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仁年剧展(十)
七场大型锡剧
一代宗师袁仁仪
编剧 戴晓东 宋仁年
全剧主要人物:
袁仁仪,男,锡帮锡剧创始人。
狄平子,男,上海时报馆老板。
黄楚九,男,浙江药材商老板。
王嘉大,男,常帮锡剧创始人。
袁红云,女,锡剧小生艺名半天红。
邢长发,男,袁仁仪的徒弟。
阿 炳,男,著名二胡演奏家。
袁 父,男,袁红云之父,袁仁仪叔叔。
乡 董,男,清朝末年乡级地方官。
城隍庙戏楼女老板。
天外天戏馆男老板。
男女报童两人。
男女观众数人。
乡丁群众演员若干人。
幕前序曲:
滩簧走上大舞台,
锡剧长盛花常开。
一代宗师开新篇,
百年后人仍缅怀!
第一场 游码头怒斥旧乡董
血溅码头
字 幕
时 间:清朝末年,1910年秋天傍晚。
地 点:严家桥羊尖舍上村河埠码头。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袁仁仪、袁红云、邢长发、袁父、乡董
乡丁、群众等人。
幕 启
乡董率两乡丁上场。
乡 丁:老爷,严家桥羊尖舍上村到了!
乡 董:这地方就是无锡人唱滩簧戏的老巢!
乡 丁:那我们把官府布告贴在哪里呢?
乡 董:贴到那棵大杨树上!
乡丁两人张贴布告后,乡董查看。
乡 董:快敲锣,让那些乡民们都来看看。
乡丁每敲一锣,甲乙就对口吆喝一声。
乡丁甲: 村上乡民都听着,
乡丁乙: 官家下文禁滩簧。
乡丁甲: 速到杨树下集合,
乡丁乙: 乡董老爷要训话。
袁父和乡亲们陆续上,来到大树下围观布告。大家议论纷纷,表示不服。
袁 父: 黄乡董,你们为什么要禁唱滩簧?
乡 董:官府有令,禁唱滩黄,发此布告,不得违抗!
乡丁甲:如有违抗,捉拿归案!轻者坐牢,重者杀头!
乡丁乙:(比画)大家记住,要杀头格!
乡 董:大家肃静,各位乡民,(宣读布告内容 )经本乡董明察暗访,羊尖村人袁仁仪,长期在外卖唱传播滩簧淫词,攻击地方官府。本乡董今奉官府之命,要将滩簧艺人袁仁仪,捉拿押送官府究办。大家一经发现袁仁仪本人,需立即举报给本乡董,否则以联通治罪,严惩不贷!
众 人:袁仁汊唱滩簧犯什么法?为什么不让唱滩簧?我们不服!不服!我们不服!
乡丁甲:(步步后退)老爷,天高皇帝远,这里都是些刁民,我们现在人手少,不如早点儿走吧!
乡丁乙:对,老爷,我们不能吃眼前亏!
乡 董:下次再来,要多带些人了,我们走!
乡董随乡丁退下。
众 人:呸!呸!
众人跟着哄下。
邢长发撑船,袁仁仪,袁红云在船上,至码头河埠停下,
三人先后上岸。
袁仁仪唱:五年前,学唱滩簧去拜师,
学会了,十八曲儿对子戏。
跑遍了,江南各县码头地,
尝遍了,酸甜苦辣人生味。
今日里,返乡归来传曲艺,
袁仁仪,要将滩簧唱一世!
袁红云:乡亲们,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
袁爹与众人迎上握手问候。
众 人:仁仪,红云,你们都回来啦!
袁红云:爹,我们回来了!
袁 父:仁仪也回来啦?
袁仁仪:叔叔,侄儿回来了!
邢长发:舅舅!
袁 父:长发,你们终于都回来了!仁仪,今天乡董来贴布告,要查缉捉拿你们唱滩簧艺人,看来在严家桥乡里,你们是待不住了!
袁仁仪:有这事儿?
众人拉袁仁仪袁红云邢长发看布吿文字。
邢长发看后大怒,撕掉布吿:什么狗屁东西!
袁仁仪:乡亲们,这滩簧戏是有吴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唱春等形式发展而成的。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我们一定要世世代代,把她传唱下去!
众 人:对!我们要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袁 父:只要我们大家喜欢,他们就禁止不了!
邢长发:他禁他的,我唱我的!
众 人:对,他禁他的,我唱我的!
众人甲:仁仪,你们跟王文香师父学了五年,现在给大家唱一曲看看!
众 人:好!让仁仪唱一曲滩簧戏给大伙听听!
袁仁仪:叔叔!
袁 父:大伙都想听听,你就唱一曲吧。
袁仁仪:好!可是唱什么曲呢?
袁红云:哥,你就唱游码头吧!
众 人:对!就唱游码头!我们都爱听游码头!
袁仁仪:既然大家喜欢听游码头,那我就给大家唱一段王文香师傅教给我的游码头!
袁仁仪唱:
无锡锡山山无锡,小小太湖跨三州。
丹阳凉帽名声重,扎灯师傅出扬州。
溧阳山上长毛竹,红油鸭蛋出高邮。
扬州看过平山堂,嘉兴看过烟雨楼。
镇江要看金山寺,白娘娘与法海斗。
众人边看边合唱,边喝彩助兴。
袁仁仪 行了吧!
众 人 不够!再唱一段!
袁仁仪: 好!我给大家再唱一段新编的游码头!
众 人 好!
袁仁仪: 自小喜欢游码头,游过三省和九州。
十八码头看不够,人间天堂上杭州。
西湖风景最锦绣,青山桃红湖边柳。
游罢杭州到湖州,湖州妹妹爱苏绣。
游罢苏州到无锡,太湖风景看鼋头。
无锡特产交关多,油面筋,酱排骨。
红烧肉,肉骨头,烂泥阿福大块头。
离开无锡到常州,天宁寺里来磕头。
大麻糕,萝卜干。还有篦机朩梳头。
可惜我是癞痢头,无发梳妆出风头。
常州往西到京口,长江边上多码头。
金山宝塔冲牛斗,法海强把许仙留。
白蛇水漫金山寺,虾兵蟹将齐出手。
白娘娘,为救夫,身怀六甲浪里走!
骂声法海你不该!将我夫君寺中扣!
修行念经心不善!折散夫妻不聚首!
众人喝彩: 好!骂得好!
袁 父:(对红云) 我看你哥哥,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乡董率多名乡丁在吆喝声中急上。
乡 董:谁在唱戏?谁在唱滩簧戏? 快!别让唱滩簧的人跑了!
乡丁们团团围住村民,袁仁仪与乡民们只得停唱。
乡 董:哦,原来是你袁老二!今天你终于回来啦,你没看到官府贴的布告吗,你不知道现在禁止唱滩簧了吗?袁老二,既然你自投罗网,那本乡董今天就陪你到官府去走一趟!
众人甲乙:黄乡董,你为什么要抓人!
乡 董:他们聚众闹事,唱淫词烂曲,当然要抓他们入狱治罪!
袁仁仪:滩簧戏是宣传忠孝节义,劝人为善,怎么会变成淫词烂曲了呢?
乡 董:现在官家禁唱滩簧戏,袁老二,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不抓你抓谁?
袁仁仪:黄乡董,既然滩簧戏是淫词烂曲,那年你家老爹六十大寿,为什么还要请几个滩簧戏班子到家里唱戏贺寿呢?
乡 董:你,你胡说八道!
众人甲:一共叫了三个班子,唱了三天三夜!无锡全县,哪个不知道啊!
众人乙: 而且你爹和你三个后妈,也一起跟着唱滩簧呢!
