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诗刊》第3166期

本期作者:聂子/陈建平/春华秋实(忠诚)/森严

儒家学派与孔子《论语》
作者:聂子

引 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立人。儒学作为古代中国“显学”,有长达二千五百多年封建正统史不可谓不长,对东方诸国乃至世界的辐射影响不可谓不大,对本民族与世界的思想文化建设及其发展之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谓不深。阅其一生行止,让后人也不能不感叹再三。尽管如此,孔子生前身后,还是有人诟病,毁誉参半。可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孔子作为一个古代的“东方圣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即便是放在现今“万国之国”的联合国,也有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一席之地可镌刻其大厅墙璧上,彰显着现代中国的外交国际关系准则,何其睿智,又何其伟哉!
一、儒学经典《论语》概述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经典著作,深刻反映了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之政治信念和家国情怀。面对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孔子感于世事纷争,抱一腔夫子家国情怀,携弟子们奔走各国,推行他的安邦治国政治主张。他每每上书陈言,又常遇国君冷遇,四处碰壁,一路迢迢走来,其艰难困苦中彰显的坚韧不拔毅志力,古今罕有。他执着于他的儒家政治信念,并不因之而气馁,精神堪称壮哉!孔子门下据史载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论语》一书由门下贤人曾子潜心致学而编撰。《论语》系语录体式,全书廿篇,凡举《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和《尧曰》。《论语》一书涵盖了孔子的主要谈话,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问与答,记录了弟子间的不惑、解惑后理性思考下碰撞的思想火花。归纳《论语》又概括为六个方面: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
二、孔子的德治仁政观
《论语》中的“德治”和“仁政”思想,反映了孔子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孔子主张以“仁义”“礼德”齐家治国平天下,反对严苛刑律法治。以“仁”为核心思想,提出了“仁者爱仁”,又主张“孝”“悌”、“推己及人”。孔子“仁”的要义,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致于社会和谐无纷争,标“温、良、恭、俭、让”的道德风尚与国与民。他明确地反对用刑苛严律治理国家,以为只有“仁者爱仁”,只有“克己复礼”才是唯一正途。他宣扬“德政”和“仁政”,讲究“忠恕之道”,是为了他心目中的那个周朝天子的“礼”,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礼”在古代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普适性,包含了国家的民间的契约精神、典章制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此“仁”此“礼”,自西汉汉武帝始,沿革此后历朝。正如子曰“阴因,得失可知,周是因而起,其盈亏亦可知;后其或继者,虽知百代。”(《论语·学而》)
三、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思想中重要组成之一是他的中庸之道思想。何谓“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中庸其实是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充满智慧人生的人格模式。孔子平生尚古,而有时又显然是迂腐得泥古不化,坚持己见得执拗。他的“克己复礼”,是以为行“仁”;是以为行“礼”;是以为行“信”;是以为行“忠恕”;是以为行“孝悌”,如此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是以为在“允执其中”(《论语·尧曰》)。孔子之中庸的要义在于: 大千世界,纷繁杂芜,万象真理,真知谬误,是非曲直,都要受事物的度所制衡,此乃天意,人不可违。人们认识事物,表述观点,举手投足间,岂有非黑即白的,往往多呈灰色状态。所以,凡事皆不宜在不及和过头这两边选边站队,而应明智地选择一个适中平衡点,即不偏袒于某一倾向性认知认同,或不与某一种人和事理完全同一,而居中调和,即在不同的人与事之间进行适当调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人在世上行走间,一呼一吸都必须具有独立人格,即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并以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说创立人,他一生勤于从事教育著述,笃学志远,对教书育人,在古代,在近、现代,都不乏真知灼见彰显,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无疑是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也为后世留下了取之不尽的丰富文化遗产。他的教育主张遵循了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认识,散发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光辉,至今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教无类的包容性
孔子办私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孔门弟子来自不同国度、不同阶层,对此孔子主张教育公平。不管贫穷富贵、不论出身门第、不分国界,国之大小强弱的教育理念。孔子秉持“教育公平”的精神,即使放在当今,也犹以训。
(2)因材施教的灵活性
孔子在私学过程中,主张教育理念要针对弟子的不同能力、性格、志趣和才质等具体情况而实施,而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启发诱导的主动性
孔子反对一味强调“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模式,而主张因势利导,“不愤不启,下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弟子明晓不透时,暂先不必去开导他;不到弟子心里敞亮明白,又不能完善表达时,也不去启发他,只在他开悟时,发散思辩,因势利导。
(4)学思结合的统一性
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固化于脑而不知思考究其所以然,就会迷惑于抽象概念定义而无切实体会心得;只耽于整天苦思冥想,却不知勤学,实际身体力行去获取知识,这就仿佛在沙上筑塔,费尽力气也终不能成器。只有把学与思相互有机结合起来,方可逐步在其过程中获得真知灼见。
(5)谦虚笃实的学风
孔子一生向学,凡遇不解的人与事,都能谦恭施礼,不耻下问,而不论老幼妇嬬贤愚身份。他教导门下弟子这样做,自己先行示范。他又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学以为师的座右铭。孔子问学治学具有求实态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探索求知路何其漫漫,天地间任何人都难于穷尽全知全能,本着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装懂,才可能有益于自身长进,反过来又去影响他人。
(6)温故而知新的灼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孔子认为,不断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新学问,都是在过去所学的知识基础上建构的。
结 语
《论语》语言精练含蓄、概括性强、又富于哲理,传承了老庄的思辩,闪耀着哲人的智慧光芒。《论语》金句,比比皆是,许多现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成语或格言。《论语》凡廿篇,篇篇各具特色,其思想层面上的论事说理,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现实指导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论语》的思想精华,不仅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的华夏人文情怀,也已然成为整个人类精神文明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3.25.

