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专栏03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臧景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思想解放的洪流激荡,大脑像一块松软的海绵,贪婪地吸吮知识的潮水。那时,除对各种文学作品来者不拒外,我曾在经二路纬四路新华书店买到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上下卷),买回来才知道,这是一本大学教材,对于没有上过正规大学的我来说,读起来难度不小。逼着我一边阅读,一边结合看过的文学作品做札记,受益良多。
这本书让我懂得美与审美的辩证关系。书中对人不仅创造美,而且具备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做了详尽诠释,指出,审美对象包括人、自然、文学作品、艺术品等所做的审美过程,也就是理智的分析、情感的共鸣、丰富的联想等等,由此而获得乐趣的感觉,即是美感,也称为审美。
当时刚刚读过《红楼梦》,于是,我就从审美角度,对深得贾母宠爱的薛宝钗尝试进行人物分析。曹雪芹刻画的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温柔敦厚,稳重和平。虽然她外表以完美无瑕面目出现,但是内心却有另一面。且看当王夫人屋里的丫头宝钏儿投井自杀以后,王夫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边叹惜着,一边告知宝钗时,她竟说道:“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受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在薛宝钗眼中,丫头的一条命也就值“多赏他几两银子”。
薛宝钗对于嫁祸于人的方法运用起来也颇为娴熟。再第二十七回:宝钗自大观园逶迤往潇湘馆来找黛玉,忽见宝玉进去,恐黛玉弄小性儿,方抽身回去寻别的姊妹去,又见一双玉色蝴蝶,意欲扑了来玩耍,当追到滴翠亭时,听见两个丫头在亭内嘁喳低语,道着各自的隐私。话毕怕有人偷听忙推开槅子察看。而外面的薛宝钗听得一清二楚,因来不及躲闪,便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放重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这样,那亭内的两个丫头红儿、坠儿都怔住了。宝钗反向她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地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
这一则向红儿、坠儿两个丫头暗示,宝钗不在此处,自然也就没有听到两个丫头的隐私,一则说出黛玉在此处蹲过,对这两个丫头的心事了然于胸。把自己装扮得天衣无缝,使两个丫头对她有好感,而把遭人诽谤之嫌转嫁于黛玉,从而达到一箭双雕之目的。
宝钗虽然漂亮,但不美。别林斯基说:“美不能引起爱,而没有爱伴随的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由此来看,薛宝钗这个形象只是一束散发着霉味的花。
这本书让我懂得必须通过比较才能产生美的道理。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曾说过:“最美的猴子同人比起来也是丑的。” 这指出了美——作为通过比较而被人发现、进而认识的命题基础。法国文豪雨果《巴黎圣母院》里,如果没有那个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却阴冷毒辣的卜洛罗神父,和英俊潇洒、却以玩弄女性为能事的卫队长菲比思的衬托,那就很难把相貌丑陋的敲钟人阿西莫多心灵之美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以至在人们心灵深处唤起共鸣。雨果在他的另一部巨著《悲惨世界》里富于哲理地写道:“任何优点都倾向于一种缺点:节俭近于吝啬,慷慨犹如挥霍,勇敢不离粗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由此可见,美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同假、丑、恶相比较而为人们所发现、认识和热爱……
我把点滴心得,形成了一篇《略谈什么是美》的文章,发表在《济南日报》1982年8月21日《趵突》副刊《文化随笔》专栏,算是对学习美学知识的小结!
翻看四十多年前的札记,我领悟到,人有求知欲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青年时期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自己善于比较与鉴别事物的能力,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作者简介:臧景亮,男,济南人,1958年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