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言绝句以唐之太白、龙标最佳,一方面是靠他们的天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大唐充分自由的社会人文环境作基础。后世应以清代王士禛及龚自珍最称合作。但渔洋以风神情味胜,定庵则以思力绝伦、茂郁清深见胜。
定庵,是龚自珍的号,渔洋即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属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
渔洋诗有法度,学之易有所得,定庵诗箫狂剑怨,词句也极其漂亮,容易打动人,但如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之必流于浮滑,清末南社诸公,颇学此体,但终不能传诵,即是此理。
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亦有以第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
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即所谓神韵之法。
二、本文所选例诗,皆从渔洋《精华录》的作品中随机任选一首作为代表。
三、本文所称的“习作”,多为命题诗(或题图诗),全部为本人当时依据对渔洋各法的理解练习而作。但望能对初学者有所启发;还望资深诗家给予批评指正。
渔洋七绝十二法习作汇总:
法一:
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诗: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习作:
七绝-中秋
清澄镜月挂中天,明灭星珠远树前;
不向吴刚邀桂酒,独吟千里共婵娟。
法二:
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一般转折词用却、但、只、惟等。第四句,则顺着第三句,紧扣诗题。
例诗: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馀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习作:
《七绝-秋游龙潭景区》
镜湖波碧绕寒烟,欲引诗情句未全;
但觅石蹊登卧虎,秋山还绿雨桥边。
(注:镜水湖,八龙喷雪,卧虎山,风雨桥:均为大龙潭著名景观。)
法三: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
例诗:
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
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
—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
习作:
《七绝-秋桐》
经霜梧叶满林红,轻落山阶入画中;
何怨秋伤少青色,根深老干待春风。
法四: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忆、记等词。
例诗:
连山喷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过。
忆昨伤春三月暮,江东门外柳枝多。
——大风渡江三首之三
习作:
《七绝-远眺柳江新貌》
霞飞半岛曲江悠,又见新桥度岸头;
忆昔滩前沙草没,孤蓬浊浪伴离愁。
法五:
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例诗:
灞桥杨柳碧毵毵,曾送征人去汉南。
今日攀条憔悴绝,树犹如此我何堪。
——灞桥柳
习作:
《七绝-游绿岛寻访丹洲古书院》
昔日丹洲满院芳,桃园幽径读书郎;
而今旧壁残垣处,老树依稀翰墨香。
法六:
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似、分明、好到等词引作者的评论。
第四句紧跟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
例诗: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清溪
习作:
《七绝-赏秋菊》
西风昨夜带寒来,堪忍枯枝落玉台;
好在金英能解意,凌霜院角竞相开。
法七:
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
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第三句把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写出来。
结句一定用景结,寓情于景,不直接用情,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
例诗:
《询白公东坡不得二首》之一
巴歌渝唱总纷纷,长庆新诗久不闻。
欲访东坡但搔首,浪花高卷入蛮云。
习作:
《七绝-深山访僧》
云崦古寺晚钟声,倦鸟思枝谁夜行;
欲叩禅房恐扰梦,莲池映月两分明。
法八:
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例诗:
潮落秦淮春复秋,莫愁好作石城游。
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五
习作:
《七绝-落叶》
秋老池边几树空,傲霜枝干笑西风;
落黄如故归尘土,不信来年绿不同。
法九:
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但无论呼应或者不呼应,其语脉万不可断裂。
例诗:
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玡风调旧知名。
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三
习作:
《七绝-初冬吟菊》
数夜风寒草覆霜,抱枝几朵系篱旁;
感时此景成诗语,何待梅花送暗香。
法十:
此法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一二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场景,写今事。第四句写往事,往事是什么,由别人去想像,点到即可。
注意时空中的时间变,空间并没变,前三句所描写的今天空间和后一句所写的往昔空间是统一空间。
例诗:
新月高高夜漏分,枣花帘子水沉薰。
石桥巷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一
习作:
《七绝-长夜吟》
风静云停月挂枝,归巢倦鸟梦深时;
撚须品酒斟谐韵,不似当初学赋诗。
法十一:
前三句皆是先从侧面描写作为烘托,结句归结自身,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诗: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
长江如练布帆轻,千里山连建业城。
草长莺啼花满树,江村风物过清明。
习作:
《七绝-咏藕》
十月寒霜浸碧塘,衰荷半绿半残黄;
枯枝欲断无秋恨,玉节泥中正待香。
法十二:
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例诗: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习作:
题图诗《七绝-赏雪梅有感》
一树横斜点点梅,朱颜皓首任寒摧;
幽香辞雪几花落,逸韵迎春百艳回。
二0一四年元月四日
作者简介:
植松,网名伴云居士,古典诗词爱好者。广西诗词学会理事,柳州诗词学会顾问,柳州诗词曲学社副社长,《柳州诗词》会刊副主编、《柳苑风华》社刋编辑。白雀奖全国诗词大赛(常年)评委 。诗词观:诗存酒趣怀中雅,语吐心声笔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