作者简介:聂子,原名聂良佐,男,湖北武汉人,汉族,祖籍江西清江,中共党员,现已退休,退休前任职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诗词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新闻媒介不同刊物,现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地行吟诗社社员(兼职诗社常委),武汉市楹联协会理事,中华武汉关山诗影社编委,中华诗歌联合会古典诗词研究院会员(兼职主席团成员)。

人生智悟
作者:陈建平

唯有灵魂安静的时候,才是我们和自己贴得最近的时候。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方净土,面对外界的浮躁与喧嚣,我们的内心时常会疲惫、会厌倦。
此时此刻,最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空间,思自己所想思,做自己所想做,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一个安静的人,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淡泊宁静,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2023.4.13

作者简介: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人。生于1965年10月。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靖远县县志受聘人员,靖远县地方民俗文化学会负责人。著《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已出版)、《靖远地方民俗丛书:谱序碑文祭文》(已出版)、《陇上人物:范振绪》(底稿),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兰大出版社),参编《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年报》(兰大出版社出版)、《和畅:2007年中国社会年报》(已由兰大出版社出版)、《靖远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担任副编)、《靖远革命资料汇编》《德润文苑》等书籍。

谷雨节后的小雨
作者:春华秋实(忠诚)

几日不怀春已老,不知不觉夏露浅。昨天夜里暮春的小雨还在慢慢悠悠的下着,它掐着谷雨节的点子,迈着春深夏浅的步子,给谷雨前的春热风燥来个温降气清,让闰二月的小麦熟期延缓。前天楼前的蔷薇花还是半展半卷,今天已是亦浓亦淡芬芳弥漫。风吹花摇,示意着春深的厚意,夏浅的芬芳,绿茵爬墙越璧,直叙花事景艳。
春天里,多少秘密在悄然地拨节生长,多少含苞的心亊跃上枝头;多少深情零落成泥又被黑土掩埋。节物相催中季节成书,时光柔软中过往缱绻;鲜花留不住日长,年华留不住光阴。每一年的新绿都有不同的时差因果,开出不同藤缦的景韵陌阡!
暮春,雨意又带缠绵,绿意又转逝浅。新生更选,盛春渐远。我们亦那当年的路口,走在尘世起落之颤;迈过四节,倾听岁月的静寂的沉淀;细数那些遗落日子的曾经,欣喜参半,在紫花落尽的光阴里,渐行渐远!生命年华在烟火红尘中流走,让人生在四季色彩的时光里归需满肩。
季节的脚步不停地向前,风的韵角划过了记忆的水岸,叹息大自然的繁花似锦,激情燃烧后的凌艳与短暂。生命终会定格,季节终有转换,花儿开了又谢,日子深了又浅,潮起潮落的心事在季节里有绪漫延,让心事亦老成了旧卷。春暮的日子,迎风隨手拾起一片花瓣,满手是春香,满脸是感叹;清静时把人生尘世归纳,任生活杂繁,任光阴荏苒,把心事写成春天的诗,深情括笔,任墨泼淹。只想问问春,问问天,问问春色的一季,问问淡然初露浅色的夏天!你,我,她准备好了吗?迎接谷雨过后的夏天。阴雨温降能几日?春阳明媚风清荡然……!
公历2023.4.21日

