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寄语:人间 你来过田间 你走过学生 你带过贡献 你做过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滴下过你辛勤的汗水华夏大地的民众接受过你的馈赠庄严的领奖台上闪烁过你蹒跚的步履简洁的屋舍里摆放着你沾有泥土的鞋子陈旧的衣柜里悬挂着你掉了色的背心你说鞋子破了还可以补你说衣服旧了还可以穿你说民众的食粮不可缺他们说 你叫袁隆平不!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轻歌,在指尖流萤。
作者 李爱林
我漫舞,我飞扬,那是在一首歌里。我传唱,我弹音,那是在一曲词赋里。指尖敲打着键盘,双眼凝视在屏前,在辛勤耕耘的岁月中,在一个个月夜陪伴的时刻,每一个写作者,都在以肺腑之言,真情表白,描述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支运笔,伴着清风或朗日,叙述一段心路历程 。完成的一篇篇乐章,又是多么希望有人欣赏,一幅幅画卷又是多么希望有人阅读。谁的心情都是一样,在勤耕的牧场,播撒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梦想。
那是一个举国悲痛的日子,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在袁隆平老人远去的背影后面,多少讴歌,为的是颂扬老人生前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多少泣诉,是让老人一路走好。此时此刻,长沙街头万巷皆空,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了送老人一程的路上。随之,中华大地上,响起了一阵阵挥别的呢喃,低吟浅唱着,默默祈祷着,一柱柱蜡烛,闪烁着悲切的荧光;一条条电波传送着千万颗心的啼鸣,呐喊,嚎啕,那一阵阵无声胜有声的送别,那一阙阙轻轻的我来了,那一首首挥一挥衣袖不舍地走了......
不,在文字里已描绘了深情厚谊,在字里行间留下了万般不舍之情,他们在那个五月清风里荡漾,在沙尘路上搏击,在回想的梦呓里寻觅,寻觅老人往日的声音,追逐老人稻下乘凉的音容笑貌,品味杂交水稻芳香四溢。这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这粮食是建国大业的根本保障,只有粮食才是人们奋斗不止的前行力量。谁能保证饿着肚子叫干社会主义么?伟大的袁隆平老人深深理解了粮食的含义,他为粮食奋斗终身,他又为粮食苦耕一世死而后已,为的是全国人民能吃上饱饭。一首诗里这样描写:“脸向农田背对天,但看稻梁翻热浪。”“神农足迹天涯,杂交水稻誉中华。”“千古丰碑举世辉。”一代天骄举世觅,这是崇拜者的心声,这是举国为之动容的歌咏,这是古为今用的传唱。此刻的心情,都希望有人知道。在那个沉重的日子,让我难忘的是5月23日下午4点47分,一条红色符号,闪亮了我的微信,当点开一看,是都市头条,我情不至尽地翻开内容,原来我的诗被编入里面,和资深诗人们同行,作为都市头条传送。此刻,我的内心有种五味杂陈的激动,作为名不经传的小诗,也能得到都市头条的播出,内心又是惭愧,又是感激,又是荣幸。我写的诗,也能传到千万人的手里,一首小作,也会让千万人阅览。更兴奋的是我对已逝袁隆平老人的表白,与社会同咏、同吟、同诵,仿佛我也站在了社会这个长歌当哭的队伍里,怀揣黄花,头戴白纱,身披黑袍,向老人鞠躬。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无名的,容易让人忽略的幕后工作者耿国新,又是一种怎样的付出。他要牺牲多少个人休息时间,为众多写作者尽心尽力地不图回报的服务,这种精神等同于奉献之内涵,绝不是凭着一时的爱好,一时的冲动而为之。在我们品尝一盏盏清茶时,在我们欣赏自己的作品被点读上千上万的时候,那都浸染着耿国新的汗水,是他用满腔的热血浇灌着唐风宋韵,是他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了为之赏心悦目的长笛短韵。
弹一首清歌,诵一段流韵,都离不开衬托者的风采。在往后的日子里,在群里经常看到都市头条。也再往后的日子里,我的小作,也时常被都市头条转播。有歌颂好人好事的,有对春、夏、秋、冬的抒怀,有对家乡难忘之情,也有对生活的倾诉。随着岁月一段段地流逝,可是耿国新的精美篇章却一直留存在心里。尤其是选配的音乐,沁如心田,与文相得益彰,更渲染了诗作的力度,也烘托了文章的内涵,我想每一个受益者,都会感同身受。
每做好一幅美篇,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都会倾尽制作人的文学内涵与素质。更为钦佩的是,在国新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始终平等待人。
大家来之平凡,高山垒于细沙。方寸之间见真情,虽是指尖弹拨,可见博大胸怀。没有敬业精神,何以持之以恒。一种境界能容纳世界,一种厚德能溶解千辛万苦,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耿国新同志。
2023年4月23日
作品原创首发。

李爱林 (网名 文绮), 女 , 武汉市人, 中共党员 ,高中文化,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会理事,武汉市楹联诗词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风恋社团副社长。皖西作家书屋入驻作家。出版个人散文集《青春岁月》一部,作品《甘为百姓当乡贤》一文,曾获得2019年度湖北报告文学“绿源杯”首届文学特等奖。作品《醉美武东公园》一文获2019年度青山区环保杯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