乡 董:嘿嘿!袁老二,三年前那次唱滩簧,你还打死我家一条看门狗,你不会忘记了吧?
袁仁仪:是你纵使那条恶狗,连咬我们戏班里三人,才被我打死的!
乡丁甲:老爷,狗仇不报,誓不为狗!
众 人:哈哈哈哈!你们都是想做狗了吗!
乡丁乙:老爷,狗仇不报,誓不为人!
众 人:哈哈哈哈!你们都是不想做人了吗!
袁仁仪:乡董大人,这么说来,是不是应该先把你父母家人,都先抓去坐牢才是?
众人大笑。
乡 董:袁仁仪,你竟敢违抗官府法令!今天本乡董,就是要抓你送官严办!
众人丙丁:应该先把你父母抓去坐牢!
乡 董:嗯!这布告是谁撕的?是你袁仁仪撕的吧?
邢长发: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我邢长发撕的!
乡 董:邢长发,你好大胆,你真有种!你连官府布告都敢撕!
邢长发: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乡董朝天开枪。
乡 董:给我立即抓住袁老二和邢长发!
乡丁欲上前抓人。大家忙叫俩人快跑,由于四周围布满乡丁,俩人左右被堵,难以从陆路上逃脱。
乡 董:(步步进逼)嘿嘿,袁老二啊袁老二,本乡董为了防你们逃走,早已在四周布下了天罗地网,今日你们就是插上翅膀,也难逃脱!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袁仁仪: 呸!
袁 父:(叫邢长发袁仁仪)你们快撑船出走。
袁父带大家奋力阻止乡丁抓人,将俩人围护在中间,乡亲们掩护俩人上船后。袁仁仪,邢长发迅速撑船离去。
乡董气急败坏,命令乡丁:开枪!快开枪!
袁 父:不能开枪!不能开枪!
乡 董:快开枪!
袁父奋力阻挡乡丁开枪,被乡丁击中,跌落至河埠下。
众人去救袁父:袁大叔!袁大叔!
众甲乙:(回头对乡董怒吼)你们打死人了!你们打死人了!
乡董见因打死人后,乡民们怒火顿起,忙挥手带乡丁们急急退去。
众丙丁扶起袁父,袁父手捂胸部伤口,慢慢坐下。
袁红云:(哭泣)爹!
袁 父:红云,爹不要紧!
袁父从怀中掏出两本滩簧家珍,交与红云。
袁 父:红云呀,这两本书,是袁家世代相传的滩簧琴谱和说唱曲本,上面有六十四首民间曲谱和一百二十八篇滩簧戏词曲文,分为上下两册,你快去找到仁仪,代我传交给他!
袁父唱:
如今官家禁滩簧,
将滩簧艺人四下抓,
你们兄妹二人责任大,
决不能,半途而废,
让滩簧艺术花儿谢!
袁红云: 爹!女儿知道了!
袁父唱:
你们要记好滩簧谱,
还要编写好滩簧文。
不但要唱好滩簧戏,
还更要做好滩簧人!
袁红云:爹,女儿都记住了!
袁 父:你哥他一定是到长发家去了,你快去追上他!和他们一起去跑码头,唱滩簧!
袁红云:(哭呼)爹!......
袁 父:你难道还要留下来,给乡董他们抓走吗?
众人甲乙:红云,你放心走吧!你爹有我们照顾的,你就放心去吧!
众人丙丁: 红云,你快走吧!
众 人: 快走吧!
袁 父:快走!快走!你快走呀!
红云一步一个回头,不忍离去。
袁父立起身送红云走: 爹不要紧,你快走,快走!
袁红云:(回身悲呼)爹爹呀!
红云连磕三头后,起身急下。
众人挥手目送其远去。
看红云已走远,袁父不支倒下!
众 人:袁大叔!
众人甲: 快!送医院!
乙丙丁等人抬起袁父急下!
幕急落
幕后合唱:
怒斥乡董贴官榜,
血溅码头救儿郎。
留下祖辈传家宝,
嘱咐后人传滩簧。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就这样,我们的主人公,优秀的滩簧民间艺人袁仁仪,在地方恶霸势力和官府的双重打压之下,不得不离乡背井,逃难他乡!开始了他艰难困苦而又辛酸悲壮的人生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他为滩簧艺术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辉煌之路!
可以说,没有袁仁仪,就没有今天的锡剧!也没有锡剧的今天!
下面请看第二场,遇阿炳慨赠传家宝。
二幕启。
第二场 遇阿炳慨赠传家宝
慨传家珍
字 幕
时 间:三天之后。
地 点:唯亭内外。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袁仁仪、袁红云、阿炳、邢长发等人。
幕前合唱: 自从逃离羊尖村,
兄妹师徒结伴行。
由于官家禁滩簧,
竟然无处可安身。
幕 启
歇脚长亭内外。
袁仁仪 邢长发 袁红云上。
邢长发:师父,我们已经一天没吃一顿饭了,我到唯亭街上去寻点吃食,也好继续赶路!
袁红云:师兄,你早去快回!
邢长发:晓得!
袁仁仪:长发,唱:
三天来,东躲西藏无处蹲,
长此下去如何行?
上街去,莫忘路上多问人,
此地滩簧禁不禁?
只要是,有处可唱滩簧戏,
我三人,前面才有活路行。
邢长发:知道了!
邢长发急下。
袁红云:哥哥,我们已到苏州唯亭了,可不知往何处,才可安身啊?
袁仁仪:要相信,老天爷从无绝人之路!
袁红云拿出祖传曲谱:哥,这是爹爹嘱咐我交给你的祖传曲谱和曲文!
袁红云唱:我爹临行嘱咐我,
这是祖上传家珍。
我要跟着哥哥你,
从此做个滩簧人。
袁仁仪唱:袁仁仪,我生下就是滩簧人!
这祖传艺术我该继承。
手捧着祖传家珍我心沉重,
这琴谱,这曲文,
字字句句皆是心血成,
这曲谱,记下了四十首民间乡韵调,
首首是,祖上留下秘传音!
这曲目,留下了一百二十八篇滩簧戏,
篇篇是,先辈心血传世文,
若在我,手中断代不传世,
袁仁仪,愧对祖宗和先人,
我定要,学好滩簧传家珍,
我定要,记好滩簧新曲本,
我定要,写好滩簧创新文,
我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做一个,滩簧艺术传承人!
袁红云: 哥!你说得对,我们祖祖辈辈袁家人,生下来就都是滩簧人!
袁打开祖传琴谱看谱,然后拉练二胡曲谱梅花三弄。
袁红云凝神而听,渐入忘我之境。
阿炳身背胡琴,一人蝺行上前,闻听音乐,循声而至,在一旁驻足而听。
袁仁仪一曲梅花三弄奏完。
阿 炳:先生琴艺,天下无二矣!
袁仁仪大惊,回望阿炳。
阿 炳:请问先生,不知此曲何名?
袁仁仪:此乃家传秘曲,梅花三弄!
阿 炳:梅花三弄?从未听闻,真是天籁之音!
袁仁仪:你如此年少,竟然知音识琴,莫非是无锡阿炳吗?
阿 炳:正是阿炳!
袁仁仪:今年多大了?
阿 炳:一十四岁!
袁仁仪:真是英雄不在年高!
阿 炳:先生能否为瞎子阿炳,再拉上一曲?
袁仁仪:可以!
阿 炳:谢谢了!
袁仁仪:阿炳,你是知音之人,我这里为你再拉一曲二泉映月。这是家祖当年在灵山祥符寺中出家之后,在祥符寺中,整理传记下来的佛家秘传曲谱!外人从无知晓!
