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家
文/于俊哲
今年,94岁的老妈虽然有点消瘦、牙也不好,记忆力减退,有些事情也记不清了。但是,不糊涂,头脑清,心态好,身体棒棒的。
疫情期间,先后染上了新冠、诺如,正在大家担心受怕时,老人家却奇迹般地恢复了,也没留下什么后遗症。有惊无险,给老妈妈点赞!

老妈始终住在老宅。所说老宅,其实不是老屋子。而是在居住了半个多世纪老房子基础上建的回迁楼。小区名叫:“前郭花园”。
儿女成家立业,每家都给老妈留有一个房间,方便她过来居住。可老人家过来住一段后,就张罗回家。大家就问老妈:“我们都是你儿女,哪都是你的家呀”。老人家笑笑回答:“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是到哪都有家。但二楼(指老宅)有回忆,有老邻居,老地方、老感情,那是我的根!”

琢磨老人家的话,很有感触。1948年从江北搬到前郭旗,七十多年就一直住在这个地方。
在这里,妈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四个儿女养大;给九十五岁的婆婆养老送终;悉心照顾罹患中风、小脑萎缩二十多年的丈夫;将三口之家变成四世同堂二十余口人的大家族。

老房子到处留下了妈妈的奋斗足迹、博大慈爱、辛勤汗水和苦辣酸甜。这里就是妈妈的窝,就是家族的根。老人家十分留恋的家。
前一段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二弟媳突发疾病,到省城医治,老人家被老儿媳接去照顾。

离开自己的老窝,老妈妈是否习惯,是否安心,是否还张罗回二楼?我十分惦记、十分牵挂。
老人家知道大儿子儿媳在想她,特意打来电话:“我在你老弟这挺好的,你们不用惦记我。”

在家微信群中,看到了老弟、弟妹发的妈妈生活的照片视频:早上起来,闲不住自己摆扑克;吃过饭,领着重孙女下楼溜达;在老儿、儿媳陪伴下观春景、逛超市;到小区里挖野菜;老儿媳给剪头,亲家母一边拍照;和亲家、亲家母打小麻将;老儿媳包饺子,老妈与孙子、孙媳妇、重孙子、重孙女一起用餐,其乐融融……

老妈妈每天很充实,很开心,很安康,作儿女的也就放心了。
老妈开心,我们就快乐;老妈安康,我们就幸福;老妈健在,我们家就在!

【作者简介】于俊哲,吉林省前郭县人,大学本科。历任前郭县委党校教员、白城地委党校教员、教务科长;白城行署办公室秘书科、综合科科长;白城行署接待办主任、白城宾馆总经理;白城教育学院副院长、白城师范学院分院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白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喜欢文学,常有散文发表,出版散文集《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