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瓦屋杜鹃冠蜀中
wangwenjun
春末夏初,号称杜鹃王国的瓦屋山又以崭新的容貌和动人的场景展现在游人面前。遍山的杜鹃在路边、在溪畔、在峰峦间、在悬崖上,顺着山势的高低竞相绽放了。她们的岀现,把瓦屋山点缀得多姿多彩,更加妖娆。那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的红艳艳的杜鹃花被暖风吹拂,红得耀眼,香得醉人,到处跳动着热情的火焰,把伴随她们多年的云杉、箭竹映红了,把淙淙的清泉映红了,把来这里观赏的游人也映红了。来至八方的嘉宾们也被她们的风姿和韵味倾倒了。瓦屋杜鹃,世界闻名。景区内共有杜鹃品 30余个。
英国皇家《植物大辞典》中以瓦屋山命名的杜鹃就有17个品种,在我国山岳风景区中,瓦屋山杜鹃名列第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七仙女西行时,从空中看到一座形似瓦屋的山峰,于是飘然而至。她们在游玩时发现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地势平坦,风光秀美,是一处休闲观光的好地方,但这里气温低、鲜花少。几天后,仙女们提着花篮飘来,把鲜花撒向了瓦屋山。谁知这些鲜花一着地,全山便红亮起来,仙女们高兴极了,在平台上互相追逐嬉戏。正玩得开心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原来仙女们偷偷溜出天宫不久,王母娘娘便到御花园赏花,她发现后花园内有一大片鲜花不翼而飞了,王母娘娘发怒了,断定是七仙女们所为.于是派天兵天将到天下名山搜寻她们的踪影。天兵兵腾云驾雾,好不容易才在瓦屋山发现了七个仙女,于是用呼风唤雨、电闪雷鸣的法数来催促她们回宫问罪。
仙女们深知已经冒犯了王母娘娘,惹了大祸了,于是化作七座山峰,屹立于瓦屋山腰。王母娘娘得知后悲痛万分,心想七仙女们个个虽然顽皮,但个个也聪明可爱,是常常取悦于她的“开心果”。没想到仙女们却用这种方式永远离她而去。从此以后,王母娘娘在宫中想念她们时,总是泪水长流…而今,人们在瓦屋山观瀑亭看到的两条大瀑布正好对着七个仙女的每座山峰,传说,这就是王母娘娘眼里流出来的泪水。
当然传说归传说,科学地说瓦屋山海拨高,温度变化大,是形成杜鹃花种类多、花期长的主要成因。这里是研究我国杜鹃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核心景区的杜鹃丛林中,其大片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洗脚沟至正觉寺一带,以及山顶平台的兰溪、鸳溪、鸯溪两旁。从古佛坪乘索道直上正觉寺的途中的索道下,花团簇拥,大红、粉红、白色的杜鹃花格外妖艳醒目,她们个个含情脉脉,姿态万千,多情的残雪给花树戴上一顶顶形态备异的小雪帽,让人感不知是春还是冬。在平台上有枯木逢春的树生杜鹃,鸳溪两旁的双色杜鹃,象尔崖前的惟丽杜鹃,石板路边的芙蓉杜鹃等等。这里的杜鹃生长开花顺其自然,不需人工栽培,
浇水和施肥,有的杜鹃一年还花开二度。千百年来,它们历尽沧桑,身披苔藓,顽强地活着,扮演着绿化,香化、美化瓦屋山的角色。无论在山顶的走廊要道,还是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都把自己的美丽全部奉献给世人欣赏。特别是那些生长在悬崖上的杜鹃,却还以钢身铁枝的英姿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刚强绚丽的色彩。寓示着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就能活得壮观,活得丰富多彩、活得潇洒、活得有滋有味。每当游人漫步在杜鹃花海,都会被她们那风情万种的身姿所吸引,被她们妩媚的容颜所陶醉。
自唐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络绎不绝,岑参、陆游、苏轼。苏辙、田锡等文化名流在此游历时,都留下了大量文化诗篇。明代诗人张维差斗有诗赞曰:“乱坠天花选佛场.碧罗借得大峨香。”道出了这里的风景。兰溪是欣赏杜鹃仙花的最佳境地。这里的杜鹃花海层次分明,蔚为壮观。若你登上观景亭台,坐定品味,便会触景生情,诗兴大发。这里原始古朴,沟壑纵横,瀑布轰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不胜收。当雾气升腾时,你又仿佛徜徉于仙境之中,感受到了飘飘欲仙的神韵,在这样的氛围里,你才会领悟到老子“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朦胧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