选择决定命运。人每走一步,每做件事都是在做选择,尤其在就学、工作、婚姻这些重要人生关口,你的选择一旦做出,便决定了你下一步的路怎么走,并且该去干怎样的事,这个过程就是你命运的轨迹,是好是坏,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4
我代表单位为老梁准备了一份悼词,以表示对这位老教师、老领导和长者的深切哀悼: 就这样,你走了。春节前去看你,就看上去你瘦了,脸色苍白,像是身患重疾。还在春节期间,听你儿媳说,你病重住进了县上的医院,疑似肺癌,因体质差,不便做复杂的检查。
再去看望你,你躺在二人民医院的病床上,那时你更瘦弱,医生说你确诊患肠梗阻,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那时,你已经很淡然,表情很轻松。你说先解决肠梗阻的问题,至于肺上的病,能治个么样,就治个么样。就这样地保守治疗着。你心里清楚:婆婆患病,自身难保;儿子患病,指望不上,你最疼爱的孙女,她还是个孩子,只有儿媳,鞍前马后,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照顾两个月。
就这样,你走了,儿媳按照你吩咐,你在医院走了,直接送殡仪馆。此刻,你的丧事很简单,只有你的亲人,你的几位同事,和你曾经工作单位的领导,没有排场,没有锁呐,没有庞大地送你的队伍,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追悼会,一切,都按照你的吩咐办理。
就这样,你走了,我相信,你心里不会有怨言,也不感凄凉,因为,你的一生,是为别人活着的。在单位,你勤勤恳恳,履职尽责,所有的工作,都尽本份,让组织放心,让领导请放心,让大家满意。你一生从不争,不争待遇,不争住房,不争荣誉;你一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正如《党章》里说的一样,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个人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你的一生,是为亲人活着的,你一心为家,你体贴体谅老伴,宁可自己吃苦受累受委屈,也要护她周全;你很希望帮衬儿子儿媳,倾己所有;你很爱孙女,视她为掌上明珠,不管你走到哪都把她带上;你除了抽点便宜的烟解闷,其它的都给予了你的亲人,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工资,你生活的重心,一切都是他们的,你希望为他们活着,那怕你活的很难,很苦,很委屈,在你看来,那都不是事,因为你总希望,只要他们过得好。
你的一生,是为别人活着的,不论是街坊邻居,还是遇见的熟人,或是陌生人,你都与人为善,关心体贴;如果可能,都是帮助别人,你但不会占别人的一点便宜;偶得别人一点的好,你都会记得人的情份,想着法子还给别人的人情。你是最本份,最厚道,最有善心,最值得人信赖的。
就这样,你悄然地走了,终年77岁,走得坦然,走得安祥,你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践行了你一生的使命,努力成全别人,这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大德。
就这样,你悄然地走了,如诗里说,“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正如“你悄悄的来”,不知你是否挥了挥,但我知道,你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我们来送你,愿你在奈何桥的路上,能活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