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殇
文/饶晓辉/江西

说不清的情愫,千回百转的缠绵,纵是季雨冲洗流年万遍,回首,却旧事依然!扯几缕阳光,极力去掩盖以为可以过去的繁华忧伤,光影处,是谁的轻叹,让清泪飞扬?

望蓝桥,烟波淼茫,承载了几多萧笛罗裙浪漫与烛影摇红柔肠,终究几多春花秋月的事,零碎于寒来暑往的风铃里无止无休,唯余无言的酸涩与无尽的凄楚在秋风里哀嚎。记忆漫过时光的疮痍,终究捞不起记忆里抹不去的那一缕芳华;徘徊在西风流转的渡口,烟波浩渺的水面哪能轻易寻到能到达彼岸的渡舟?最好让自己坐在月亮之上,唇边一抹浅笑,放手天涯,尝试着心里那种悽美的逍遥。或许,月宫的清风,拂不去心中的尘烟,烟波飘渺,却泛滥了前世今生的思恋。因为,低头处,不改的水,不变的山,葱茏了岁月,还清晰了流年!
那一段盛开在骨髓里的记忆,缠绕着一季又一季的风情,犹如桃花潭水,千尺万丈。每一缕季风拂过,都会泛起层层叠叠的波澜在心间千回百转,闪耀着星星点点的流光,温婉寂寞流年。滑过岁月烙下的痕迹,流连在清清杨柳的河岸,低眉、浅笑、红花、红颜,排山倒海的思念,在不经意间在时光里轻揉慢捻。
绕不过岁月的痕迹,又怎能将记忆抹去?逃不出红尘万丈,又怎么去将旧事埋葬?风霜雪雨的轮回,消瘦的是红颜,牢固了的却是曾经!就算用一千年的时光来磨灭一次的回望,或许也只是幻想。因为,刻意的淡忘,却恰恰是为此画地为牢!
缘起缘灭,或许真是定数;悲欢离合,尽在悠悠流年。或许,人生真的需要一点点禅悟,让自己活得糊涂,不去后悔已去的如果,不去料想太多的可能,随安,随缘;或许,生命真的需要一点点超脱,把世事都看淡薄,让岁月的流水荡尽一身的铅华,在心里驻下一份坦荡,潇潇洒洒,哭得纯真也笑得开心。
没有人真的能为以后的时光把自己抹成一张白纸,能做到的也只不过是尽力用俗世的铅华将忧伤埋藏。然而,静静的雨夜,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响,却会肆无忌惮的揪扯出那一场江南烟雨的凄凉。红尘、沧桑、流年、清颜,一个人的痛,真的不需要再将不相干的另一个人带进忧伤。
真的感谢上苍,安排了这一场美丽的遇见!只是,却已经在最纯白的时候错过了原本的美好。实在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聚了,散了,痛了,哭了,多情自古伤别离,今生哪敢再伤一次?如果可以,在轮回的时候不再轮回,用忘川河水荡涤尽一生的凡尘,然后在岁月的长河里用上千年的时光无数次掀起岁月的帷幔,等待着在某一个平静如水的日子里的相遇,绕过前世梦的忧伤在纷繁的尘世痴情一生,相守百年!
匍匐于文字,洗涤不尽流年穿心的哀伤;一段素锦风华,妥帖不完剩余的时光。太多的时候,会习惯地枕着一个人的名字,耳边随即便响起梦断红楼的哀伤;在散发着忧伤的思绪里,渐渐学会一个人慢慢地咀嚼惆怅。习惯于在文字的芳香里,盈一袖清风低吟浅唱,流年的风沧桑了心,光影的斑驳婉约岁月的守望。银色月夜,一缕月华会引发情思无限,一片落花却摇不落淡淡的伤感!
站在岁月之巅放牧思想,谁只是初见?谁才是天荒地老?
真的,没有人能改变得了纵横交错的曾经,给自己一份真实,煮一壶云水禅心,参一道似水流年,静静藏,淡淡行。
尘缘如梦,梦醒无踪。静静独行,看一季落花妖娆了青葱岁月,恬淡了世间浮华,濡染了过眼云烟。就在念与不念间,莞尔一笑,身后已学会了云淡风轻。有些话,只能止于唇齿;有些人,只能掩于岁月。故事里的回忆,只是时光风尘中的过往,不必回首早已被流年冲散的旧梦。心归处,让一些遗落的芬芳,静美如初。
一个转身,光阴便是故事;一盏清茶,过往便是寻常。隔着时光的距离,打捞水月镜花的虚无,曾经的最美,早已落满了尘埃,在尘世烟火中,淡了红颜。没有谁能挽着四季的变更,临水照花,谁也分不清是流水无情,还是落花的无心。如若可以,愿做一朵陌上小花,不求绚烂至极的繁华,不问是否有人为花驻足,但求随风轻扬,绿意年华。
繁华过后,已不再喜欢那些用力过猛的感情,或许是再也不愿去承受人走茶凉的散场,又或许是领悟到了花开终有期的结局。人与人之间靠的太近,终究是一场灾难。有些风景只能隔一段距离欣赏,有些情只适合淡淡相守。无需形影不离,放在心里最真;无需朝夕相伴,心有灵犀最美。我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多数都是从陌生渐渐熟悉,又从熟悉渐渐陌生,中间所有的折腾,只是为了拖延分散的时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曾经多少的意兴阑珊沦为红尘里的祭奠,在那些经年累月的情感时光里,记住了太多的熟悉和陌生。细数经年遗落的花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或浓、或淡都在一朵花开的绚烂里回味着。

若有情,不在于朝朝暮暮,暗香犹存恰好。褪去了浮生太远、心事太近的青春年少,内心更加善良与淡然,无论红尘有多少聚散,都可优雅独自芳华。这才是永远的美丽。善待过每一寸光阴,便是一生的岁月静好。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