阿炳听罢,欣喜若狂,称崇不已:
阿 炳:此乃天堂之音也!天籁之音也! 阿炳今日有幸,路遇先生,愿拜先生为师。
阿 炳唱:刚才闻听天籁音,
盲人心中顿起敬。
先生若是不嫌弃,
阿炳拜你为师尊!
袁仁仪唱:阿炳何故出此声?
仁仪习谱乱操琴,
欣逢你天赋之禀爱此乐,
可谓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阿 炳:阿炳不才,诚心拜求先生为师,乞望先生能收在下为徒。
袁仁仪:不可也,不敢也!
袁红云:哥哥,这位阿炳年纪虽小,却是知音之人,他如此真诚,你不如收下他吧!
袁仁仪:红云,你是有所不知,并非仁仪不肯收徒,只是这位阿炳虽然年方一十四岁,但其音乐天赋及琴艺造诣,定然远超于我,我岂敢造次,妄称为师?
袁红云:那你不空负了他一片诚意!
袁仁仪:这样吧,不如我们将这祖传家珍中的上册琴谱,赠送与他!下册曲目词文,仍有我们兄妹保管!
袁红云:不行,不行!不行!这是我们袁家祖上家传之宝,岂可随便送人!
袁仁仪:红云妹妹,赤兔马要给吕布关公这样的英雄人物骑,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套琴谱中的许多秘曲,只有像阿炳这样的音乐奇才,才配得上可用它!才能让它名传于世!
阿 炳:先生,阿炳愧不敢当!
袁红云:阿炳师傅,你双目失明,不能看谱,又如何学
会识谱拉琴?
阿 炳:我虽是盲人,不好看谱,但只要师父演奏上一遍,我便能闻声记住,并可以时常加以练习了。
袁红云旁唱:
闻听此言我心惊,
天下哪有这种人?
阿炳呀,
你真要是一遍听过能记住,
我就将这传家之宝与你赠!
阿 炳:谢谢姐姐!
袁红云:那好!让我试一试你,刚才我哥哥演奏的梅花三弄,是我袁家祖传滩簧秘谱之曲,外人都不知道,这世上尚存有此曲!既然刚才你说,能闻声记音,那这梅花三弄曲子,你刚才已经听过了吧?
阿 炳:刚才听过了!
袁红云:那好!如今你若能照谱演奏出来,我便同意赠谱与你!
袁仁仪:既然如此,仁仪恭请阿炳,演奏出其中一段即可。
阿 炳:恭敬不如从命!
阿炳随即取出二胡,演奏出一段梅花三弄曲子。
袁红云旁唱:
他果然,是一听过耳记住音,
他分明,是世间少有天赋人。
看起来,仁仪哥哥他说得对,
这曲谱,终于有了能传世人。
哥哥,这个阿炳,真的是个乐界奇才,怪才!天赋奇人!
袁仁仪:红云,我没有说错吧!
袁红云:阿炳,你不必再演奏了,是我红云有眼不识泰山,适才多有不敬之处,还望你能原谅。
阿 炳:谢谢姐姐!
袁仁仪袁红云取谱赠谱,阿炳跪下接受。
阿 炳:拜谢师传!
袁仁仪:我可不敢以师相称!
阿 炳:若不以师相敬,阿炳怎敢受赠你家传之宝!
袁仁仪:如此,阿炳请起!
阿炳唱:师父,
如今官府禁滩簧,
众多艺人遭祸殃。
一日三餐无依靠,
东躲西藏逃不断。
刚才我从上海来,
上海没有禁滩簧。
不如先到上海去,
也好避躲此劫难!
袁仁仪:如此而言,滩簧戏不会断绝,众艺人也有救了!滩簧戏就有救了!
袁红云:可我们已经身无分文,一路上又不能卖唱,怎样去呀?
阿 炳:我这里尚有十块银圆,可作盘缠之资。
袁仁仪唱:
你行走不便求生太难,
我怎可用你银钱做盘缠,
你一片好意我心已领,
谢谢你指点出路解我难。
阿 炳:师父,现在正在修筑沪宁线铁路,修路的工人们,在闲暇无事之际,都爱听唱滩簧戏,你们可沿着铁路线,一路卖唱去上海滩,盘缠之忧虑,也可消去。
袁仁仪:多谢阿炳大义和指点。
袁红云:哥,我们有救了!滩簧戏有救了!
袁仁仪:阿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希望你能和我们结伴行,重回上海滩去谋生,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阿 炳:多谢师姐和师父,阿炳不能回去。因为上海车辆太多,瞎子不便出门行走。
邢长发回来上。
邢长发:师傅,现在四下路口,官府都贴出缉查布告,上面还有你的画像,说你是首要分子。街头路口,都有乡丁,再盘查拘捕唱滩簧的艺人!
袁仁仪:哦!为了不连累大家,看来我们只能分开行走。
邢长发: 是的,分散后容易躲避盘查!
袁仁仪: 三天后到上海城隍庙,八点钟集中到戏楼相聚。
众 人:好!三天后到上海城隍庙,八点钟集中到戏楼相聚。
夜深沉曲调声中,袁仁仪分给每人三块银圆。长发红云与仁仪阿炳道别离去。
袁仁仪:阿炳,(留下两块银圆给阿炳)我们后会有期!
阿 炳:师父,你一路上多保重!
袁仁仪与众挥手而别,只身一人,往上海方向而去。
幕后合唱:
从此离开烦恼的,
只身东上到浦西。
柳暗花明滩簧人,
迎来一片新天地。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1910年深秋之际,袁仁仪为了逃难谋生,孤身一人,徒步卖唱,来到上海滩,并在城隍庙戏楼落脚演唱,首次将江南滩簧艺术,带到了大上海,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使滩簧艺术在这个文化大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为滩簧艺术在上海文化市场的发展,跨出了第一步,并打下了基础!
下面请看第三场: 卖艺人义助药材商!
二幕启。
第三场 卖艺人义助药材商
义助药商
字 幕
时 间:三年之后,秋月之夜。
地 点:上海城隍庙戏楼旁。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袁仁仪、黄楚九、戏楼女老板等人。
幕 启
上海城隍庙戏楼台旁,不时传来唱戏声音,观众人群,来来往往。
黄楚九坐在路边石条长凳上喝闷酒。
袁仁仪上。
袁仁仪:黄老板!你怎么一人在此喝酒?
黄楚九:(没有说话,继续喝酒。)
袁仁仪:(走近坐下)你今天怎么啦?
黄楚九:袁先生!唱
今日有酒今日醉,莫使金樽空对月!
谁能解我心中愁,唯有千年杜康酒!
来,你也坐下,陪我喝几口杜康老酒!共赏秋月!
袁仁仪: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黄先生,你这是情场失意,还是生意不顺啦?
黄楚九:不谈这个!今天看戏我来晚了,没赶上看你开场唱游码头戏!
袁仁仪:是不是店里面有急事儿了?说来给我听听!
黄楚九:( 喝酒 )唉!袁先生,怕是以后,再也看不到你唱的滩簧戏罗!我要走人了!
袁仁仪:要上哪儿去呀?
黄楚九:要去游码头了!
袁仁仪:你也去唱滩簧啊?那以后我们两个,可以结伴同行了啊!
黄楚九: 你游码头是去唱戏,我游码头是去受气!
袁仁仪:你是上海滩上有名的药材大老板,苏浙皖地到处有你生意,谁敢给你黄老板受气呀?
黄楚九:在码头上讨饭吃,不要受人气呀?
袁仁仪:出了什么事呵,你说给我听听!
黄楚九:唉!袁老兄,今年江南多省闹起瘟疫,各地药材都是稀缺。我在外地定下多批药材,可是各处供货药商,乘机不断涨价。已经涨了近十倍之多,致使我资金断了线,供货告了急,如今进退不得,真是无可奈何,欲哭无泪啊!
