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生发

昨天,二O二三年四月二十六日,碧空如洗,晴天万里。平江二中退协支部、退协理事会组织老党员以及老年朋友瞻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里——韶山。
当我们的包车一进入韶山地界,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我们世世代代记得:韶山,这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特别是当地接团的导游上车后,车内更是一片热腾,她用地地道道的韶山冲土话欢迎我们的到来,接着向我们讲述了毛主席一家六位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是再熟悉不过了的。但是,现在听来,却倍感意义深远。因为,沿途我们驱车数百公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早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瞻仰的第一站是铜像广场。怎么形容呢?人山人海,瞻仰的人流汹涌澎湃……我们好不容易,由刘跃勤书记、李维炎会长亲自抬着花篮为先导,来到了铜像的近旁,献上花篮,三鞠躬,缓步绕铜像一周,拍下珍贵的集体照。就在绕场一周的时候,我居然发现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奶奶按我们农村的习俗在铜像正前方跪拜着。还有一位老年农民恭恭敬敬地点燃一枝香烟敬放在铜像底座正中,口中还念念有词地祷告着。更让我感动的,广场上有数以千计的少年先锋队的队员在开展队日活动。还有,长居长沙市的我们的老校长张庚老师夫妇都以近八十的高龄由女儿开车在广场与我们会合,一起参加了这次的瞻仰活动。
我们瞻仰的第二站是毛主席故居——韶山上屋场。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它整体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然而,它在人民心中的分量是任何数字也无法表述的。我们一行近三十人不顾上午驱车和参观的劳累,又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才得以进入故居。故居匾额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故居内,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无不让我们感到亲切。特别是面对毛主席父母的照片、毛主席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崇敬之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升腾!
离开上屋场,返回到我们的包车,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伟人《到韶山》的诗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下午三点,我们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实景大型演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带着浓重湘音的雄浑声音震天动地,开启了一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读者朋友,不瞒你,这场演出我这是第三次观看。但是,百看而不厌,因为它浓缩了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创建中国共产党,直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苦卓绝、惊天地泣鬼神的全部历史。演出的最后一个场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了!”伟人的庄严宣告声让我们回到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那划时代的一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是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版图,我们全体观众肃然起立与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演员同场高唱《东方红》。在优扬的歌声中,扮演不同时期毛泽东的三位演员健步向观众席走来,同时出现的还有青春靓丽的“杨开慧”!这时,全场又再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当他们四位走近我时,我连连向他们挥手致敬。出于我意料的,扮演开国大典的“毛主席”见着了我这满头白发的老者,竟朝着我招手回礼!此时,我的激情似海浪汹涌澎湃!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读者朋友,一天的瞻仰活动圆满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尽的。我想用在韶山冲见着的一句话来捎结我的全文:“最忆韶山冲 奋进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老年人,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长征的征程上继续发光发热!

作者简介
刘生发(1943年3月—— )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一级教师。2003年12月在平江二中退休。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