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张珍贵的照片,是我们宜阳县张坞公社留召小学四年级一九六六年的毕业照。之所以珍贵,一是我村小学第一次拍毕业照;二是时间长,迄今五十七年还保存得这么完好。我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总想好好端详一番,看看我们每个人半个多世纪前那稚气未脱的脸,回味一下那甜蜜的年代。
一亩三分地的校园,记录着我们少年时代的喧闹,成就了我们扎实又辉煌的人生,冰天雪地里留下了我们深浅的脚印,古戏楼下狭小的教室画满了我们春天的花朵,校园里孙老师用大黑板和课桌拼成的乒乓球案上还回响着我们打球的厮杀声,村西河沿下的大水湖还飞溅着我们打水仗的浪花,校园前后的毛桃树下还停留着我们仰望桃花的小脸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切仿佛还在昨天。
(1966年留召小学四年级毕业合影)
那年六月的一天,段老师从苏羊点上开会回来,请来一位照相马师傅,他高高的个头,大平头,还镶着一颗大金牙,派头十足。段老师和孙老师组织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都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干净衣服,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按高低个或站或蹲排好,我还认真的拿了一本《焦裕禄》。随着马师傅摄像机咔嚓一声响,我们的童年形象便定格在这刹那间的永恒之中。四寸照片,当时是两角钱一张,就这,十个学生只有三个学生各要了一张。我记得我是怯怯懦懦向爸爸要了两角钱,唯唯诺诺到段老师那要了一张的。
后排中间两位是我们的老师。当时学校规模不大,就有一至四年级四个小小教学班,采用的是一三、二四复式教学,共五十多个学生,所以两个老师就可以了。那个年龄较大的是段文则老师,那时他三十来岁,正年富力强,精神焕发,是上几分派来的公办教师。他在留召村一干就是十二年(1960--1972),把自己的青春一笔一划写在了留召教育史册上,创造了留召解放来教育史上第一次辉煌,他的学生遍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工程师、政府干部、董事长、教师、军干,为国家,为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个年龄较小的是孙念廷老师,时年十七岁,三乡六中毕业,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乒乓球、音乐都会教。他是一个民办教师,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修成正果,转为公办,后来我们成了同事。孙老师一生正直善良,忠心事教,2009年退休。退休后发挥余热,在县城一所民营学校代课至2020年。
后排左一就是在下当年的样子。在苏羊因为文革,完小、初中断断续续一共上了五年半,1972年上社办高中——张坞高中,期间多次勤工俭学,上山拾橡壳、帮地质队扛标杆、到宜阳留召村副业队打零工,1974年暮春高中毕业后,回家乡生产队战天斗地学大寨,到龙勃水利工地参加水利建设劳动。后来到洛阳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打工。鄙人始终不忘初心,刻苦学习,书法、绘画、乐器、业余照相,爱好广泛。1976年10月,到村小学作村聘民师,后转为河南省正式民师,1993年转正。亦教亦农直至2015年退休。与我相邻的左二,是与我同岁的冯新乾同学,高中毕业后,也当了公社社员,开过生产队电磨,后到学校当民师,天资聪明,音乐体育皆通,就是现在,年近七旬,板胡还拉得棒棒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我的学习对手。1975年推荐进修洛阳师院专体育班。毕业后任高中教师。后弃教从政,先后任县政府机关办公室秘书,赵堡乡、柳泉乡党委书记、宜阳县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发挥余热,做县体协副主席。后排右一底片稍有散光的是杨海听同学,他也属羊。杨海听、冯新乾、李龙乾三“羊”同岁,学习颇得段老师赏识。海听相当聪明,数学成绩很好,可惜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当第四生产队会计多年,后到洛宁县城经商,身体尚好,现在还在外劳作不息。
前排左一是胡约汉,体型瘦小,做事特慢,写小楷左手食指指着一个字,读了再写。家境不好,初中也没读完。一生务农,生于1953年,年已70,身体很棒,现在还做着村里保洁员。
与胡约汉相邻的是孙建国,生于1954年,属马。此人帅气、才气俱佳,初中没毕业,,16岁就被接兵领导看中,到云南昆明国防科委部队服役,成为一名让人羡慕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表现良好,被推荐上了湖南大学。湘江岸边、橘子洲头、爱晚亭、岳麓山,都留下了他学习、生活的岁月。初中生上大学,刻苦程度可想而知啊!毕业后回部队在师部工作,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后就业北京,又到清华大学深造,后来到信息产业部任职,现任中电华软集团董事长,年近古稀,仍在为国效力。与孙建国相邻的下排左三是孙文治,1953年出生,初中毕业,一生务农。做过生产队长、大队会计、支部书记。60岁后身体欠佳,2019年病逝。

前排右一是姚万超,1954年11月出生,属马。1974年高中毕业。同年,同年进入村办初中任民师,1989年转正。在本乡多个学校任教,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2014年退休后闲居县城。前排右二是冯约乾,长我一岁,称之为约哥。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2020年秋,外出山西务工,突发恶疾,客死他乡,不幸至极。前排右三是冯火乾师兄,听奶奶说他原来取名冯冬乾,总是因为冷而生小病,父母就给他改名为火乾。他是我的邻居,上学时就很能起早,上初中每天早上几乎全是他叫我的。然后再叫上其他同伴,顶着星月,踏着田间小路到邻村上学,到了学校天还不亮,想想那个时候学生真能冒险,也真能吃苦呀!火乾哥没有上高中,初中毕业即在家务农,至今身体尚好。
我们的背后是段老师开垦学校空闲地种的小麦。再后是邻居海乾大哥家的土墙和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树下是一排低矮的瓦房,还有一口老井,我们经常去他家院子里汲水。从照片的背景可以看出当时老百姓的平穷状况。
下边这张照片,是2015年春拍的。当时冯新乾已从副县长位置退下来,有了业余时间,委托我召集当年十名同学聚聚,我在所不辞。4月15号,分手49年的十位发小,除孙建国远在北京公务繁忙,另一位特殊情况外,其余八位上午九点半全部聚集到了留召小学,另外姚贵周、杨长水特邀参加。大家目睹新的现代化学校,回忆当年贫穷的家乡教育,感慨多多,思绪像万千,无不赞叹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拍下了这张49年后重逢的新照片。
我们这一代,是最曲折的一代,三年困难时期使我们饿其体肤,文化大革命使我们与大学失之交臂,计划生育高压政策使我们老来孤独。我们这一代也是幸运的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飞跃发展,享受了国富民强的幸福自由,衣食住行都有一个质的飞跃。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电子网络、宽敞的公路、方便的交通、飞机、高铁、地铁、高空、地下我们都享受到了。
同学们、发小们、老哥老弟们,我们知足吧!保重自己,方便他人,活出精彩,拥抱夕阳在山才是硬道理!


李龙乾,微信网名:乾隆。张坞镇留召村人。师范毕业,从教41年,小学高级教师,2015年退休。爱好文学,以文会友,宜阳作协会员,曾在《《莲岳新声》、《洛神诗刊》、 《中华诗词河南卷》发表文章、诗词。

谢添,主持人,演员,编剧,综艺导演,少儿口才高级辅导员,艺考播音专业辅导员。现创办风铃艺术教育中心,专业提供少儿口才教育。地址:锦华南市场西口,周记大盘鸡三楼。联系电话:15136352327(微信同号)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