袁仁仪:原来如此!不知黄老板眼下所缺有几?
黄楚九:眼下有一大船药材,货到外滩码头已满半个月了,我因尚缺五百大洋船运费,不能提货!天天要加滞纳金,如若明日再无钱提货,那一船药材就要全部退回原地,那我前面十万预付货款,将血本无归!
袁仁仪唱:黄老板!
你悬壶济世是祖传业,
解疫救民是造福缘。
你功德无量我所敬佩,
有急难应该对我讲。
我在这戏楼里唱滩簧,
三年都没有回家转。
到现在,尚存大洋三百元,
你拿去,暂时应对渡急难!
黄楚九:谢你袁兄一片好意,只是,只是三百元,仍然难解燃眉之急啊。
袁仁仪:你去和同行之间,相商互助,再筹借两百元大洋,不就够了嘛。
黄楚九:唉,袁兄啊,这生意场上,自古同行都是冤家。
只有墙倒众人推,哪来雪中送炭人呀!
袁仁仪唱:真个是,商场从来如战场,
黄楚九唱:到如今,一着不慎满盘垮。
袁仁仪唱:他那里,明日不能将货卸,
黄楚九唱:那一船,药材退回损失大。
袁仁仪唱:我问你,客户断货怎么办?
黄楚九唱:将引发,官司诉讼上千家。
袁仁仪唱:到那时,信誉不保名声坏,
黄楚九唱:将被此,一笔业务全拖垮。
袁仁仪唱:更要紧,江南各地疫情重,
黄楚九唱:众病人,救命药材供不上。
袁仁仪唱:我有心,助他救他帮一把,
黄楚九唱:可叹他,心有余而力不强。
黄楚九:这事就此作罢,如果再花了你三百大洋,仍是提不出货,那铜钱花了,也是白搭,反倒又是害苦了你!
戏楼女老板急上。
女老板:(上海话) 哎呀呀,袁先生,阿拉到处找侬找勿着,侬那能坐在格种地方喝老酒,也不怕被人家看见笑话侬!
袁仁仪:这有什么可笑的!
王老板:侬现在不比从前啦,现在侬是唱滩簧戏头牌名家,在大上海已经是出了名格角色,已经是有身价格人啦,怎么还能在街边路摊上,与这种小瘪三,在一起吃老酒呢!快走,阿拉有件要紧事体,要搭侬商量格!
袁仁仪:什么事儿?你就在这里说吧!
女老板:格是件大好事体,刚才英法领事馆来人,要请侬去租界里唱滩簧戏,估计是他们国内,有什么大人物,要来到阿拉上海滩上,白相白相!
袁仁仪:有这等事儿?
女老板:阿拉已经答应他们了!他们说要连唱半个月呢,
每天给侬一百大洋!一百大洋哦!袁先生,侬是真佬要发大财来哉!侬发了财,可勿要忘记分脱些阿拉呀!
袁仁仪:那是自然,真要唱半个月吗?
女老板:是呀!初一唱到月半,十五天呢!袁先生,侬搭上那些西洋国大商人,大老板,今后侬就有了大靠山,以后侬里通国外,可真要大发财啦!
袁仁仪旁唱:
突然间,天降良机在眼前,
我何不,乘此机会将钱借!
如若能,借到银钱两百圆,
岂不是,解他眼前急切难!
老板,那请你先支我两百大洋工资,我有急用格!
女老板:两百块大洋?侬奈格石头狮子,要么勿开口,开口就要吓煞人,那勿行!勿行咯!
袁仁仪:那就算了,你去告诉西洋人,我是不会去唱戏的!
女老板:哎,侬讲啥?侬勿去唱戏?侬勿去唱叫阿拉去唱啊?人家巴结都巴结不上,侬还拿臭架子,侬不怕得罪西洋人?阿拉可勿敢格!
袁仁仪:不去!不去!就是不去!你不肯先借我两百大
洋工资,杀我头,也不去!
女老板: 这……侬格种人,唱戏唱热昏只头脑壳力,好事坏事都拎勿清爽,好好好,阿拉借拨侬两百大洋,侬可得按市面行情,要付利息格呀!
袁仁仪:那行!
女老板:袁先生,侬勿讲阿拉也晓只,侬借格笔急用铜钱,一定是要救命用格钱!
袁仁仪:那你还乘人之危?
女老板:侬得跟阿拉去写据画押,才能借款拨侬!
袁仁仪:黄老板,你别走,等我去拿了钱回来,我们再继续喝老酒!
袁仁仪女老板俩人下场。
黄楚九目送俩人离去,手握酒瓶,呆呆木立,感叹不已!
黄楚九唱:
原以为,山重水复已无路,
想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以为,唱戏之人多无情,
想不到,仁仪情义薄云天!
袁仁仪手拿钱票,急急而上。
袁仁仪:黄老板,这事儿解决好了,解决好了!你看,这两张钱票,刚好五百元整!你快拿去!你快拿去!
黄楚九:袁先生,黄某大恩不言谢。百日之内,我定来上海城隍庙找你,还你这笔救命钱!
袁仁仪:借钱给你,因为我们是知音知己,你还不还钱,我袁老二从没考虑过。来,我们把这瓶老酒,一起喝掉!俩人一干而尽!袁老二哈哈大笑,抱拳告别,转身而去!
黄楚九心中百感交集,手捧银票,眼含泪花。
怔怔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幕后合唱:
想不到急难之中有仁义,
自古来人生难得一知己。
眼望他潇洒背影飘然去,
黄楚九手捧银票心百味。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袁仁仪为人高风亮节,仁义敦厚,急公好义,为人心怀慈善,他倾囊相助浙江药商黄楚九,解人急难,并不图任何回报,只是为了救苦救难救灾民于水火之中,但却为他后来的人生和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秀人的脉关系。
下面请看第四场,鸿运楼筹建袁家班。
二幕启。
第四场 鸿运楼筹建袁家班
鸿运相遇
字 幕
时 间:第二年下半年。
地 点:大鸿运酒楼包厢内。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袁仁仪、黄楚九、狄平子、邢长发、袁红云等人。
幕 启
大鸿运酒楼包厢内,黄楚九与狄平之互签广告合同后,握手交换之。
黄楚九:时报由中山先生亲笔题词,狄先生,你是上海报业第一人,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第一人,为人德高望重,由你亲自拍板定下的宣传广告方案,黄某理当全力配合!
狄平子:黄老板你客气了,时报虽然创办多年了,但是公益活动开展得尚不够。还望您,今后多加支持多带头。
黄楚九:狄兄所嘱,敢不从命!只是我有一事,还望兄台相助!
狄平之:不知何事?
黄楚九:我想在时报上,登则寻人启事!
狄平之:这有何难?不知所寻何人?
黄楚九:此人原在城隍庙戏楼唱戏,与我有大德大恩,
我今年返回上海之后,曾多次前去找他,却是无影无踪,不
知他去了何处!
狄平子:哎,你是不是想找唱滩簧戏的袁老二?
黄楚九:正是,他唱的游码头,我都看了一百遍了,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厌!
狄平子:你这一说,倒是勾起我戏瘾来了,听说这大鸿运酒楼上,近来也有滩簧艺人,在此卖唱三寸,今日你我有空闲,不妨叫人过来,唱上一段!
黄楚九:狄兄有此雅兴,楚九敢不从命!店家来人。
店小二上:老板何事?
黄楚九:(给红包钱)去帮我们去找一个,会唱游码头戏的滩簧艺人,过来唱上一段。
店小二:好纳,两位请稍等待,待我即去招来。
狄平子:可惜这世上,恐怕没有能比袁老二,唱得更好的人了!
