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水浒人物:可怜可悲可叹的潘金莲
作者:顾少俊
潘金莲命运多舛,可怜;谋害亲夫,可恨;青春飞扬,容光照人的年华撒手人寰,可悲可叹。
一、
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颇有姿色。老板要缠她,潘金莲不肯依从,去告诉老板婆。老板记恨于心,倒赔些房奁,把潘金莲嫁给了又矮又丑,幼稚可笑的武大郎。潘金莲被老板从社会底层推入火坑。她没有选择的自由,也没有人为她主持公道。
“哪个少女不怀春”。少女的情怀是玫瑰色的梦,懵懂而美好。潘金莲想象着,英俊潇洒的情郎,踏着五彩纷呈的祥云从天而降,带着她没有见过的彩礼来娶自己。“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他们相亲相爱,白首到老。但当老板把潘金莲送给武大郎的那一刻,潘金莲知道自己心中所有梦想都破灭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她只能将美好的楚梦云雨隐藏心中,掩住难以言说的痛,守着武大郎好好过日子。武松的出现打破了潘金莲宁静的生活。
“叔叔青春几何?”“虚度二十五岁。”“长奴三岁。”潘金莲与武松相识正值人生好年华。“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的潘金莲,看见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的武松,怎能不春心哄动。
“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潘金莲柔情似水。“嫂嫂自便。”潘金莲应该能从武松言行举止中读出无望,但仍抱幻想:“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话语中透出凄凉和哀求。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嫂嫂,拳头却不认得嫂嫂!”把手只一推,差点儿把潘金莲推一跤。
武松是行者,应以慈悲为怀,用温和的语言和态度与他人相处,不要说带有伤害他人的话。少林寺有一个和尚下山打死人,在师傅面前振振有词:“我打死的是坏人。”师傅说:“好人坏人都是人。”佛家认为,遇到坏人要度化,导去他们心中的恶念。武松在这方面太差了。潘金莲在身份上是武松的嫂嫂,在年龄上还是个妹妹。即使潘金莲行为举止欠妥,武松语气上也应该柔和一些才好。
二、
据说,武松的扮演者丁海峰演完戏就感叹:“潘金莲太可爱了,嫁给武大郎确实太委屈了。”回去后丁海峰就向妻子唐歌提出离婚,要娶潘金莲的扮演者王思懿。
唐歌看着深爱的男人说:“你真的舍得撇下我吗?”丁海峰眼眶红了:“对不起,请你成全我。”丁海峰入戏太深了,潘金莲的柔情和美貌让他不能自拔。唐歌说:“咱俩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希望你冷静冷静,如果三个月后你还坚持离婚,我就成全你。”说完拎包出门。
丁海峰收拾房间时,看到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他和唐歌相恋时的书信,信中全是思念和爱。丁海峰愣住了,心中大恸,摸出手机,给唐歌打去赔礼的电话。
传言是否属实,咱暂不谈,但从侧面反映了,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根本不般配。潘金莲有勤劳可爱的一面。她和武大郎在一起的生活是痛苦和压抑的。武松的出现让潘金莲看到了曙光。可她忘了,他们之间隔着道德的鸿沟。
武松断然拒绝了潘金莲的表白,还把潘金莲骂了个狗血喷头,还真的动手了。但是,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潘金莲对武松还尚存着一丝希望,只要武松回首一笑,以前的一切她都不会去计较。
武松因公要出远差,买了些酒菜与哥哥、嫂嫂辞行的时,潘金莲还一厢情愿地以为,是武松回心转意了,心中暗道:“莫不这厮思量我了,却又回来。”上楼去,重匀粉面,再整云鬟,换些艳色衣服穿了,来到门前,迎接武松:“叔叔,不知怎地错见了,好几日并不上门,教奴心里没理会处。每日叫你哥哥来县里寻叔叔陪话,归来只说道‘没寻处’,今日且喜得叔叔家来。没事坏钱做甚么?” 潘金莲对武松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看到武松买来酒菜,舍不得武松破费,关怀之情溢于言表。武松答道:“武二有句话,特来要和哥哥嫂嫂说知则个。”那妇人道:“既是如此,楼上去坐地。”
三个人上楼,武松让哥嫂上首坐了,酒菜摆在桌子上,武松劝哥哥嫂嫂喝酒吃菜。潘金莲哪有心思吃菜,只顾把眼来睃武松。她心中喜欢武松,放不下武松,期待着武松说出,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欣慰软语。
