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好八连”由“霓虹哨兵”转型“特战尖兵”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昨天4月25日,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纪念日,上海社会各界在“好八连”的母亲路——南京路,举办“新时代,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研讨会,“好八连”官兵和驻沪部队、社会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好八连”精神。
1963年4月25日,驻守上海的解放军某部三营八连,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同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为连队写下著名诗篇《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1949年5月,这个连队进驻上海南京路。经过14年,连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党和国家、军队最高统帅兼诗人毛泽东因此写诗赞美他们,这在人民解放军建军史是空前绝后的!
命名60年来,时代变迁,峥嵘岁月。“南京路上好八连”几度更换营区、几经任务转换、几番改革重塑,一贯保持了拒腐蚀永不沾、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实现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成功转型,全面建设不断取得新跨越,续写了新时代的新荣光。
为民服务,排忧解难,是“好八连”的一项好传统。70多年前进驻上海时,八连以“夜不扰民,露宿街头”,被传为佳话;1982年4月,“好八连”与黄浦区云中居委的30多位孤老“攀”上了亲,从此,八连官兵承担起照顾孤老的义务,40多年来,八连官兵一直心系孤老,爱心接力棒代代相传。每逢休息日和节假日,八连官兵都来到孤老家打扫卫生、拆洗被褥,与老人拉家常;每逢传统节日,官兵还会把老人们接到连队,共度节日;每年春节,官兵都陪孤老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
从1982年起,每月的10日、20日,八连雷打不动地组织官兵,到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已连续坚持了41年。在连队的带动下,周边144家单位4000余名志愿者,加入了为民服务行业,南京路成为为民服务的聚集地,赢得“中华双拥第一街”美誉。
正是当年南京路,曾经的“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考验了“好八连”,也锻炼了“好八连”,才让他们成为绝对忠诚祖国和人民的“霓虹哨兵”。
如今走进新时代,“好八连”官兵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最大的考验就是忠诚。“过去,党叫我们站马路,我们就站马路,抵制腐蚀诱惑;现在,党要我们练特战,我们就练特战,练就要练成能打胜仗的尖刀利刃。”“好八连”现任指导员薄佳旺说,“好八连”官兵有一个共识:党指引的方向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党交给的任务一定万死不辞。
在昨天4月25日,“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纪念日,现场播放的大屏幕视频中,人们看到了“好八连”一个个新的“微变化”,推动着练兵备战步伐不断加速:战备车辆停在了楼前,官兵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检验车辆性能、检查战备物资;背囊里装进了盐巴、味精、净水丸等小物件,离实战更加贴近;无人智能侦察课目成为训练“新宠”,实现了从“苦身子”向“强脑子”的转变;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各军兵种相关书籍摆进了班排宿舍,联合作战理念深入人心……。
现场与会者都说,如今“好八连”官兵看上去,依旧“与众不同”,精气神不一样:行进时,无论只有一个人还是一整支连队,都是走直线拐直角;喊呼号时,无论新战士还是老军士,都吼声震天;集会时,无论现场环境如何,都不动如松……
“正是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培养了连队官兵过硬的纪律意识,也铸就了连队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现任连指导员薄佳旺告诉笔者,“好八连”坚持讲团结不丢原则、讲感情不丢纪律,始终做到“三个不放过”:不放过任何一个人,谁有问题就和谁“过不去”,谁违反规定都要严肃处理;不放过任何一件事,小中见大、事事较真,不因初犯搞下不为例,不因事小而放松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官兵思想行为不失控。
良好的纪律意识,培养了八连官兵令行禁止的过硬作风。那年实战化演习,小队长黄安歌执行敌后侦察任务,后撤时被蓝军追击。为了不被“俘虏”,面对5米高的断崖,他毅然一跃而下,造成脚踝2处粉碎性骨折。有人说,只是一场演习而已,受伤了不值当。黄安歌说:“演习场就是战场,战场纪律高于生命,这点伤更算不得什么!”
去年盛夏,一场实战化演习轰然打响。作为这场行动的主角,“好八连”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这一次,他们不仅要完成超负荷的长距离渗透,更肩负探索多兵种联合指挥模式、新型作战样式等重要任务。演习过程中,“好八连”官兵连续4天3夜作战,成功实施了空对地精准狙击、战场撤离、水下长距离渗透等战法打法,遂行了特种斩首、引导打击、要点夺控等战斗任务。演习结束后,“好八连”官兵加紧梳理演习成果,形成了十余份珍贵教案。
与会者获悉:从“霓虹哨兵”到“霹雳尖兵”,转型以来,八连在多个比武赛场和演训战场绽放异彩,先后涌现出1名陆军冠军、3名陆军“十佳”小队长、1名陆军“金牌”勇士,7名旅“霹雳尖兵”等练兵备战先进典型,连队年年都是军事训练一级连,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笔者为“好八连”六十甲子好传统、传承转型、永不退色!而深深感动。特赋《破阵子》为评为纪。
海上八连皆熟,
人民军队红幡。
霓虹灯边坚守哨,
拒腐为民服务繁。
豪情天下冠。
好字传承甲子,
永嘉本色初原。
特战尖兵钢铁侠,
卫国男儿英睿翩。
转型弓满弦。
一一2023年4月2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