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
调查研究要讲好“党言党语”“群言群语”。“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频繁,是党的政策的传递者、党的形象的代言人。党员干部要当好“传声筒”和群众的“翻译官”,把党的“声音”和重大决定、重要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传达给群众。要立足群众,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注重用“家常话”讲理论,实现传递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统一,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人民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充满信心。
调查研究要不怕“沾泥土、湿鞋袜”。要知道葡萄的味道,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其酸甜;要知道事情的本真样貌,只有眼见才知道真假。调查研究要不怕下基层、绕远路,不怕要走到问题的现场去,深入群众的生活中去,真听真看真感受,做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到基层一线去,在问题的现场观问题,还原问题的原貌、直击问题的实质,把问题摸清摸透,通过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努力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调查研究要既看“花瓶盆景”更看“现场直播”。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调查研究既要走“经典路线”挖掘好经验典型示范推广,更要走“偏门独路”“犄角旮旯”深察细观,以“全视角”看事物,用好调研的“广角镜”和“显微镜”,不被“一叶”障目、不为“浮云”遮眼。要让“四不两直”调研方式成为常态,端正“实”的态度,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敢闯敢干敢为”的精气神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做细。
作者:祁县县委组织部 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