黄楚九:我想也是!此人不但戏唱得好,为人更是高风亮节,侠义肝胆,心怀慈善,黄某人是终生难忘,无以为报!
狄平子:正是如此!平子亦有同感!
店小二引袁仁仪上。
黄楚九:啊哟哟,袁先生!怎么是你老兄啊?
袁仁仪:原来是狄先生和黄老板,两位老朋友!仁仪久违了!不知两位今天要听什么曲子?
狄 黄:哈哈哈哈!
狄平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黄楚九:得来全不费工夫。
狄 黄:哈哈哈哈!
狄平子:袁先生,唱
自从你到上海后,
至今已有三年多。
城隍庙里唱戏楼,
名气越唱越是大。
尤其名曲游码头,
百听不厌众票友。
后来不知是何故,
突然离开那戏楼。
人海茫茫不见你,
怎会在此鸿运楼?
袁仁仪:狄先生,你是有所不知!唱:
今日里,鸿运有缘再相遇,
且侍我,从头至尾说与你。
去年我,戏楼借下高利贷,
年底时,我与老板起争执。
她利息,连本带利滚几番,
算下来,已经超我年收入。
我心想,如果长此拖下去,
袁老二,今生也难翻身起。
下决心,东凑西借还清款,
一怒下,愤而离开戏楼的。
从此后,手捧竹板卖三寸,
为谋生,沿街串巷抱筒子。
后来我,落脚来到鸿运楼,
到今天,算来已有半年期。
黄楚九:袁兄啊!唱:
我听罢仁兄说因由,
心中是愧煞黄楚九。
当年你为救我水火,
你义薄云天倾囊助。
你为我背上高利贷,
你为我含愤离戏楼。
你为我沿街卖三寸,
你为我抱筒穿巷口。
你义薄云天照肝胆,
你恩重如山比父母。
若无你袁兄你相助,
那一位,无家可归,
天涯漂泊,风餐露宿,
沿街乞讨,受尽苦难的落魄人,
应是我,走投无路的黄楚九!
袁仁仪:黄兄你言重了。
狄平子: 袁兄,你名为仁仪,名不虚传,真乃大仁大义之人呀!平之深感,钦佩不已!
店小二上:禀告黄先生,外面有两位滩簧艺人,说一定要面见袁先生,我拦都拦不住!
黄楚九:快请他们进来。
袁红云和邢长发上。
袁红云:哥哥!
邢长发:师父!
袁仁仪:原来是你们俩呀,来来来,快来拜见这两位,这位是时报报馆主人狄平子狄先生,这位是药商大老板黄楚九黄先生。
何 邢:拜见两位先生!
狄平子:恭喜你们师徒,今日鸿运相遇!
袁仁仪:长发,你们怎么今日才到上海啊?
邢长发:师父!唱:
长发与你刚分手,
遇到乡董被抓走。
关在牢里三年整,
新政来了才获救。
袁红云:哥哥!唱
如今滩簧已开禁,
我们结伴上海行。
适才遇到店小二,
才知哥哥在鸿运。
袁仁仪:那位黄乡董呢?
邢长发:现在被新军抓住,坐牢去了!
袁仁仪:那太好了!你们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狄平之:袁先生,当年你曾经多次对我说,说要将滩簧戏组织起来,成立起一个戏班子,如今你两位徒儿都到此了,
你何不乘机成立一个袁家戏班!
黄楚九:是啊!你马上成立个袁家班!
袁仁仪:两位仁兄,这虽是我心中多年愿望,但眼前恐怕难成,一来是资金短缺钱不够,二来是演员人手尚不齐。
成立袁家戏班,条件还不足备啊!
黄楚九:仁兄呀,资金问题由我承担,你放手去做就是了,这里先还你一千元借款,请你收下。
邢长发:这么多钱?
袁仁仪:哎!黄兄,那是我支持你的钱,况且也只有五百元啊!我可从来没想过要你还钱!
黄楚九:那五百元再加上利息,早就超过千元了,这样吧,这就算我支持你的好了!我明天再租下天外天戏楼,交给你们袁家班用,这样你们在戏楼里,可以落脚住下,再把大同戏排起来,所有费用,都由我来承担!你不用担心铜钱不够!
袁红云: 那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有落脚之地了!
袁仁仪:有你们两位如此鼎力支持,我袁老二就在此立下誓愿,一定在三个月之内,将无锡滩簧戏,唱进上海大世界戏园里去。
袁红云:哥哥,那行吗?
袁仁仪:红云!唱
新政后,社会发展新文化,
上海滩,经济人口变化大。
现如今,又有贵人来相助。
建戏班,两个条件已不缺。
邢长发:师父,这…… 这不可行呀?
邢长发唱:
滩簧自古一人唱,
两人对唱尚勉强。
没啥行头和道具,
不宜搬上大世界。
袁仁仪:长发!唱:
滩簧戏,要在上海立足驻,
就要使,内容形式相适宜。
要学习,各类剧种地方戏,
先将那,舞台设备添置齐。
配上那,江南丝竹为乐队,
就可以,多人合演同台戏。
我们要,将一人表唱滩簧戏,
在剧目内容,表演程式,
唱腔曲调,舞台美术各方面,
来一个脱胎换骨大变化,
来一个推陈出新上舞台,
变成为,多人合演的大同场戏!
狄平子:好!唱
我们时报明天起,
一步一步配合你。
如能演出同场戏,
时报帮你造声势!
袁红云:哥哥,我们自己也可招十几个无锡师兄弟来,这样一下子,戏班子人马就都有了。
袁仁仪:好!那我今晚上就动手,将珍珠塔滩簧戏一人说唱本子,改写成舞台演出的大同场戏,我们就以袁家班的名义,在两个月之内,将大同戏珍珠塔,搬上大世界戏园大舞台。
五人握手相连!
众 人:只要大家齐心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幕后合唱:
五人相遇鸿运楼,
筹建戏班求大同。
齐心协力开新篇,
从此锡剧展新容。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三个月后,袁家班在袁仁仪的率领下,以常锡文明戏的名义,在大世界戏园大舞台,成功上演大同场戏珍珠塔,这是锡剧滩簧戏,首次以大同场戏形式,出现在上海大世界舞台上,而且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经久不衰,立即誉满上海,轰动全国。
全国各地滩簧艺人闻讯后,纷纷涌入上海滩来,谋生发展。
下面请看第五场: 抢观众常锡帮斗戏!
二幕启。
第五场 抢观众常锡帮斗戏
常锡争锋
字 幕
时 间:1920年后某天夜场。
地 点:大世界戏园外广场。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男女报童、袁仁义、袁红云、邢长发、群众等人。
幕 启
幕前合唱:
本是同根生江南,
却在沪上争雌雄。
百花争艳开梨园,
锡韵滩簧舞春风。
戏院门口广场上,男报童上。
男报童:卖报!卖报!快看上海时报。袁家班大同戏上演珍珠塔于大世界戏园,遍邀上海名人名家到场,市府官员和青帮大佬,工商名流和文坛大咖,悉数请到。尚小云,程砚秋,梅兰芳,周信芳,田汉,鲁迅,狄平子,史量才等都到场观看演出,题词留念。
众人涌来抢买报纸。
男报童下,女报童上。
女报童:卖报!卖报!快看上海新报。常州滩簧演艺名家周圃艺,王嘉大进军上海滩,昨晚在城隍庙戏楼唱戏,今日王嘉大带领众多常州滩簧艺人名角出演珍珠塔,谭鑫培,荀慧生,盖叫天,麒麟童,站台助演,阵容强大,曲目翻新,
欢迎大家前往看戏,一睹为快!一睹为快哇!
