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棣南池刘氏家史连载(36)
文/刘长明
原文联:
十亩野塘留客钓;
一轩风雨共僧棋。
此旧联也
注析:该联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推测撰于明朝,因南池于明中期成化初年经刘氏五世刘昂、刘昱等始建,至明末刘氏十世刘三顾重修、扩建,再经清初刘氏十一世刘汝鲁三修,直至败落,家谱及县志记载只有此三修,近敬阅无棣高井《张氏族谱》(代表人物张方墀家之谱)知南池刘氏至少在清朝有谱,甚至明朝有谱。该联后记“此旧联也”,创作年代应该为明朝。十亩,说明南池面积之大;客,当指四方来访之朋友;轩,可能指南池著作建筑物中的某一处命名为“轩”的地方,如家谱中记有一亭子题名为“四来轩”,也可泛指;僧,当为大觉寺之僧人。南池与大觉寺一路之隔,交相辉映。

原文匾:
蒲阳小筑
注析:该匾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康熙《海丰县志》、宣统《海丰乡土志》、民国《无棣县志》亦均有记载。如康熙《海丰县志》•古迹•月明洼:在县南三里,相传有珠,夜生光。亦名“蒲洼”,刘氏南池,曰:蒲阳小筑。南池:在南关外,为刘都谏(刘昂)旧养鱼地,从孙宪副(刘三顾)重修。古者,山南水北谓之阳,建筑物分布在蒲洼之北岸上,故名蒲阳。因康熙初年《海丰县志》记载该匾,推测该匾创作时间当较早,当在明朝。
原文匾:
池塘佳境
池外门楼上扁
注析:该匾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作者及时间不详。
原文匾联:
明末草亭扁:四来轩。
联:藩破千家界;
人存上古心。
又扁:松风槐雨。
又曰:绎思堂。
泰征公归田建木坊,
题曰:刘都谏旧养鱼地。
泰征公归田建吕祖祠,
扁:蓬莱。
吕祖祠联:
琼圃瑶田,
九转丹成春不老;
光风霁月,
一天长剑净无尘。
注析:以上匾、联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之刘家桢《南池杂著》一文中。以上数匾、联未题撰人,考虑可能为自作。刘家桢与刘三顾同辈,为同时代人,生活年代在明末清初,无棣西门里《王氏家谱》有一篇刘家栋的传记,知其高寿,但具体生卒年不详。刘家桢与刘家栋为兄弟,南池为其祖业,刘家桢肯定见过南池胜景及遗迹,所记当属实。
四来轩,意思为迎接四面八方来访的朋友或指亭上四面八方的清风,皆通。
藩破千家界,人存上古心。打破藩篱,无有隔阂,息却世事纷争,物我两忘,与道合一。上古,指周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返璞归真之意。
松风槐雨,着重突出环境与天气,由环境、天气联想到人世、人生,超然物外。
绎思,语出《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吕祖祠为道教建筑,刘三顾崇祯十年(1637年)辞官归田后营建。自撰匾、联。惜明末兵燹残坏,后修葺。

原文匾:
清,凫石公(刘汝鲁)起草亭三间,小楼一座,楼之上安都谏公神牌与宪副公肖像。邑人王蠖斋题额曰:清节凌霄。
注析:该匾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卷一刘家桢《南池杂著》。
作者王滋,为清康熙年间吏部侍郎王清的兄长。民国《无棣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三•文学•清•王滋,字敦修,所师子,廪贡生。博学渊懿,内行修植。著有《家训》一册,唱和诗及传记、志铭,时见于名人集中,皆可传者。淡于荣利,屏居南郭外别业,自号曰“蠖斋”。卒年八十。子式谷,任训导。《刘氏族谱》中收录王滋《丁巳寒食赠凫石公二首》或名为《游刘宪副养鱼池感赋二首》。该匾歌颂以刘昂、刘三顾为代表的刘氏家族为官、为人的清正廉洁。
原文铭赞:
《异石赞》赞刻木章:
暗然其质,维玄维墨,石与木与,槁与灰与,守吾黑与。
注析:该赞收录于《无棣文征》,杨巍后人、清中期人杨法所撰《异石居记》中:异石,乡先生刘太徵官陕西时得。石两截,断处色白,下截色黑,似老树干,而色如墨漆。得之两地,合之若符。其石异,得之亦异,名曰“异石”,而为之赞。
至此,《无棣刘氏族谱》卷一之匾联分享完毕,后续为人物传记等。
2023年4月24日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