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体验[1]
刘惊铎
瀚海淼无涯
夜航何处归?
三重生态秘境
圆融通天机![2]
雨后彩霞尽染
簇茂晖映晨曦
人类命运一体
寰球同此凉热
两山擘春居![3]
忆庐山
悦体验
玉龙飞!
筑梦华夏
立德树人转幽魅![4]
圣贤行吟不辍
生态文明如炬
谈笑步三维
举世竞接力
文脉贯东西![5]
【注释】:
*这首诗创作于丁亥年(2007)孟春。获得了2022年全国首届“皓辰杯”全国诗词大赛状元奖。这次发表得到了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环境艺术设计所原所长陆志成教授,国家“万人计划”语文教学名师龚志民教授,诗词专家彭黎明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刘立德编审,诗意语文创立者冯铁山教授,汉语言文学教学网红名师胡吉成教授等的用心加持,对诗的意境和韵律进行了用心用情的讨论、推敲和修改。特此表示衷心感谢!这首诗获得第一届全国诗词大赛(决赛)状元奖。
[1]《百度辞典》:“生态体验(Ecological experience)一词,最早见于刘惊铎著的《道德体验论》《生态体验论》一书。追根溯源,自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时代开始就存在生态体验现象,也时有领悟与论述。当代,"生态体验"一词已经成为一个被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普遍引用或应用的一个理论范畴和实践模式。”《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人民战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知网空间》均有专题,多角度阐明:“生态体验是一种人类优化着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模式,即人在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中平安、健康、舒心、润泽、靓丽、灵动、持续地生产生活生存发展,同时也是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中国教育报》:“生态体验已成为德育现代化的时代新方位。”《中国报道》及海内外学者在书刊、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作主旨演讲,阐明:“生态体验理论是一个国际原创学术品牌。”
[2]人类犹如在浩渺无涯的海洋中夜航,一直在“认识你自己”和找寻航行的方向与回家的路。“三重生态”是人类探索宇宙世间本源的秘境,学术研究发现“生态体验理论是具有中国本土原创特征的理论范畴和思想逻辑体系,并形成了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生态智慧观、魅力实践观等八大观。它从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圆融互摄的哲学观,自觉反思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德育与生态治理体系。”其顶层哲学命题是:“当代人生存于三重生态关系圈之中。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人类生命生态系统、优化生命样态。”
[3]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人类进入网络社会,被海量涌流的信息所淹没,世人往往被游戏娱乐、现世利益和零和思维所裹挟或遮蔽慧眼。天机洞开,迷雾消散。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擘画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让公道正义、风雨同舟、共建共享、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惠及全球,让世界人民共同受益。“簇茂共生”是原始森林中相簇而茂生长规律的哲学表达。毛泽东诗词《念奴娇 昆仑》有:“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经典名句,描绘了“天下大同”的人类社会美景,这或许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诗意表达。
[4]1997年的庐山会议确立了当代中国“四大模式”,生态体验模式忝列其中。《庐山聚义话德育》一诗描绘了这一学术登峰之旅的生动场景。《新华文摘》:“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培育生态行为习惯,提升生命存在质量。平衡家校生态,提升立德树人境界。”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回归立德树人本位,有效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40多年的国内外大样本生态体验实验证明,通过升维、创新沃态实践应用场景,改变了立德树人实效性低的困局,产生了祛枯返魅、震撼心灵的立德树人实效。玉龙飞,传说中的神龙, 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歷歷天青海碧。”此处表示一种新模式、新理论逐渐形成共识,不胫而走、不翅而飞、振翅高飞。
自古圣贤传播思想文明火种行吟不辍,以文化人,从不知疲倦。《周易》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环顾世界,生态文明是人类科技理性占据统治地位以来的新火炬,高维指引回归生态、顺应自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启迪世人觉醒,同心同德,齐心发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心忧天下、民胞物与的东方文化理念,普惠已然地球村的世界。龚志民2019年参加第24届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年会暨国际论坛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廿年生态体验行》:“独揣愚见参大贤,赤诚不怨路途艰。好向生活觅真知,更喜沿流溯溪源。自得心泉清如许,层云荡尽境无边。回眸廿年体验路,一重生态一重天。”
丁亥年(2007)孟春作.壬寅虎年仲秋改
【作者简介】
刘惊铎,男,籍陕西眉县,北京人,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天德生态科学院院长、澳门城市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央教科所(中国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国家开放大学文法学部/政法学部部长、教育部大数据工程中心生态体验工作部主任,兼任国际生态体验教育学委会创会主席、中央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审定组专家、教育部高校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参与中央报告起草小组工作并获得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奖一等奖3项、获得国家级学术成果奖(专著)一等奖、论文及研究报告一等奖、获得首届中国德育理论创新奖一等奖、获得教育部直属高校德育学教学质量优质奖、“改革名师奖”、教育部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代表作《道德体验论》《生态体验论》《生态网络社会》《中华美德教育论》。诗词、书法、生态摄影爱好者,发表《太平洋冲浪体验》《东海观日》《扬州春趣》等诗作。入典《当代教育家辞典》《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世界人物辞海》。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