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湾到湛江市
广州湾,史上湛江市的称谓。从走进湛江市博物馆和法国公使署旧址那一刻,我无不被陈列展览中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所愤慨:1895年沙俄侵占我国帕米尔高原大部分,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接着强租旅顺、大连。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九龙半岛和大鹏、深圳两湾等。1898年3月11日,法国政府向清政府送交照会,提出要租借广州湾(今霞山、遂溪、赤坎等)九十九年。一个多月后的1898年4月22日,便武力登陆海头(今霞山),占领海头逊炮台,随即建立兵营,向内地入侵。
坐落于寸金公园一侧的湛江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展览大楼高六层,座南向北,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500平方米。苍劲有力的馆名为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题字。博物馆一至三层共设展厅7个,基本陈列有《湛江人民抗法斗争陈列》《从广州湾到湛江—湛江开埠百年历史展览》《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览》《馆藏古代铜鼓陈列》《馆藏陶瓷精品陈列》《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广州湾时期历史复原展》。共有藏品数量6907件/套,珍贵文物1193件/套。
据陈列介绍,1898年,法国为了在我国南方建立一处能控制两广、云南,同英国争夺在华权益的殖民基地,于4月22日派海军在雷州府遂溪县海头汛(今霞山)强行登陆,随后毁炮台,建兵营,烧杀劫掠,疯狂侵占我国领土。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愤然反抗。1899年初,法国提出了包括遂溪、吴川两县共1000多平方公里陆地和两县之间整个海湾在内的“租界”要求,同时加强武力要挟强迫清政府签约,但在当地人民的誓死抵抗下,直到当年11月16日,才在清政府钦差大臣苏元春配合法军镇压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湾租界条约》。从此,广州湾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现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对广州湾沦为殖民地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广州湾》:
东海和硇洲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的拥抱着你的脚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广州湾才回到人民的怀抱,易名湛江市。
如果说赤坎区是湛江古老历史记忆的集中缩影,霞山区则是西方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直接冲击地。隔着海滨公园海滨大道对面一栋歌德式圆顶的法式四层小楼,就是百年前法国强占中国广州湾的历史见证物——广州湾法国公署使旧址。
法国公署使旧址是一栋具有鲜明近代西式风格的四层混凝土建筑,总面积1902平方米,一层处理成基座(地下室),四为钟楼。正门为弧形台阶,直通二楼,两侧各有两个小弧形台阶,二三层前均有欧式花栏围廊,宽敞的室内筑有壁炉、装饰性门窗等。
站在这栋建在当年法国入侵地的建筑前,面对比一般阶梯要大得多的10级阶梯,不禁让行走不便的我平生出一些畏惧感。在保安和美女讲解员的帮助和陪同下,我终于登梯参观完了两层楼的历史陈列,并享受到了绕楼观看外观的特别待遇。看着这栋牢固、壮观的法式建筑,我有些感慨的对工作人员说:“这样一栋具有强烈历史感的楼房能完整保护下来,并做成这么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陈列,不容易啊。”美女解说员停顿片刻深有感慨的告诉我:“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这栋楼是屈辱历史的产物,当时市里在重新规划城建时已定为拆除对象,最后在相关部门的极力争取下才保了下来。”
离开法国公署使旧址,行走在沿海步道上,一边是海湾,一边是椰林。平静的海面上,就那么几个略显孤单的海鸥时而翱翔蓝天,时而俯向海面。相比之下,椰林里就热闹得多了。在阳光的斜射下,椰树黑色的身姿和身着艳装的男孩女孩嘻戏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极像一幅初春的油画。我想,那几个略显孤单的海鸥其实并不孤单,只要他们翱翔蓝天就一定能赢得蓝天;而那初春的油画,不正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的愿景吗!
作者:李乐年(微信名:老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