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在青团
申卫华
看着标题,定有人以为写错。其实,此艾非彼爱,文中要说的艾是艾草,一种春天的野菜。而用艾草糊混合着糯米面等,搓成的面团则叫青团。由于她不甜不腻,并带有清淡而悠长的一股清香,竟成为春季养身的健康食品。
喜欢寻觅和尝试美食的老伴,今年春季一到,就在邻居小江的促动下,萌生出亲手做回青团的想法。这糯米面好购,问题是野生的艾草,在如今高楼林立的城市,是无法跟踪寻觅。于是,她俩双双骑上电动自行车,沿着大运河旁的河滨大道一路向南。大约二十多里后的农村野外,方下得车来一路细寻。就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意杨树林中,终于看到了艾草的身影。
开春后的艾草,在春风的吹拂下贴地而生;在春雨的滋润下展露头角;在树冠的保护下亮出翠绿,在运河的映衬下活泼动人。看着满地的艾草,即像迎春的使者,又似抱春的主人。接下来,当然会成为家庭主妇,用巧手演绎成春天的美食。
其实,对艾草固有的印象,是停留在端午期间,咱普通百姓专门购回挂在门楣,用于驱虫赶蚊的植物。还有煮成艾草之水,让家中小孩泡洗,防止入夏起芥生疮的功效。可眼下的家庭主妇们,竟用艾草做成青团,在一日三餐的味道之中,加入杂草丛生的野地之味。
也不知艾草青团味道如何?只见老伴一字一板,将摘回的艾草洗净晾干,再用榨汁机打成艾糊。然后,将艾糊揉搓在热水调好的糯米面中。瞬间,那雪白的糯米面,在艾糊的融入和帮村下,则显出绿色的清爽。当包入事先准备好的肉松、芝麻花生、以及赤豆沙,贴上保鲜膜后,这青团终于由表及里,完成了她入食的使命。
青团变熟讲究的是蒸法,火候掌握得却到好处,时间长了不软糊,时间短了不黏糊。老伴在邻居指导下,终于让青团闪亮登场。当打开锅盖的那一刻,真像一笼绿翡翠,又似一锅艺术品。那冒着热气的青团,在缭绕的水雾中,将她的青亮色,释放的光彩夺目。此时此刻的我,已心急火燎用筷子夹上一枚,忙不迭的吹上一吹。当送入口中时,于涌出的口水调和,便将青团又黏又糯,又润又滑的特点,锁在了好吃的舌尖之上。
“青团的味道如何呀?”嘴中的青团还未下咽,老伴则关心起她作品的成败。“味道好极了!你做的青团不仅好吃,而且也好看。”听了老公的肯定与赞扬,老伴当然是手舞足蹈,开心之极。接下来,是拍照留图发到朋友圈。这一发不要紧,在引来微信群友点赞的同时,也遭来兄弟姐妹的索要,以及同学朋友的“订货”。对未曾想到的结局,老伴忙的不亦乐乎。在兴高采烈的时光里,已将对春天的爱,融入到一锅锅青团之中。
艾在青团,爱在青团。也许这就是退休后,追求幸福的一种人生滋味
本文4月24日发表于《中乡美文化》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杂志2023年一季度有奖征文



《水陆交错》 刘苏光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