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螢光(杂谈二)
文/江冲
雨过天凉,还吹点微风,正是出门散步或登山的好时机。雨后不放晴,少许阴云漫布,正是:碧浪桥上拂面江风几分惬意,翠溪廊头林莺呼唤数种心情。
还是老去处一一人称中南海冬都的广东温泉宾馆。
穿过拥翠间下泄的溪水一一炮台水。这小溪的名字听起来确实有些怪怪的,不知何种来历。夹道草木一路上坡,在溪边青竹间有棵红梅树。梅花谢落后,枝头结着许多青梅果,我以前尝过,酸得很,一想起来都让人口涌酸水。这棵红梅树是元帅兼诗人的陈毅前辈在1962年亲手种植的。观赏的同时,思绪飞扬,我想起了煮酒论英雄的曹孟德和刘玄德,好好的青梅酒为什么要煮热了再喝?其中定是有许多养生的道理。若干年后,刘备在成都坐上帝位,在梅林间徜徉时,想到这热梅酒,想到曾经同饮的曹操,一定是别样辛酸在心头吧。
说到了成都和四川,话题又追回了上次。华胥女王的儿子伏羲,在少年时期就突显出领袖的素质和能力,可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当时,王位传女不传男,正如同近代四川泸沽湖的走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一直同舅舅住在一起,所以后来伏羲一直无法寻得父亲是何人,只能编造出一个神话:华胥是踩了雷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他。
在伏羲十三、四岁时,华胥带领一部分族人向北翻越秦岭到达陕西蓝田一带,为部落开拓彊土,伏羲和妹妹女娲(此女娲非创世纪的彼女娲)以及一部分族人留在阆中渝水边生活。数年后,女娲成年了,只要绞面盘发生育后,就可以接任部落的首领了,但她一直未有心仪的男人。伏羲对于这种繁衍方式的生活非常不满,不愿做一个夜出晨归的“老舅”,没有自己主家的归属感。他与女娲商量后,毅然在部落大众面前公开宣布,要和妹妹女娲以对偶嫁娶方式结婚,组建夫妻家庭。并要求部落族人也如此去做,鼓励适龄男女只要相爱就可结婚嫁娶,彻底改变千年乱婚的陈规陋习,点亮时代的婚姻曙光。
别以为我是在乱讲神话故事,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就是这样一种形态,当然,这和男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进步有极大的关系。不过故事的具体细节,我还是发挥了一下想象力的。
沿着林荫路迈步前行,来到了翠溪别墅。别墅旁的指示牌上注明了许多前中央领导的名字,如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等,都在此住过,特别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婚姻法》的主持起草制定者邓颖超也名列其间。这部《婚姻法》强调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呼吁妇女解放,与伏羲当年主张的男婚女嫁的作为,似乎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又一路前行,到白石山脚,览白石泉,过积翠亭、步绿桥,尽兴而返。归途见墙边一棵芭蕉树正开花挂果,不禁想起一首旧作《七律 芭蕉》,和今天所聊的,多少有点联系,回到住处修改一番附在文后:
扇仙雨打催滴漏,
风动青帘摆影深。
映旭晴枝衔草绿,
重花淡馥坠清荫。
紫肤谢现排黄蕊,
磊落襟怀抱子心。
待到新蕉成熟日,
熹林欣慰艳阳金。
注:扇仙,芭蕉雅称。滴漏,古时以滴水的节奏,发明的计时器。青帘,蕉叶。
2023-4-24










以上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个人简介:
张松,笔名江冲,山东兖州人。汉语言文学专业,现退休。在多家省市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创作小说、散文、诗词、歌词一千五百余篇\首。兼任《都市头条》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