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视野,交流感情,近日,在贵州省布依学会会长金安江、副会长周国茂的率领下,副秘书长周玉亭、熊登志,非遗及古籍文化整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伍忠纲等一行5人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民族博物馆参观考察,隆林县壮学会副会长韦德华等人陪同。


隆林县民族博物馆座落于县城城西,占地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博物馆主要馆藏由综合大楼、大门、文化长廊、休闲长廊组成,2007年动工开建,2009年落成使用。它是集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融馆藏与科普研究为一体的社会公益事业机构,设有历史文物、生产、生活用具展厅,书画摄影展厅,现代经济陈列厅等。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686件/套、珍贵文物159件/套,举办展览159个,开展教育活动3次,参观人数3.88万人次。

“馆藏文物精品图片展”精选馆藏文物百余件,有旧石器、新石器、化石、青铜器、陶器、铁器等。县境内发现的许多有代表性的古遗址,特别是"隆林人"化石以及砍砸器、刮削器等工具的发现,表明至少在数万年前,各族祖先就已经在隆林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存,并共同构筑了隆林县辉煌的历史。
隆林人化石出土点老磨槽岩洞遗址,隆林人头盖骨被称为是“从远古走来﹣一隆古人类和古生物化石”。

在1976年,云南省地质堪探队在广西隆林德峨执行堪探任务时,在老磨槽岩洞遗址发现古人类头盖骨、髅下腭骨化石,并带到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收藏研究,经专家鉴定论证年代为旧石器1万1千多年左右,“称隆林人化石”。经隆林文物所多次与云南考古研究所博物馆交涉后,于2011年5月按原物原形复制各一件送回广西隆林民族博物馆接收入藏。

据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与田林县为邻,南和西北与西林接壤,北以南盘江为界,与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册享县为邻。总面积3552.96平方公里,占广西自治区总面积1.5%,占百色地区总面积9.77%。辖16个乡(镇),聚居着苗、彝、仡佬、壮(布)、汉族等多个民族,现有人口42万人。隆林各族自治县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部,也是全国仅有2个各族自治县之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据悉,在夏、商两代至周朝的春秋时期,隆林属百感与百濮交界处,,到战国时隆林属夜郎国,秦时属黔中郡,汉元鼎元年(公元116年)置郡后,属句町。到新中国成立属百色。1951年8月,西林县岩界、那劳、龙谭、西平、古障、马蚌、八达七个区并入西隆县。1953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隆林各族自治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团结奋进,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构成灿烂辉煌优秀的中华民族文明的组成部分。
(文图/阿 悟 审阅/阿 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