潘金莲想错了,武松这次过来,不是思量她,而是来警告她的。武松不但没有说出让嫂嫂暖心的话,而且还摆出公安局长的派头,出语伤人:“嫂嫂是个精细的人。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潘金莲一点红云从耳朵边起,紫胀了面皮,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武松仍然不依不饶,笑道:“若得嫂嫂这般做主,最好。只要心口相应,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既然如此,武二都记得嫂嫂说的话了,请饮过此杯。”那妇人推开酒盏,一直跑下楼来,走到半胡梯上发话道:“你既是聪明伶俐,却不道长嫂为母!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得说有甚么阿叔。那里走得来,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自是老娘晦气了,撞着许多鸟事!”哭下楼去了。
潘金莲怎能不伤心呢?自己对这个家的默默付出,以及平时对武松虚寒问暖的关心,武松连一句感谢话都没有。武松岩石般冰冷的话语,彻底破坏了自己和嫂嫂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伤害了嫂子的感情和尊严。潘金莲心中的大厦轰然倒塌,只留下痛彻心肺的悲伤:“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电视剧《水浒传》的扮演者王思懿把“潘金莲”这个角色演得非常到位。武大郎卖完炊饼回来,潘金莲立即上前迎接,帮他卸下担子后,第一动作就是关上大门。潘金莲“关大门”这个动作在剧中出现过多次。事实上,在认识武松之前,潘金莲是守着武大郎过日子的,并不是一个水性杨花之人。
三、
武松走后,潘金莲上了王婆和西门庆的圈套,害怕武松知道,用一碗毒药结束了武大郎的性命。潘金莲从一个可怜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可恨的女人,从此背负“淫妇”的骂名遗臭万年。武松杀嫂,大快人心。过去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对潘金莲的“恨”逐渐转变为“悲”和“叹”。
潘金莲出轨,邻居王婆是中介。王婆是老江湖,西门庆是老狐狸。这两个人心中没有人性,只有各取所需。西门庆是上通官府的暴发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门庆看上潘金莲后,武松就接到知县让他出远门的任务。西门庆和王婆的一张大网张开了,涉世不深的潘金莲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王婆洗脑的本事一流:“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买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
西门庆送来砒霜。王婆对潘金莲道:“大娘子,我教你下药的法度。如今武大不对你说道,教你看活他。你便把些小意儿贴恋他。他若问你讨药吃时,便把这砒霜调在心痛药里。待他一觉身动,你便把药灌将下去,却便走了起身。他若毒药转时,必然肠胃迸断,大叫一声。你却把被只一盖,都不要人听得。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他若毒药发时,必然七窍内流血,口唇上有牙齿咬的痕迹。他若放了命,便揭起被来,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迹,便入在棺材里,扛出去烧了。有甚么鸟事!”王婆循循善诱,潘金莲一步一趋,走上灭绝人性的不归路。
二战期间,日本用武士道精神禁锢人的思想,激励士兵的士气,让他们为天皇效忠。美军进攻日本本土时,妇女、儿童甚至是老人,没有一个投降,他们人手一枚手雷,随时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
洗脑的可怕之处是被洗脑的人竟然毫不知情,能让人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被人洗脑是很可怕的事,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遇到西门庆时,潘金莲已经蜕化变质,不再单纯善良了。正因为她的内心掺杂了不健康的因素,王婆和西门庆才有了可乘之机。
是什么原因让潘金莲道德沦陷的呢?潘金莲的悲剧,武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武松发心真诚,出语柔和,潘金莲有可能“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武松疾言厉色地提醒潘金莲“篱牢犬不入”,让人叫屈,伤了潘金莲的自尊。武松彻底凉了潘金莲的心,同时也激起了潘金莲的逆反心理。
四、
看了《水浒传》中潘金莲的遭遇,我想起了两个小故事。
冯商是北宋著名大臣冯凉的父亲。冯商壮年时,还没有儿子。太太劝他纳妾。冯商在京城买了一妾。路上,该女子哭泣流泪说:“我父亲欠人家债,才卖我还债的。”冯商还了解到,该女子已有如意郎君,立即把该女子放了,付出的银两也不要了。
镇江靳翁,五十多岁仍无子,邻居有女貌美。靳翁妻子私下将邻女买来给丈夫做妾。夜间,翁妻对丈大说:“我年纪已老,又没有生育,我将邻女买来,说不定能为靳家传子延后。”妻子说完出房门关好,并将门反锁,但靳翁立即推门而出,对妻子说:“你虽然为我买妾,盼我有后,用意良好,但这位邻女在孩童时,我时常抱她。我希望她能嫁个好丈夫得到幸福。我老而多病,绝不能污辱她,害她一生。”
