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蕾争妍30期
出句: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一、老师对句
1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寄梅古驿慰青衿。(李国梁)
李国梁联,周金来书
2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垂名青史载贤人。(谢复兴)
李国梁、谢复兴联,罗春华书
3
4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烂柯晋水沐春风。(陈金清)

李国梁、陈金清联,陈秀元书
5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题名金榜选贤才。(徐肇敏)
二、联友对句
6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栖梅老鹤守初心。(曾齐禄)
7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驱倭黄海铸功臣。(余秋兰)
李国梁、余秋兰联,黄建香书
8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结庐白鹿恤苍生。(黄奕丽)
9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题辞赤壁颂奇才。(林占辉)
10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绝弦苍阁谢知音。(朱康元)
11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驭风林海起青澜。(林生垚)
12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寻诗绿野遇高人。(孙德英)
13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留诗白壁鉴初心。(朱昌颜)
李国梁、朱昌颜联,巫瑞庭书
14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抚琴绿水忆知音。(俞昌灿)
15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留诗梅岭赞英雄。(罗宜疆)
16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垂丝渭水钓贤王。(黄金生)
17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别姬垓下叹英雄。(吴联泽)
18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踏歌青岸送知音。(林崇垣)
19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观书活水仰鸿儒。(陈士坛)
注:活水指“活水亭”。
20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兴师北土报衰翁。(许鹏程)
21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焚诗香帕断痴情。(许兆河)
22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负荊勇将佐贤王。(林芳汉)
23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吟风赤岭颂英雄。(罗文森)
24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寄情绿绮遇佳人。(张秀妹)
25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焚香青冢祭忠魂。(乐首二)
李国梁、乐首二联,陈金清书
26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浴身沂水慕先贤。(郑祥全)
27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飞桥赤水渡奇兵。(陈爱香)
28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吟诗赤壁仰群英。(邓衍森)
李国梁、邓衍森联,徐春华书
29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捧花古冢慰英灵。(林起茂)
30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濡霖枯草蕴生机。(林还诚)
31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移骸峭壁慰英灵。(萧光峥)
注:尤溪山连村父子,把村修公路时挖出的红军烈士遗骸收集起来,安放在悬崖峭壁上的山洞里。
32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泛舟秋水约伊人。(林静盈)
33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践行素志着先鞭。(郑朝荣)
34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御风老骥踏新程。(冯秀景)
李国梁、冯秀景联,叶庆华书
35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弯弓明月上长城。(雷恩莲)
李国梁、雷恩莲联,陈士坛书
36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击舟赤水忆英雄。(王丽萍)
27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破琴楚国惜知音。(夏礼芬)
38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惊秋白露忆青莲。(罗春华)
39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采风绿野踏新歌。(余育承)
40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赋文素月悼佳人。(魏祖新)
41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擎旗古国有新人。(林光淑)
三、联家联语
1.林占辉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作者引用:【闻笛】【红岩】的代表作,来怀念烈士,具有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与深沉哀念心情。
【闻笛】是唐代张巡于天宝中任真源县令,安禄山叛乱时,起兵戡乱,先守雍丘,后与许远共守睢阳(故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他们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亲率将士浴血奋战。这首诗即张巡在围城中耳听笛音、心怀激慨所写成的一曲壮歌。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可见李国梁老师联作的用心与深厚的文学水准。
2.陈金清
闻笛:闻笛赋,即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
唐刘禹锡谪居巴山23年后归长安,在朋友欢迎的酒席上借用此典写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诗句,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逝的朋友,诸如王叔文(唐政治家改革家)、柳宗元等人。
3.徐肇敏
读李老师自对句“寄梅古驿慰青矜”。
陆游有《卜算子•咏梅》”,词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寄梅:寄意于梅。古驿:断桥边之古驿站。青衿:有多种解释,这里指学有所成但未得其位的文士。
寄梅,动宾结构。古驿,偏正结构。慰,动词。青衿,偏正结构。慰青衿,动宾结构。
闻笛,动宾。红岩,偏正,专有名词。怀,动词。烈士偏正。怀烈士动宾。
上下句对得十分工整。
4. 魏祖新
试析李国梁老师自对联:
闻笛红岩怀烈士;(李国梁)
寄梅古驿慰青衿。(李国梁)
先看上联,刘禹锡有诗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中的闻笛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我想,李老师上联中的“闻笛”,也许是借用这个典故缅怀已故的烈士。联中的“红岩”不仅指长篇小说《红岩》,更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正气,一种坚定的信念。在这清明节来临之际,缅怀先烈,向他们的崇高精神致敬,很应景。
下联“寄梅”,很容易让人想到陆凯的“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读到“青衿”一词,你脑海中是否跟我一样浮现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画面?这是《诗经•郑风》里的句子,后来曹操《短歌行》中有引用。因此这里的青衿,也许是指某位女子的心上人,也可能是指学有所成未得其位的乡野文士。整句话连起来就是,在古驿站旁寄梅给心上人(或者是遗落乡野的贤人),以慰藉他的相思(或失意)之情。当然,这里的梅花不仅仅指梅花,更代表了一种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寒冬虽冷,终会迎来春天。
从语法上看“闻笛”与“寄梅”均是动宾结构,“红岩”和“古驿”都是偏正结构,“怀烈士”对“慰青衿”都是动宾。上联“怀烈士”,“怀”的是一种浩然正气,下联“慰青衿”,则有一种欣欣向荣的希望。
本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上下联均用典与象征手法,内涵丰富而耐人寻味。从技法上看,遣词既清新又古雅高韵,自然流美。在短短七个字的句中,语境情境都能拓开,无隔感,有深度和联想空间,由此可见李老师的学养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