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村林场牛王庙千亩造林基地全貌
近日,在豫西山区一处新造林基地,十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和运输车等设备正在施工作业,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100多名身着迷彩服的干部职工和100多个工人正挥镐舞锹、扶苗填土、培土踩实。站在高处山坡向远处看去,梯田式的造林整地场面正逐步扩大,一道岭挨着一道岭竟看不到头,一株株新种上的树苗正迎风而立。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无法想象这就是一片人工造林场地。而这里,就是河南省第一大国有林场吕村林场的造林基地——牛王庙千亩造林基地。
吕村牛王庙千亩造林基地现场
每年2至4月初,都是北方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季节,为抢抓时机,今年吕村林场组织干部职工每天摸早贪黑,和其他在此务工的工人一样风吹日晒,吃着最差的饭,干着最苦的活,这只为让荒山变绿山,继而变金山。4月10-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组到洛宁县调研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实施情况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在详细了解牛王庙千亩造林基地建设情况后,对国有吕村林场上下一心,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精神表示肯定。
国家林草局到洛宁县吕村林场牛王庙千亩造林基地调研
基地建设期间,县林业局局长刘平均、副局长贾志明等多次到现场督促指导
吕村林场牛王庙造林基地位于当地马店镇的杨村附近,距县城约20多公里,基地总规模3000余亩。这里原为低质低效刺槐林和荒坡荒草地,生态环境脆弱,且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亟需进行资源再盘活。吕村林场领导班子在看到这种现状后,多次商议研讨,借用政策“东风”,以项目示范带动产业发展,采取“林场牵头,党员带头,干部、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助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多台机械设备正在整地作业中
工人正在紧张卸苗中,完毕后小型车辆将苗木转运到基地其他栽植地点
多名工人正在转运树苗
身着迷彩服的林场职工正在植树造林(图一)
身着迷彩服的林场职工正在植树造林(图二)
身着迷彩服的林场职工正在植树造林(图三)
身着迷彩服的林场职工正在植树造林(图四)
植树前相关负责人都要布置当日任务,植树完毕要进行作业点评
用科技助推林业生态建设,一直是林场所重视的。近几年,吕村林场与河南省林科院、洛阳农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优质苗木试验,建设各类苗木基地150多亩,为牛王庙造林基地选用优质树苗提供了良好的苗木保障。该基地建设伊始,就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并根据造林基地种植环境和后期经济效益,选择了金丝楸、五角枫、刺槐、黑核桃、白皮松、楸叶泡桐等乡土树种。
栽植的苗木均进行覆膜保墒处理
栽植的苗木均进行覆膜保墒处理
同时,林场技术人员每天现场指导,严把挖穴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保证造林成活率。通过科学规划和选用良种壮苗,使栽植的树苗错落搭配,疏密有致,确保一次成型,一次成林,一次成景,做到了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景观的效应,最终达到生态、景观、经济等多效益的目的。
修建6个蓄水池,确保苗木有水可浇
工人正在对新栽植的金丝楸进行浇水
为加快造林基地建设进度,吕村林场出资20余万元修建生产道路5公里,蓄水池6个,铺设浇水用管道8000多米。配套设施的建设,较快地推动了基地的建设步伐。截止当前,该基地已完成栽植金丝楸、楸叶泡桐、五角枫、刺槐、黑核桃、白皮松等各类苗木18万余株,栽植工作已基本结束。
荒山变绿山,继而变金山
林草兴,则生态兴。虽然造林工作已基本结束,但做好造林基地的管护,对林场人来说也将是一件头等大事。接下来,吕村林场将进一步加强管护,保证造林效益。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管护,多途径、多措施,有效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使其充分发挥造林效益,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洛宁县林业局:卫曾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