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闲时作伴书为上
文/龚飞
我这人,不喜爱交朋结友。因此,工作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了,却没有几个朋友。
知我者,说我心地善良,待人诚恳;不知我者,说我性情古怪,难以接交。
我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反正我信奉的是这样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没有多少爱好,唯喜爱读书。古人说:“家有财产万贯,不如读书千卷。”一次,我填一个表,表上有一栏曰:“你的业余爱好”,我填上:“读书”。不想,如实填写,竟有人当笑话传说,觉得好笑,不可理解。大概在那表上填“读书”的,除了我之外,没有第二人了。
上班期间,只要是下了班,一有空,我就要逛书店,尤其喜欢逛特价书店,看看有没有中意的新书。书的价格虽然打折,可书的内容却不打折。一旦中意,无论价格多高,我都会毫不犹豫买下的。一本特价书通常是二十块钱左右,也不过是一包香烟的价格。然,吸烟对健康无益,而读书却有益于身心健康。
书是越买越多。书架装满了,写字台、床头柜和床铺里也堆着书。妻子可就有点不高兴了。埋怨我光知道买书、读书、写一点小文章,没其他本事。都几十岁的男人了,既没做官,也没几个钱,至今家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小康”。
的确,作为工薪阶层,一个月就只那么两千多块的固定收入,用一些人的话来说,叫做“吃不饱,饿不死”。即便业余笔耕,偶有豆腐块见报,有三四十块稿费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但如今物价直线上涨,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我自知无力经商做生意,只有安于清贫,耐得寂寞,与书为伴,在书山学海中陶然自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是智慧的钥匙,读书可以医治人的愚昧无知。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可惜现在有的人生活宽裕后,却不愿意花些钱购买书籍报刊,并随时阅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书本,不愿读书的人,他能有深厚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尚的情趣,能担负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生活能过得好。

现在一个普通家庭在适当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每月拿出几十元钱来买书籍,大概都不难的,问题在于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舍不得花钱买书。一个人如能持之以恒地买书,有计划并逐渐地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对自己的进步以及教育好后代,将会有很大裨益的。事实说明,如果作父母的闲时手不释卷,那么他们的儿女也会仿效着以书报为良友,逐步养成爱书读书的习惯的。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一代伟人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我虽不能与他们相比,但爱读书却一点都不夸张。尽管有时我也着急,因为工作不尽人意;尽管有时我也忧愁,因为生活还不富裕。但,只要我步入书房,埋头于书本之中,便什么都忘记了……

作者简介: 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