众人涌来抢买报纸。
女报童下,男报童复上。
男报童:卖报!卖报!快看上海时报。袁仁仪应邀胜利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张锡剧珍珠塔唱片。今晚在天外天戏楼,过昭容演小姐,袁仁仪演姑母,半天红演方卿,李庭秀演采苹,四位大名家,同台上演珍珠塔大同戏,一票难求,一票难求哇!
众人涌来抢买报纸。
男报童下,女报童复上。
女报童:卖报!卖报!快看上海申报。今日城隍庙戏楼,周圃艺王嘉大同场登台献艺,出演锡剧珍珠塔同场戏,周圃艺演小姐,王嘉大演方卿,四大名家登台助演献艺,名家风韵,各有千秋,滩簧唱腔,精彩纷呈,场场客满,场场客满哇。
众人涌来抢买报纸。
报童下,几位观众用上海方言对话上场。
观众甲:格本珍珠塔文明戏,真佬好笑煞则得!
观众仨:奈格好笑啦?
观众甲:那珍珠塔戏里格姑妈方朵花,嘲笑侄儿小方卿。
观众仨: 奈格笑话伊啦?
甲学唱:你若是能得功名来,黄狗长角变麒麟,你若是能得功名来,瓦罐撞塌石头井,你若是能得功名来,我头顶香盘十八斤,你若是能夺状元来,我三步一拜接方卿。
观众仨:后来呢?后来又奈格啦?
观众甲:后来那小方卿,果然高中状元归来,格势利姑妈去迎接时,台下观众就齐声叫道:顶香盘啊!顶香盘啊!
非要人家小方卿姑妈,在戏台上顶香炉!
观众仨:后来顶没啦?顶没啦?
观众甲:顶格来!那台上演员,果然头顶着十八斤大香盘,还点上蜡烛,真佬是三步一拜,跪接状元小方卿咯。观众仨:哈哈哈哈!笑煞人哉,今夜头阿拉也要去看戏咯!
大家嬉笑着下。
男女报童从两头同上。同时斗场,各说一段。
男报童:卖报!卖报!快看上海时报。
女报童:卖报!卖报!快看上海申报。
男报童: 昨晚上袁仁仪为了出新,亲自到天外天戏楼反串女角,演活了老姑母,引起全场观众轰动。
女报童:昨晚上周圃艺演方卿,名家孙玉翠、余桂良同台演出珍珠塔,引起全场观众轰动。
男报童:鲁迅、郭沫若、田汉,狄平子,史量才,等文化界名人,昨晚都在城隍庙戏楼看戏,这是他们和演员在一起互动的照片。
女报童:康有为,梁启超,章士钊,徐志摩,王平陵等文化界名人,昨晚都到天外天戏楼看戏,这是他们与演员同台合影照片。
俩报童互怼:啍!
两报童分开,双方大声叫卖:看时报!看申报!又回头互怼对方,各不退让!引起围观群众一片嬉笑!
众人下。
袁仁仪上。
袁仁仪唱:
自从成立袁家班,
演艺人员乐开花。
过去卖唱各顾各,
现在抱团演同场。
又请来,各路名家来串演,
舞台上,带来一片新气象。
邢长发,袁红云边说边上。
袁仁仪:你们在说什么呀?
邢长发唱:师父,
自从是,我们唱红上海滩,
引发了,滩簧艺人来沪上。
他们都,为了生存抢饭碗,
和我们,天天不断争市场。
摆擂台,两家斗戏还不算,
抢观众,竟然卖票进戏场。
再这样,长期下去怎么办,
要影响,刚才兴起袁家班!
袁仁仪:是的,你们可有什么好法子吗?
邢长发唱:
那一个,王嘉大和周艺圃,
带着人,摆擂台把观众抢,
找演员,派人到场挖墙脚。
为斗戏,到处找人请名家,
常州帮,越做越是勿像样,
天天和,我们锡帮对着干!
袁仁仪:你想干吗?
邢长发唱:
我想去,找来青帮黄老板,
把他们,统统都赶回老家!
袁红云:这样不好吧,大家都是滩簧艺人!
袁红云唱:
本是滩簧同根生,
理应相互多帮衬!
大家都是卖艺人,
混碗饭吃为谋生。
袁仁仪唱: 唱戏要凭真本事,
谋生要靠有本领。
我们绝对不可以,
使坏点子乱方寸。
邢长发唱:师父,红云!
可他们常帮来的人太多,
把那武进人,那宜兴人,
那溧阳人和金坛人,
全都带来上海滩,
剧场上,点子噱头交关多,
舞台上,剧本曲目翻新快!
演员中,名家艺人一大把,
台底下,拉票人员到处转。
我担心,这样长期耗下去,
他们会,后来之人要居上!
到那时,锡帮袁家戏班子,
早晚会,被他常帮人挤垮!
袁红云:是啊,哥哥,这可怎么办啊!
袁仁仪:红云,你是挂牌名演员,人称半天红,可要注意自己的艺术形象和社会口碑。
袁红云:什么半天红,这样争斗下去,能够红半天就不错了!
袁仁仪:红云,长发,唱:
我们初到上海时,
沿街串巷跑筒子。
现在建了戏班底,
滩簧变成文明戏。
都靠朋友来帮忙,
都靠同行来扶持。
我们是,各种形式都引进,
我们向,各类名家都学习。
滩簧戏,表演形式都翻新,
曲谱中,优秀唱腔都吸取。
才能够,成功上演大同戏,
你们俩说是不是?
邢长发:是的,是的!
袁红云:狄平子先生都说,滩簧戏发展到现在,应该叫常锡文明戏了!所以我们更要演文明戏!做文明人!
邢长发:狄先生一直推崇新文化运动,给了我们袁家班很大的帮助!
袁仁仪:他是追随孙中山先生同盟会的人,是一直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维新派人士,是他推动帮助我们,改造了滩簧戏!使滩簧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袁红云:狄先生对滩簧戏,真是热心人!
袁仁仪:你们不知道,上海报业两巨人,时报老板狄平子,申报老板史量才,还有新报主编王平陵,他们都是我们常州府溧阳人。说起来和我们也是同府老乡,他们也都从小就爱看爱听爱唱滩簧戏的人!所以特别关心支持常州府滩簧戏的发展!
邢长发:哦!原来如此!
袁红云:没有狄先生时报的宣传和黄老板的赞助,滩簧戏就没有今天,袁家班也不会有今天!
邢长发:可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常州帮那些人,我们袁家班做什么,他们常州帮就跟着学什么!甚至比我们学得还要快,做得还要好!我觉得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威胁!
袁仁仪:长发!唱
市场竞争很正常,
斗戏只比艺短长,
相互学习促创新,
流派特色才发扬!
如今滩簧变大同,
已经走进大剧场。
一花独放不是春,
满园花开才更香!
表面上,
虽然是多家竞争压力大,
实际它,
能促进滩簧艺术大发展。
袁红云:哥哥说得太对了!我们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新东西。比如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我们就采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很受观众欢迎,锡剧簧调也是从苏州评弹中发展出来的,我们演同场戏的演出形式,就是从昆曲京剧越剧那里学来的!
袁仁仪:一个戏班子,如果推不出吸引观众的新戏,慢慢的就会走向消亡,你们都知道,当年昆曲有多红火?可现在呢?虽然剧种保存下来了,但因为推不出新戏,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却是越来越少了!
邢长发: 是的!
袁仁仪: 所以要推陈出新,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推陈出新,最好的艺术,也会走向消亡的!
邢长发:师父,我明白了!您说得很对!
