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省作家走进常山
文/吴贤林(浙江)
人间四月,春意盎然;浙西常山,柚花飘香;三衢胜景,峰峦俊秀;百里金川(古时常山港称为金川),名人辈出;欣乎常山,特产富饶。
4月18日下午,浙皖闽赣四省作家“走进联盟花园——常山行”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在常山县芳村未来乡村举行。安徽黄山、福建南平、江西上饶与浙江衢州常山均相距百余公里。四省边际,文友相邻;相互切磋,共同迈进。作家们平时素有来往,偶有交流,但此次采风,与以往大相庭径;作家资深,文学精英;群雄荟萃,相互沟通;文人相敬,直抒胸臆。
在衢州市作协主席余风主持的采风活动仪式启动后,作家们满怀期待和向往,刻不容缓,专心投入,冒雨走进一个个采访地点,撷取一件件文学素材。采风团第一站来到芳村未来乡村,先后参观了“芳展”“芳油”中心,聆听了芳村油茶产业和文化产业齐发力,助力村民增收,打造未来乡村新样板的故事,并走进芳村千年古街。芳村古街是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街。在这里你既能看到明清古建筑,也能领略民国时期的老建筑。 虽然修缮过,但都是以保护为目的“修旧如旧”。 木雕牛腿,彰显特色;木窗雕花,尽显才艺。次日,采风团走进金源村、达塘村、郭塘村等村庄,感受古村落之韵味,品读传统文化之储户。然后到了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长廊、同弓太公山胡柚基地、常山“三宝”(胡柚、猴头菇、山茶油)文化展示中心、参观了中国·常山观赏石博览园等地。
在金源村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的“贤良宗祠”里,作家们为这幢近900年的古建筑仍保存如此完好深感赞叹。该宗祠为亭台翘檐式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整座建筑雕刻精细,精妙绝伦;惟妙惟肖,匠心独运。门前是普通台基,台基左右两侧立有两对不同造型的旗杆石,一对狮子戏球,高约一米二十五公分,形状威武,英姿焕发。近900年的岁月沧桑,石狮见证了王氏后人一代代的繁荣辉煌;见证了村庄治理的美好今天。
金源村村民多为王姓,是王氏家族“一门九进士”王介的故里。据说,村中格局设计便有王介的智慧。王介(1015-1087),字中甫,宋仁宗庆历六年登进士第,升集英殿修撰、知襄阳府、京西安抚使。徙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以疾奉祠。早年与王安石交好。生有四子:王沇之、王沔之、王汉之、王涣之;其弟王悆及侄子王沩之,皆登进士第。加其父、祖父均为进士,为常山望族。时有“一门九进士,历朝笏满床”之誉。如今王姓,以祖上为荣,励志奋发,人才辈出。常山县作协主席王海福即是该地王氏后代也。
在郭塘村百亩月季花海里,几十万株月季,竞相绽放,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姹紫嫣红。该村推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结合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大力发展月季产业,现有面积达200多亩,形成了规模,彰显了特色;引来了游客,增加了收入。美了乡村,乐了村民。 在“常山三宝”文化展示中心,作家们惊奇地发现,该展示中心以“常山三宝”为重点,集观光博览、科普教育、主题游乐、创意购物、美食品尝为一体,用新颖的设计,别致的布局,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艺术装置,编织出一个个奇妙的数字世界。有情节,有韵味,令人惊世骇俗,豁目开襟。
常山胡柚,“三宝”之首,面广量大,家家都有,富了农民,绿了环境。1985年就被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优质农产品证书”;此后屡获殊荣:1991年,常山胡柚通过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准;2011年,常山胡柚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常山胡柚被农业部品牌目录列入“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8月,胡柚娃动画电影在全省电影院上映……据《浙江日报》报道,常山全县种植胡柚(香柚)11.6万亩,10万人参与种植、生产与销售,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6亿元。
常山油茶,历史悠久;宋末元初,已经拥有。十里油茶,万树白花;果历四季,油香千年;润肠清目,解毒杀菌。常山,享有“中国油茶之乡”“浙西绿色油库”的美誉,常山传统榨油技艺被批准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山建有全国最大的油茶良种苗圃基地,良种油茶育苗数量及育苗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油茶种植面积、产量与加工销售等产业水平均居浙江省首位,是浙江省唯一入选油茶示范县千万元建设项目的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和浙江舟山大宗交易所授予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全国山茶油价格指导中心。常山素有“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2001年,常山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2007年“常山山茶油”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浙江首个“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早在1971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棉油糖生产会议上点名常山县介绍油茶种植经验。如今,常山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28万亩,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一棵棵油茶树成了常山农民共富路上的“摇钱树”,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绿色通道。
常山猴头,菌菇之首;健胃养脾,益气定神;原生原味,名菜佳肴;舌尖美品,灵性仙品;食用药用,补肾养颜。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明、清时皆以“山珍”被列为贡品。早在1979年,常山县利用金刚刺根酿酒的残渣培育出猴头菇,而后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常山猴头99号”菌株,至此常山猴头菇正式面世。1984年,常山猴头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品尝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等大批领导及知名人士参加,会上严济慈题词:“常山猴头,浙江一宝。”1985年,清宣统帝溥仪之弟溥杰为常山猴头菇题字:“山珍猴头,海味燕窝。”2006年,常山猴头菇被浙江省农业厅评定为“浙江名菇”。2014年,常山县政府将常山猴头菇提升到“常山三宝”之一 高度,进一步打造金名片,让常山猴头菇再放异彩。
目前,常山以猴头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量达到9600万瓶(袋),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3.15亿元。
常山,是钱江之源、四省之交;宜业之城、宋诗之河;胡柚之乡、赏石之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浙江省对内开放主要门户。常山1099平方公里土地上,孕育出的常山胡柚、山茶油、猴头菇被誉为“常山三宝”,由此获得的“中国常山胡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称号,更让常山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2020年,常山被授予 “全球绿色城市”称号;2021年常山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县”国家气候标志;2022年常山县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2023年4月,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在常山召开,常山获评“乡村治理优秀品牌案例”等。
在活动中,作家们边采风边酝酿,有的腹稿初成,有的佳作初定。如常山县诗词学会会长、县作家协会会员谢章华,在采风途中即兴拟了3首诗,其中《贺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作家“走进联盟花园——常山行”》诗曰:“骚客文人陌上行,杜鹃花笑柚花迎。宜遊景色新风物,悦耳箴言老凤声。傍水楼台遗宋韵,沿河桃柳入诗名。风流最是三衢道,梅子黄时日日晴。”
插图/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