武大郎和武松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量吗?当老板把潘金莲送给武大郎时,武大郎会对潘金莲说:“我配不上你,你在我这里小住,我不碰你,还帮你物色合适的人家。”可能吗?武大郎有这样的境界吗?武松心中只有原则性,没有人情味。武松亲手杀了嫂嫂,心中也留下挥不去的阴影,终身未娶。
武大郎捉奸失败,被西门庆打伤,躺在床上发出狠话:“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肯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武大郎搬出武松为自己壮胆,实际上是心中的贪心作怪,他贪恋潘金莲的美貌,贪恋家的温暖。武大郎的狠话也成了他自己的催命符。
潘金莲的生命中没有遇到冯商和靳翁,要不然她的命运也会改写。潘金莲没有父爱,没有母爱,没有亲情,没有友情,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善缘。被爱滋润过的人,才会有悲悯、宽容、人性……一切美好的情感。生活在没有爱的世界里,“贪、嗔、痴”这些负面的东西很容易充塞内心。
五、
可怜的潘金莲遇人不淑。清河县的老板报复潘金莲的手段非常恶毒,他让潘金莲和武大郎结合。潘金莲见武大郎身材短矮,举止猥琐,没有情商,心中自然不平衡,红杏出墙在所难免。潘金莲后来被杀,可以说,罪魁祸首就是他!
武松是潘金莲的第一个恋人。可武松从未真正尊重过她。表面上武松“嫂嫂受礼”“深谢嫂嫂”!一口一个“嫂嫂”叫得热乎,内心深处从未把潘金莲这个嫂嫂放在应有的位置,对潘金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认为理所当然。武松如果知道避嫌,当初就不应该住在潘金莲家,给潘金莲添麻烦。潘金莲花样年华,看着自己心仪已久的男子,天天在眼前晃动,就算克制,心中也会“暗生情愫,落得相思成疾”。武松给了潘金莲幻想的空间。
武松在潘金莲家一个多月,潘金莲每天早起,烧热水,叫武松洗漱,吃早饭。武松出门去县里画卯。潘金莲道:“叔叔,画了卯,早些归来吃饭,休去别处吃。”武松道:“行!”径去县画了卯,工作一个上午,回到家里。潘金莲安排饭食。饭桌上,潘金莲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筷儿?”拣好的递将过来。吃了饭,潘金莲双手捧一盏茶递与武松吃。
武松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不论归迟归早,潘金莲顿羹顿饭,欢天喜地服侍武松。潘金莲对武松可谓体贴入微,许多秋波、情语,武松你真的是不懂吗?还是一边接受,一边装糊涂?也该说个明白!意料不到的是,在潘金莲的步步紧逼之下,武松亮出了他打虎的拳头,砸碎了小女子潘金莲的一片痴情,也砸碎了武大郎的家庭,导致“骨肉翻令作寇仇”。这归咎于潘金莲,但实际上武松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潘金莲遇不到好人,如果遇到好的制度,也不至于走上不归路。可在当时可能吗?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这首著名的《钗头风》是他31岁时在绍兴沈氏花园春游时,与表妹唐婉偶遇时写的。
陆游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两人情趣相投,非常恩爱。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一定要陆游把唐婉休了。封建婚姻制度就像那可恶的东风,把一对美好的良缘拆开。
唐婉看到陆游的“钗头风”后,和了一首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可怜的唐婉,她痛恨万恶的封建社会,可自己无法冲破封建婚姻制度的篱笼,只能发出“雨送黄昏花易落”的感慨,一个人默默流泪到天明。这次相遇不久,唐婉忧郁而终。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求学期间,共同学习产生真挚的感情。但由于封建礼数的束缚,有情人无法成为眷属。梁山伯思念成疾,病逝后葬于南山。祝英台哭坟,一时风雨大作,阴风阵阵,梁山伯的坟裂开,祝英台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又合了起来,不久,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英台哭攻”是文学创作,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只有化作蝴蝶才能“比翼双飞”。封建婚姻制度扼杀了多少情侣佳人纯真的情感。
这些处于社会上层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无法得到保障,何况是处于低层的潘金莲呢?潘金莲在如花似玉的年华香消玉殒,让人扼腕叹息。
我们痛恨万恶的旧社会,要消灭一切不民主的制度,可却让一个受旧制度迫害的弱女子背负千古骂名,情何以堪!《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应该是一个可怜可悲又可叹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