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张学良津韵情缘
作者/侃珂
合诵/月娥•安湛•云朵•祥会
音乐合成/孔祥会

不知道有多少来津旅行的游客,慕名来到和平区赤峰道78号~张学良故居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小洋楼院内,争先恐后地与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人物雕塑合影拍照。随后,你与我,他或她走进少帅府~张学良故居的每一个房屋角落,穿越民国时代,寻觅少帅张学良为中国近代史而生的传奇之谜。
1924年,奉系第三军军长张学良率部队入关进驻天津,转年任津榆驻军司令,将指挥部长期设在津城。随后,张学良在法租界32号路,从法国领事馆购买了一幢有花园和喷泉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小洋楼,以便来往于京津地区时在津居住,由此演绎出他在1924年至1931年驻扎天津期间,结识了对他人生旅途影响深远的挚友张伯苓、国父孙中山、和红颜知己赵四小姐三个人,由此演绎着张学良那些不同寻常的青年人生传奇。

第一位对张学良人生旅途影响最深的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那是1916年10月,16岁的张学良在沈阳,聆听了张伯苓一次感人至深的爱国演讲,那句“中国不亡吾辈在”的抗日名言,使他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并经青年会总干事引介,正式结识了张伯苓,两人私下又做了一次深谈,由此结为忘年之交,视张伯苓为恩师。从1928年以后,张学良多次为南开大学捐赠资金支持办学。
1930年秋天,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将小站营地约千亩稻田,划归南开大学经营出租,所得租金作为南开学校办学经费。12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及随员,到天津八里台南开大学进行视察访问。并在文科楼秀山堂礼堂内,发表情词恳切的讲话,再一次提起14年前张伯苓的讲演,情绪激动地说:“予之有今日,张校长一言之力也。”又说:“我之所以有今日,实亦南开之赐。”后来,张伯苓也多次赴沈阳,帮助张学良制定方案,推荐人才,办好东北大学。西安事变后,宋子文、宋美龄知道张伯苓是能影响张学良的人物之一,曾央求他亲笔写信给张学良。可以说,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其中也有张伯苓先生的贡献。
第二位影响张学良人生旅途的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那是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第三次北上莅津的主要之行。为了中国未来的和平大计,两次赴曹家花园会晤张作霖,共商国是,虽然会谈目标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却是张学良与国父孙中山相识的良机,中山先生认为少帅是负有重大使命的青年将军,希望他主动承担起国家、民族的重任,挥笔为少帅题写“天下为公”的条幅,从此那幅书法题字就挂在张学良的书房,影响着后来张学良改变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人生旅途。
第三位改变张学良爱情理念的人,是在天津邂逅赵一荻。那是在1927年春在蔡公馆舞会上,遇见赵四小姐,从此开启了那段浪漫爱情的传奇足迹,并一起走过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历史风云的人生之路。
无论是你与我走进张学良的书房、接待室、议事厅和西餐厅以及家宴舞厅。还是他或她浏览张学良和赵一荻小姐卧室的照片、家具、服饰、手风琴、象牙钢琴、钟表、留声机、收音机、银制西餐器具、摇号电话机、墨宝真迹和吕正操将军在少帅百年诞辰之时,赠送给他的寿诞礼物~虎威军刀等三百余件老物品,回眸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生活的浮光旧影。静心聆听讲解员讲述着那些尘封已久的张学良传奇人生,恍惚再现了那段跌宕起伏的近代风云电视剧画面,闪耀着抗日爱国英雄张学良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靓点。
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游客,在游览张学良故居时,都会情不自禁地租赁一件自己喜欢的民国时代服装和军装,选择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卧室、书房、餐厅、麻酱座椅、军政议事厅、梅兰芳舞台、家宴舞厅、露台或二楼阳台等处拍照留念,重温走进张学良故居的那些浮光旧景,亲身地感受到在此穿越历史瞬间的旅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