袁仁仪唱:
我们原来唱滩簧,
赋子曲词都简单。
因为观众在农村,
人少不能太复杂。
现在进了上海滩,
舞台高大又宽敞。
演出形式需改变,
观众人员不一样。
学京戏,学越剧,
学习其他各剧团。
滩簧改为大同场,
才能立脚上海滩。
演出形式需改变,
剧目创作须跟上。
内容尽量不重复,
才能够,
吸引观众到剧场。
邢长发:师父,你说得很对!
袁仁仪:我想派你们两个,去找王文香师父,请他改编或写一些新的同场戏演出剧本,来排练上演。
袁红云:这个办法很好,应该立即去搞新本子!
袁仁仪:剧团!剧团!是剧在先,团在后。剧本!剧本!更是一剧之本!一个好剧本,比如昆曲传统剧目牡丹亭,它一个戏就保存住了昆曲这个剧种!如果没有牡丹亭这个戏,也许昆曲早就没有了!同样,几个好演员,就能吸引住一大批观众!靠他们就能养活一个剧团!你们要记住,所有剧种和剧团的生存,都要以剧本为基础。
邢长发:对!师父,要不是你把说唱本的珍珠塔,改写成大同场戏的珍珠塔,我们滩簧就不会唱响大世界!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我和红云,现在就去无锡,向师爷要剧本去!
袁仁仪唱:
创作改编须抓紧,
演员演艺要出新。
若能抓住这两事,
锡剧事业代代兴!
你们回去请他老人家,推荐介绍一批滩簧戏,和新老演员过来,这样我们常锡文戏,就可以组成两套演出班子,叫做龙凤戏班,然后分开演出,展开艺术竞争!还能培养出一批新人!产生出特色流派!
邢长发:嗳,我们知道了!
仁义拿出修书一封,交与长发。
袁仁仪:师父要过七十大寿了,你们代表袁家班前去祝寿!要快去快回。
俩 人:知道了,你就等好消息吧!
幕后合唱:
千元寿礼嘱带上,
拜上师父王文香。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超松柏比南山。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在袁仁仪,王嘉大,周圃艺,狄平子和黄楚九等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常锡帮滩簧戏艺人,合并为统一的常锡文戏龙凤班,共同参加由上海文化界于大世界戏园举办的,华东地区戏曲剧团大会演比赛,历时三个月结束。结果常锡文戏班共展演了一百多个大小剧目,在剧目数量,演出场次,演员队伍,观众人数,社会影响,票房效益等各项指标上,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华东地区其他所有剧种。
大赛评委会在上海各报上,公布评选结果,宣布常锡文戏,为华东地区锡老大!袁仁仪被公认为锡剧主要创始人!成为一代宗师,社会各界纷纷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袁仁仪像一面大旗,团结和带领着常锡帮的滩簧艺人,经过十余年努力,使滩簧说唱艺术,进入常锡文明戏的全新阶段,这在锡剧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
下面请看第六场: 袁仁仪罢演天外天!
二幕启。
第六场 袁仁仪罢演天外天
拒演受害
字 幕
时 间:1932年某天。
地 点:上海天外天戏园休息室。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狄平子、袁仁义、王嘉大、邢长发、袁红云等
人。
幕 启
天外天戏楼休息室内 袁仁仪凭栏远望。
幕后伴唱:
前几天,日军侵华时局变,
不知道,形势如何再发展?
演员们,示威游行上街去,
袁仁仪,思绪万千忧心急。
袁仁仪唱:面临着,日寇入侵我中华,
转眼间,上海即将遭祸殃!
明日里,袁家戏班何处去?
到叫我,左右为难心难安!
但只为,剧团艺人身家全,
只好将,戏班解散人回家!
狄平子,王嘉大上,袁红云,邢长发等上。
众 人:袁班主!
袁仁仪:大家都来了,狄先生,形势变得非常危急了!
狄平子:这将是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王嘉大: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抗日游行示威活动。
今天,我们常锡文戏班的演员们,已经连续三天,上街游行示威了。
狄平子:局势很难控制,按目前力量对比来看,日本人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从海上来攻占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大城市,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袁仁仪:那我们应该早作打算。
王嘉大:师兄,日本人要是打过来,你看如何是好?
袁仁仪:我们必须在半月之内,解散剧团,遣散演员回家!保障大家人身安全。
邢长发:那怎么行?大家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在大上海立足,有了自己的剧团,才有了饭吃,让大家解散回家,他们会肯吗?
众 人:是啊!
袁仁仪:作为戏班班主, 我得为大家生命安全负责呀,只要我们人还在,以后还好求发展啊!
窗外面传来游行人们呼口号声: 赶走侵略者,不做亡国奴!大家前往阳台窗前,看游行队伍归来。
袁红云: 演员们上街游行归来了,我去看看大家!
袁红云下。
天外天男老板急急上。
男老板:袁老板,好消息!好消息!
袁仁仪:什么好消息?
男老板: 今晚上要专场招待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官员,包场费五百元大洋,五百大洋啊!你们袁家班可真是出名了,连日本人都指名要看你们演的戏!
袁仁仪:(愤怒不已)这算什么好消息!嘉大,你看这事怎么办?
王嘉大:老板,你把包场费退回去!我们不会给日本人演出的!
男老板:那不行,不行!不行!
王嘉大:为什么不行?
男老板:那,不是明摆着要得罪日本人吗?
袁仁仪:日本人把东三省都抢去了,现在又全面开始侵华战争,你还不肯得罪日本人,我来问你,你,你还是个中国人吗?
男老板:袁先生,我只是个生意人,我只做生意,不问政治格,这样子,我付你们双倍演出费用,你们就不要抵制拒演了!好不好?
袁仁仪:不演!
男老板:袁班主,日本人还在我办公室里等消息呢,我可不敢跟他们说,说你们拒演,要不,要不你们自己去说!
王嘉大:我去说!
袁仁仪:不用,我是这里的班主,我去!
邢长发:师父,我跟你去!
狄平之:袁班主,你不能去!
王嘉大:师兄,你别去,让我去!
袁仁仪:你们稍等下,我去下就来!
袁邢俩人随男老板下。
一屋子人心事重重,坐立不安,狄平子正对王嘉大分析讨论时局。
突然传来呯的一声枪响!
众 人:枪声?
狄平子:不好,袁班主出事了!
众人大惊,忙起身向外涌去。
邢长发,袁红云双扶受伤的袁仁仪上场。
袁红云:狄先生,我哥哥他受伤了!
众 人:袁班主!袁班主!
邢长发:师父是在回来路上,受到特务从背后袭击受伤的!
狄平子立即打电话给报社:对!报社立即派记者到袁家班采访。
袁红云扶袁仁仪在沙发上躺下,红云给袁仁仪包扎伤口。
两个记者赶到现场拍照。
许多演员涌了进来。
众 人:袁班主,袁班主!
袁仁仪挣扎而起。
袁仁仪:大家别慌,我不要紧的,不要紧的!狄先生,嘉大,我的意见,日军侵华在即,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袁家班半月内解散,让大家回乡下去避难,我们决不给日本侵略者演出!
演员甲乙:我们好不容易来上海滩,刚站住脚跟,才有了饭吃,怎么又要解散戏班回家,我们不愿回去,我们不想回去!
邢长发:我也不想回去!
袁仁仪:唉!你们……你!唱:
你们看,东北三省已沦陷,
现在是,形势天天在变坏。
上海滩,已经越来越危急,
看样子,双方即将要开战。
有道是,国破家亡人无家,
从来是,枪炮一响民遭殃。
演员们,人身安全难保障,
我只能,暂时解散袁家班。
也好让,大家回乡去避难。
侍等到,以后局势能转安,
要唱戏,还可再回上海滩!
众 人:(哭泣)我们不愿回去!不愿回去!
