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襄听泉
文/陈增印
听泉之雅,听溪。宋代吴孔錡《玉山听泉》:“鸣泉出涧洁而莹,尽日锵锵解佩声。绝俗不须频洗耳,试听余响自心清。”晶莹洁净的泉水流出深涧,声如解佩,超尘绝俗,闻之令人心清,哪里用得着洗耳?
听泉之美,听石。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呢?“细听泉漱玉,那羡佩鸣珰”。泉水从洁白如玉的石上冲刷而过,比少女佩戴的金玉首饰撞击出的声音还要悦耳。
听泉之势,听瀑。宋代郭贲有句:“雨后飞泉夜听雷。”飞泉成瀑,声势本就惊人;新雨之后,水量暴增,万籁俱寂的夜里,听来自有雷霆万钧之势。
听泉之静,听心。明代沈周在《听泉》一诗中说,听泉何必拘实?心中有泉,耳中自然有泉。“要知泉在心,心远地则偏。所谓希声者,无听亦泠然”。泠然,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心泉之声,即使“无听”,心中亦自泠然也。
邢襄听泉,由来已久。1.4亿年之前的燕山运动和258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在太行山东麓山前台地形成了一个自然奇观:大量的地表水渗入地下,东流受阻,在岩层和来水的挤压之下,由地面喷涌而出。坐落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邢台,成就了“北方泉城”的美誉。
邢襄听泉,泉源丰富。邢台有多少泉?仅市区周边,就有达活泉、野狐泉、白沙泉、紫金泉、莲花泉、百泉、狗头泉、黑龙潭、葫芦套、华庄泉、珍珠泉、明沙泉、永泽泉、晋祠泉、金屑泉、喷玉泉、和尚泉、石羊泉、小儿泉等几十个。所以人们管邢台叫“百泉之城”。
邢襄听泉,“音效”出色。如果是珍珠泉和喷玉泉,听泉宜伴琵琶。泉水叮咚,琵琶叮咚,相应相和,珠落玉盘。如果是银沙泉和金屑泉,听泉宜待明月。杜荀鹤诗云:“泉声入夜方堪听。”水月空濛,浮光耀金;泉声虫鸣,自成天籁。黑龙潭听泉,宜雷雨天。疾风骤雨中,泉声沉闷如擂鼓。当此时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何其壮哉!狗头泉曾被称之为“水海”,听狗头泉,最好扁舟载酒,持尊倚坛。桨声欸乃,酒香袭人,半醒半醉中,始得听泉之妙。 邢襄听泉,听来路之迂曲。早期的人们对于泉水的成因与涌伏,缺乏科学的认识,往往归结到“龙王”身上。比如达活泉干涸后,高僧佛图澄曾燃香念咒、敕龙取水(见《晋书·佛图澄传》《高僧传》)。
“熙宁壬子,泉忽沦伏不见。元丰改元之岁,太守王慥祷于泉上,不阅月而复出,因改名再来泉。入国朝,泉又沦伏,知府徐景曾于乾隆十二年,来守此土,即制文虔祷,沸涌如初。(乾隆版《顺德府志》)”念咒也好,虔祷也好,今天看来,均属于“兢兢业业的不作为”。“复出”之功,归诸“龙王”,你信吗?进入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笃信“人定胜天”,疯狂超采,索取无度,以至于水位下降,“百泉”匿踪。
邢襄听泉,听发展之脉搏。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近年来,邢台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全面发力,使得邢台百泉在干涸了30多年之后,于2021年9月份开始复涌,涌动的水面曾经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向上提升,整个百泉水域面积已经达到53万平方米,水域最深处约45米,蓄水量约1100万立方米。“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历史记忆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简介:陈增印,笔名曾殷,1982年大学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现已退休。喜欢读书、码字,偶有文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