作者简介:春华秋实,本名左中成,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退休公务员。喜爱文学,擅长诗歌、散文。

远去的记忆(二十)
——渐行渐远的城市痕迹
作者:森严

一个城市的发展,总会留下些许的痕迹,家乡兰州也是如此,只是这痕迹多已成为人们深深的记忆。
(五)印象中的“老动物园”
解放后的新中国,每座城市都先后建有大小不一、规模各异的动物园,从一开始只“展出”笼舍圈养的动物,到后来开放式参观的野生动物;从“单一”的陆栖动物,到不断出现的“海洋大世界”,博览动物的场所成了一个城市人们必游的去处。
如今的兰州,也许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所影响吧,曾经坐落于兰山脚下的“兰州动物园”也在近两年悄悄地搬出了五泉公园景区,北迁郊县皋兰,变成了一所开放式的野生动物园。漫步五泉公园,驻足老动物园“遗址”,莫名的惆怅油然而生……
曾经的兰州动物园始建于1957年,地处五泉公园内的二郎岗,占地面积100亩,圈养动物的宠舍依山而建,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内不仅有国内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有从域外引进的大型肉食或草食动物,既有天上飞的,也有地上跑的,粗粗算来一百多个品种的一千多头(只)野生动物在这个看似落伍的动物园内繁衍生活,供人们参观欣赏。
曾几何时,兰州动物园在西北几个省区中也是响当当的,很多珍稀野生动物都能在这里看到,展示的动物基本都是成系列的。大熊猫有专门的馆舍,一年四季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非洲狮、东北虎,云豹、雪豹、黑豹、金钱豹及猞猁、兔狲等,始终是动物园里的长住户,时不时地吼上几声刷刷存在感;嵌入地下的熊舍,黑熊、棕熊好像从来就没吃饱过似的,但凡看到游人就会直直地竖起身来讨要吃食;猴园里金丝猴、弥猴、熊猴、狒狒、山魈等近十个品种的灵长类,让人们见识了物种的多样性;斑马、牛羚、野驴、岩羊、藏羚羊、鹅喉羚、白唇鹿,还有高高大大的亚洲象、长颈鹿、野骆驼等,让草食动物区始终人气不减;憨态可鞠的小熊猫,让观者知道了除大熊猫外,还有一个体型娇小的“猫”也喜食竹叶;一动不动的龟蛇、叽叽喳喳的鹦鹉、不同类别的物种,反差如此之大;特大号的鸟笼,高耸在园内高地,远远望去里面的十多种猛禽,散落在特意“植入”的假山枯木上;园区中心唯一的“水池“,却是大大小小20来种水禽养尊处优的好地方,不同种类的鸭与鹅、鹳与鹤,相安无事,其乐融融;美丽的孔雀争相斗艳、高原山地的珍禽白鹇、蓝马鸡、环颈雉,还有甘肃的省鸟红腹锦鸡等,它们艳丽的羽衣,让无数游人叹为观止。
落后的地方经济,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动物园的发展,搬迁它地采用新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或许是“老动物园”焕发青春的最佳契机。
当年的我,但凡得空或家人或自个就会信步五泉山逛逛动物园,看看久违的“朋友”,从它们身上找寻生活的乐趣。而今,“老动物园”也搬了,看“老朋友”还得有专门的交通工具才行,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实,真是五味杂陈啊……
2023年3月25✍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蓝儿
秘书长:艳阳天
总诗评:李希勇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古典诗词研究院副院长:米兰
副总编:追梦天涯
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荷塘月色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兼)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兼)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
主席团专职成员:森严、聂子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兼)
北方文学社副社长:世灵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总编辑部
古典诗词音频审核: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审核:戴维
诗歌、音频总审核:艳阳天
总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