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后感
苟平刚(甘肃)

四月春光明媚,正是读书好时光。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由此可见读书于我们而言何其重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必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今天就莫言老师的一本《生死疲劳》与大家分享分享。该书之伟大是将魔幻般的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波波读书的热潮,从而激励着广大文学创作者、各阶层的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躬耕其中,孜孜不倦。

翻开扉页,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跃入眼帘,我浅薄的文字力量不足以描述内心的震撼,带着莫名的冲动陷了进去,常常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人物两忘。
该书以奇特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从1950年~2000年,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全书围绕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一深沉的话题,阐述了错综复杂,悲欢交集的西门屯里发生的故事。并通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还原了建国之后中国农民的生活社会现象和状态。诠释着生命的美好,死亡的无奈,从而大胆、生动地刻画了地主西门闹被枪毙后几经轮回的过程中,始终隐藏着人性的情感,游走在阴阳两界、生死轮回之间。大书特书主人公50年的坎坷过往,用细腻、饱满的激情,描摹着他的悲喜交集的尘世百劫,并演绎的淋漓尽致,跌宕起伏又扣人心弦。
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与动物都在不断的经历着生死疲劳,似乎是永无宁日的轮回。短暂寄居于天地之间的微不足道的人与动物则只能去体验不可重复的生死疲劳的过程。在莫言老师虚拟的世界里--东北高密乡焕发出更为奇幻而自然的光芒,他是那里的缔造者、魔幻师甚至是那里的神灵又是那里的人物,草木尘埃,超然物外。在亦庄亦谐、似虚似实、似真似幻、趣味十足中体味人生五味,经过通篇细细揣摩刹那间懂得了,人性与畜性相互掺杂渗透。其文学造诣也是我所崇拜之处。
没有土地,农民像浮萍飘摇。
一些狗,变成了人的宠物,有些狗把人变成了狗。
只有当土地属于我们,我们才会成为土地的主人。
死去的人难再活,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哭着是活,笑着也是活。
这些话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被我摘抄于学习笔记中,偶尔咀嚼、感触颇深。每一次阅读都有着不一样的体会。
《生死疲劳》以其约50万字的鸿篇巨著,五部五十三章五节,20余人有名有姓,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用第一人称娓娓道来。纵览全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再现了时代印记,如: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等不同历史时期,耳熟能详的书中人物都有着色彩鲜明的时代烙印。
该书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农村土地改革中被民兵枪毙的地主--西门闹,不甘心就此沉沦,在阴曹地府向阎王哭诉冤屈,后经“六道轮回”相继托生为驴,牛、猪、狗、猴以及畸形的“世纪婴儿”。每每此时,我都会被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和执着所感动,书中的驴极尽折腾,人之负重、猪之懒散、狗之忠诚,无不相互掺杂相互渗透。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大众对生命的无比执着,也讴歌了他们对土地、家庭、国家的无限热爱以及顽强不屈的精神。
该书荒诞中不失庄重,也是精髓之所在。在作者海阔天空的虚拟世界中,我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畅游在东北高密乡的原野上,穿梭于历史的隧道里,走进了西门屯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现实与虚幻的世界里,难以言说的轮回之苦仿佛一个铁锤一下一下的击打着我脆弱敏感的心灵……
读罢这厚重的经典之作,急不可待地束之高阁,急于摆脱这本书的压抑沧桑的感觉。漫步林海,沐浴着暖暖的春风,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为老师独特胆大的视角、优美抒情的意境、魔幻般的创作技巧所折服。时至今日,莫言老师在中国文坛上也是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他集自己之才华于现实之中,另辟蹊径,书写春秋,挥洒人生。其影响深远,颇具指导意义。
《生死疲劳》,不仅仅是一本构思巧妙的杰出小说,更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捕捉、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揭露丑恶、鞭挞罪恶与黑暗。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天使而非魔鬼。无形中我们就多了对人生的思考,当你我处于人生的低谷时,勿忘学而时习之,当我们小有成就时,别让鲜花掌声蒙蔽了双眼,俯下身体低调做事。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摆脱太多的贪欲和羁绊,冷静的思考理性的看待我们这个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的世界,唯有如此,我们才会积极向上,坚强不息。

我们一生的过往,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一旦触碰委屈、痛苦便会汩汩流出。人生路上的爱而不得、横祸变故、劳碌奔波,要么就此沉沦要么迎难而上或涅槃重生,都将贯穿我们的一生。善恶、对错,取舍一念之间。其结果必将大相径庭。不间断的读书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自我和解。周国平曾经说过:“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平静的承受落在自己头上不可避免的遭遇”。看似平淡的人生,实际上赋予了我们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比如赡养老人,抚育孩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担当撑起我们幸福的天空,这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学习中悟出来的。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像活到老学到老的徐特立老前辈,就像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就像那些身处逆境的弱势群体们在奔波劳碌的路上,仍然不忘学习和读书……
通过学习阅读,我知道了我泱泱华夏的历史变革,物产之丰富,地域之辽阔;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璨若星河的先贤圣人、文人墨客,顿生仰慕;通过阅读我知道了中外名著、逸闻趣事;通过阅读,我心头的牵绊、枷锁便会得到真正的释然和放松。
读万卷书,给人以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或蕴含人生哲理。或清新温婉或短文随笔。无不映射出生命之美好,岁月之无情。知书而达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正是读者们的风采和素养吗?
值此28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我倡议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让更多的人进入其中,放下无谓的交际、应酬。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在淡淡的书香里感悟人生。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多一些安宁、温暖和感动。
“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气质,丰富我们的内涵,同时还可以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寻觅一处心灵的净土。如此甚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苟平刚,甘肃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上学时就酷爱文学,生活跌宕反复,依然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两百余篇诗歌散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从事林业工作,第十届宁县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