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句法上的特点(二)
倒装句正常情况下,句子的各种成分,孰先孰后,是有一定顺序的。(现代汉语句式一般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的顺序)但是,古代诗词有不少特殊的句型,各种成分的顺序多有变换。在近体诗里,有了对仗的衬托,真正的倒装比较多。
(一)主语倒装: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江天芰荷足,春日鱼鸟繁。)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夜则沾沙之雨足,春则逆水之风多。)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盖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列炬林鸦散,盖簪枥马喧。)
(二)宾语倒装: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三湘接塞,九派通荆门。)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方朔金门召,班姬赤辇迎。(召方朔于金门,迎班姬以赤辇。)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人不见神鱼,语真传福地。)
(三)主语和宾语都装: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四)主语倒装,宾语一部分倒装: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五)介词性的动词倒装: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将鸠形刻杖,用龟壳支床。)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书剑同身废,烟霞共吏闲。)
(六)谓语前置:这是古代诗词的一个突出的语法特点。如: “风雪夜归人”、“僧敲月下门”、“时滴枝上露”、“双燕归来细雨中”等。
(七)补语前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注:(一)(二)(三)例因为韵脚的关系,如果不倒装就不能押韵。(五)的第一二两例却是因为平仄的关系如果不倒装,就要失对。有的诗句,在韵脚上和平仄上都没有妨碍,为了新颖不俗则是有意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