袁仁仪:大家不肯回去,我也理解,可大家的人身安全,才是最要紧的!现在日本人还没占领上海,特务们已经四下横行了,上海已经不安全了!大家先回家去,避开战火,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众 人:袁班主,我们好不容易在上海唱上戏,有了戏班子,才有了我们的家,才有了饭吃……我们真的不想离开戏班这个家呀!
袁仁仪:你们啊!唉!唱
如若是,实在不愿回家乡,
宁可在,街头巷尾去卖唱。
要记住,宁死不做亡国奴,
要记住,饿死不可弯脊梁!
如有人,为钱媚日把戏唱,
今后就,不许再进袁家班。
众 人:我们知道了!
王嘉大:袁班主,我等演员愿歃血盟誓,决不参加卖国媚日的演出活动。
众 人:对!决不给日本鬼子演出!
王嘉大:请大家和我一起歃血盟誓!决不参加卖国媚日的演出活动。
众人宣誓:我等歃血盟誓,决不参加卖国媚日的演出活动。
幕后合唱:
可恨日寇来侵华,
特务横行放暗枪。
义愤填膺怒火起,
众志成城袁家班。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上海各界报纸,刊登了袁仁仪因罢演天外天,而被日本特务暗杀枪伤的号外新闻。日寇这一暗杀行为,激怒了全国人民,全国和上海各界人士,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声援袁仁仪,抗议日本特务这一卑鄙无耻的罪恶行径。
下面请看第七场: 为募捐宗师谢幕去!
二幕启。
第七场 为募捐宗师谢幕去
义演谢幕
字 幕
时 间:1937年8月15夜。
地 点:上海大世界戏园百日募捐办公室内。
布 景:场景暂略。
人 物:袁仁仪、阿炳、狄平子、王嘉大、
袁红云、邢长发等人。
幕 启
幕后合唱:
百日义演发起后,
转眼已经三月过。
社会各界齐响应,
募捐款项日日多。
袁仁仪伤病初愈,在募捐办公室检查安排各项工作。
狄平子在打算盘记账。
王嘉大和袁红云与演艺人员,进进出出,在忙碌做事。忽闻门外由远而近,传来梅花三弄之音。
袁仁仪:梅花三弄?一定是阿炳来了,是他,红云,阿炳来了!你快去请他进来!快去请他进来!
袁红云应声急下,后带阿炳进来。
袁仁仪:阿炳,果然是你来了!
阿 炳:师父!
幕后伴唱:多年不闻师父声,
想煞无锡小阿炳。
今日来到戏楼上,
盲人磕头拜师尊。
阿炳连磕三头,不肯站起。
袁仁仪:嘉大,请代我扶起阿炳。
王嘉大:阿炳,你快快请起!
阿 炳:师父,我听到你在报纸上,号召艺人百日义演募捐消息,就从无锡一路义演募捐,今日来到了上海,这是我义演募捐到的三万元资金,特地赶来大世界,送交给你!
袁仁仪:谢谢阿炳!请狄先生代为收下并记账!
狄平之收款并记账。
袁仁仪:(起身对众人) 你们看看,一个盲人,他都知道爱国抗日,并为此义演募捐,我们中国,是绝不会亡国的!也绝不能亡国的!我们要赶走侵略者,不做亡国奴!
众 人:赶走侵略者,不做亡国奴!
袁仁仪 : 狄先生,嘉大,今日是义演募捐最后一天,
现在共募捐到多少义款啦?
王嘉大:已有五千八百多万了!
狄平之:这几天,每天都有百多万元入账!
袁红云:有这么多啦!
袁仁仪:不够啊!嘉大,把我们常锡文戏龙凤班上次在华东地区会演时,分得到的三百万元奖金和收入,也都捐了吧!
王嘉大:好的!师兄!
袁仁仪:大家都同意吗?
众 人:同意!同意!
袁仁仪: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哇!
狄先生,要请你通过时报申报和新报,在活动结束后,立即公布文化界百日义演捐款人员名单!
狄平之:这个没有问题,袁班主,我再向你介绍下捐款情况。
狄拿出账本,交袁仁仪观看。并一一指点,分别介绍各剧种及名师名家捐款情况。
邢长发上。
邢长发:师父,百日募捐活动演出闭幕仪式,晚上八点就要开始了!主持会议的黄楚九先生,让我来问问你能不能到场!
袁仁仪:哦!嘉大,我们陪狄先生,阿炳他们,一起去参加!我们大家都去参加!
王嘉大:师兄,你枪伤未愈,身体虚弱,你就别去了!
狄平之:是啊,我会代表你公布百日义演人士,和募捐人员名单!
袁红云:哥哥呀!医生嘱咐你多休息,说你过度劳累,身体虚弱。现在伤病这么重,你就别再去了。
众 人:袁班主,你就不要再去谢幕了!
袁仁仪:我作为这次文化戏剧界百日义演募捐活动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怎么能不到现场呢?
袁仁仪唱:
你们且将他阿炳看,
他响应号召为募捐,
他历尽三月风霜寒,
他送来义款三万元。
他忠心义胆天地感!
我仁仪自叹不如他!
再看这沪上众名家,
这百日义捐都参加。
梅兰芳、周信芳,
麒麟童和田汉。
盖叫天、周艺圃,
王宝庆、王嘉大。
孙玉翠、余桂良,
李庭秀、吴寿泉。
他们一个个都捐了款,
还连续义演几十场。
王嘉大: 是啊!
袁仁仪: 唱
为募捐,多少艺人卖首饰,
为募捐,多少学生上街呼!
为募捐,多少文人卖字画,
为募捐,多少老板当店铺。
为募捐,多少人捐款捐到饭钱无,
为募捐,多少人没钱卖血也要捐。
都是我,中华民族好儿女!
都是我,演艺人员好楷模!
要知道,国破家亡是耻辱,
要知道,上海沦陷人皆奴。
大家不用再劝我,
我非要,亲自到,
义演会场去谢幕!
唱一曲,演一场,
转一圈,看一看。
为感谢,各位募捐义士们,
袁仁仪,就是死了心也甘!
袁红云:哥哥!
众 人:袁班主!
袁仁仪:我们虽然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但我们如果不为抗战的将士们,出一份力,就对不起祖宗和后代,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国家和人民啊!
狄平之:袁公真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之人!
王嘉大:不愧是我们锡剧一代宗师!一代宗师啊!
众 人:袁公真是我等楷模!我们陪你一同前去!
灯光下。
袁仁仪手拉阿炳,在众人陪同下,缓缓走出募捐办公室下。
灯渐暗灭。
幕后合唱: 人去原知万事空,
但恨不见神州同。
待到驱走日寇后,
锡剧声声告乃翁。
二幕前,两位男女演员走上舞台解说,或放录音字幕取代。
1938年12月,锡剧一代宗师袁仁仪,在他发起的百募捐演出谢幕后,当场累倒在大世界演出舞台上,后在上海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9岁。
袁仁仪所开创的常锡文戏,却由此长盛不衰,被华东六省一市,誉为锡老大!观众覆盖面,达一亿多人口,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以上。仅苏浙沪皖,锡剧正规剧团就达两百多个,业余剧团多达上千个之多。从此,锡剧艺术代代相传,著名演员层出不穷,锡剧流
派精彩纷呈,锡剧由此长盛不衰!
我们锡剧界的演员和观众,将永远缅怀一代宗师袁仁仪,缅怀他为锡剧的诞生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谢谢大家!谢谢各位领导和观众!光临剧场,观看演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掌声感谢你们!掌声也欢迎你们,再次光临!
作者简介
天目湖客,本名宋仁年,江苏溧阳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宋仁年戏曲影视作品选集》《难忘乡情》等多部专著文集。现为《族群文化》杂志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