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376
聂耳张天虚


聂耳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12年2月14日,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2009年9月10日,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天虚
张天虚原名张鹤,字有松,又叫剑平。1911年12月生,云南呈贡县人。
张天虚先后就读于云南省立第一中学、东陆大学预科班。在中学时,他参加进步团体“云南青年努力会”;在预科学习时开始了最早的文学创作,并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济难会,积极参加“七·一一”火药惨案救灾工作和演出活动。在救灾活动中,他认识了聂耳,并结为终生不渝的好朋友。1940年,张天虚辗转来到缅甸仰光,参加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报》的编辑工作,大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1941年1月因病回国,8月10日病逝。他在不足30岁的生命旅程中,创作了300多万字的作品。郭沫若在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把他与聂耳并列:西南二士,聂耳天虚,金碧增辉,滇海不孤。义军有曲,铁轮有书,弦歌百代,永示壮图。

读聂耳张天虚
--兼读《“西南二士”聂耳、张天虚》有感
左联史上传为佳话,音乐文坛两朵奇葩。
志同道合同为信仰,奋斗一生革命生涯。
生死相随琴瑟相伴,肝胆相照曾有几家?
逝后葬在同一墓地,1永远相伴九泉之下。
注:1.滇军将领张冲特地将他的墓选在聂耳墓旁侧,让两位挚友永远相伴。郭沫若亲笔为张天虚撰写墓志铭:“西南二士,聂耳天虚,金碧增辉,滇海不孤。义军有曲,铁轮有书,弦歌百代,永示壮图。”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