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四十六)
杨浩然.偶然著
四十六、广布五子炮 喂饱生铁牛
历时半个月的反“扫荡”斗争终于拉下了帷幕。据《大众日报》报道:此次反扫荡,正规部队歼敌两千余人;加之地方武装共歼敌四千余人,攻克敌据点一百六十余处。但也付出了一千四百多人的伤亡。群众被杀、被抓一万四千余人,房屋被毁数万间,粮食被抢一百六十余万斤,牲口被抢不计其数。
马家峪乡损失最小,但也付出了三人被杀,十多人受伤,个别村庄被洗劫一空的沉重代价。尤其是那个湖崖村,圩子被小鬼子轰开了,被抓者达二十多人。
湖崖村是马家峪的一块飞地,距莲花山最远,座落于沭河边上,地势相对平坦。正因如此,村长林冲之才号召全村人在村四周筑起了坚固的寨墙,并安了多门五子炮。可这次鬼子来得太快,刚一发现敌情,寨墙就被轰开了一道豁口。幸好,林冲之指挥有方,一边把五子炮藏起来,一边组织群众撤退。尽管如此,还是搭上了三条人命,村里几乎被抢光。
湖崖村不大,也就三百来口人,几乎都姓林。说起来,林家祖上曾是马家的佃户。当年,马三爷爷的爷爷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后,就花重金盘了下来。可传至爷爷时,为了给义和团筹军饷,就以低价转让给林家了。
马三的奶奶也姓林,小时候,他经常跟奶奶去娘家省亲。那会儿,女眷回娘家坐骄的不多,而马家是大户,奶奶每去都坐骄,四人小骄一抬进湖崖,便引来大男小女一大群看稀奇。别看马三小,但与林冲之却是主仆关系。而林冲之又是个实在人,就和马三交上朋友了。正因为俩人特别要好,林冲之的父亲便教他们学会了造五子炮。
五子炮是一种土法大炮,也叫生铁牛。这种炮,装黑色火药(俗称灰药),用生铁块作炮弹,能打二百米开外,炮弹落处横扫一片。
一门“五子炮”需要五个人操作,一个看目标,一个调炮位,两个装火药,一个点火。这种土炮体量不大,但威力巨大。可以用铁钉、锅碴子、铲头、石块等做炮弹。
当时学造炮,只是出于好奇,没想到后来能用上。可当上民团团长后,马三便把扔下的旧生意拾起来了。先是造了两门,结果在打王庄教堂的鬼子兵时发挥了大作用。一看这玩意儿好使,便又造了几门,但一直没用。前几天,马头崮上放了几炮,威力确实大,直接把敌人炸了个人仰马翻。
那天,马三在望远镜里看到那一幕后,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再造一批生铁牛,把每个山头都配上。日本人这次又吃了亏,不会善罢甘休的,万一哪天来了,远了用洋家伙,近了就用土玩意儿。
想到此,马三对林冲之说:“如今,天儿冷了,鬼子已被赶跑了,你在我这儿多待天吧,帮我多造些五子炮。回去时,也带上几门。你那儿,河对过儿就是鬼子据点,有这玩意儿压阵,心里不慌。”
林冲之是来乡里开会顺便看望马三的,没想到一来就接了件差事儿。但又不好推托,于是就留下忙活起来。没几天,还真造了不少炮。
马三说:“你带走五门吧,加上你那十几门,足够二十多门了,小鬼子再去,就轰他娘的。”
林冲之嫌多,就要两门。马三不高兴了:“我还想给你几门小钢炮呢,你那儿离得远,多配些有好处。记住,打不过就跑,保存实力要紧。万一遇上大麻烦,就给我送信。”
林冲之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带上炮走了。临别前,跟马三说:“司令兄弟,如果人手足,最好派些过去帮我训练一下自卫队。”
“行,一开春就派。你回去先招兵买马扩大编制,我出枪。”马三说着,掏出一把小手枪塞给了冲之:“拿着,路上防身用。”
林冲之又一次感激的点了点头:“马兄保重,你和小鬼子的梁子已经结下了,下一次一定是场恶仗。”
“不怕,咱有洋玩意儿,又有土家伙,来就轰它娘的!”马三说“要不,你也带门洋玩意儿回去?”
“那玩意儿俺不会使,等你派人去时再带呗,眼下有这些土家伙就足够了。”林冲之说完,拱下手,打马而去。
一回司令部,马三就摆起谱来了:“羊二,立刻传令下去,让每个山头派人来拉炮,每处先安六门。不够,继续造。”
“这些就差不多了,通往山上的道儿并不多。”羊二说。
“不行,还得造。”马三说“这些天,你和老郭到处走走,把各村的自卫队都编入咱旗下,把他们手中的那些雁枪、大刀、长矛什么的统统换掉!有守山能力的,也配五子炮。”
“一下增加好几百人,有那么多枪配吗?”羊二为难道。
“没枪就抢,抢一次武装一个连。抢不来就买。”马三说“你不是说金子好使吗,让三弟打听一下鬼子的运金路线,一有消息,立马行动。通知马克龙,让他年前在全乡展开募捐活动,这次不要钱粮,专要灰药和废铜烂铁,先把铁牛喂饱再说。我估摸着,鬼子会展开春季攻势。到那时,让咱们的铁牛一齐出动,使劲儿拉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