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人生没有那么成功
吴自雨
已经要到五十岁了。现在读一些年青人的文章,会感到无限感叹。是啊,和他们的成功人生比,我的人生没有那么光采动人,甚至于显得过于局促和渺小,以至于感觉不应该是这样黯淡。但是现实是,我的人生就是没有那么精彩,没有那么成功。
出生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乡村。那里的沙土地长出一些粮食蔬菜用来充饥,曾经的池塘水以及后来的井水哺育我成长。这对现在的一些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是啊,大鱼大肉见多的人们,哪里知道这样生活的艰难。那些自来水都不当回事的人,更难以想象洼塘里的水是怎么样养育人的,至于来自浅层地下的井水是如何在顿清以后饮用,让一些老喝纯净水的人们匪夷所思。但是,就是这样的水土哺育我成长,一直到我上学校读书。
在乡村小学一读就是四年。这四年,我在求学路上迈出第一步。这个阶段的学习,让我进入广阔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开始积极地汲取养分,让知识为我的人生领航。每个学期的三好学生证书,见证我在学山书海中跋涉的脚步。破桌陋凳寒窗,没有浇灭我上进的决心和毅力。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仅有的书本让我砥砺前行,一点点挣脱来自原生态的封闭和落后。总感觉前方有灯,为我默默守候,所以学习上有用不完的激情和勇气。四年乡村小学,八张三好学生奖状,让我在学习的旅途上,收获人生的第一块基石。小学五年级随母亲到镇上,开始了在古镇上的四年学生生涯。这是个千年古镇,关于这个认知,耗了我二十年的功夫。只到青年时代,我才深深地知道,镇意味着什么,千年又意味着什么,至于古,更让我浑然不觉多年。镇上四年,读到初中毕业。又是四年学习生活,八张三好学生奖状。整个人感觉良好,未来也似乎充满希望。然后,迎来了现在看来是高光时刻的高中生活。我从古镇考进了古城的省重点高中。这是本地区第一块牌子,是万千家庭念念不忘的第一中学。上了这个高中,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学校门。千年古城的三年学生生活,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无论是对课本知识,还是对课外读本,我都报以十二份的热情和激情。同时,城市生活的熏陶,让人类文明更多地体现在我这个农村娃身上,即使衣着简朴,生活艰苦。三年三次,每学年一次的三好学生称号,让我的高中生活发出迷人的光芒。人生的高光阶段,如此诱人,如此让人羡慕。就连命运和前途,都上了星光大道似的。
但是,命运在我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对我青睐有加,相反,社会给了我恶狠狠地一记耳光,打得我晕头转向,让我的整个青年时代,成了年轻一代。虽然,命运并没有抛弃我,只是给了我一个馍头,至于牛奶加咖啡的辉煌人生,与我擦肩而过。高考之后,我只拿到了落后省份三线城市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据说我的分数在这座学校,是我所在原籍省的全省第一名。但是,它不是本省的文科状元,也就是说,我并没有获得到省城或者中央乃至其他直辖市等深造的机会。相么,在一瞬之间,我连东部沿海城市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捞到。那些一直跟在我身后的学子,其中有许多人一瞬间赢得了赶超我的机会。他们上的大学一瞬间甩开了我上的高校。也就是说,我考上了大学,却成了落后分子,虽然我的中小学阶段成绩如此优秀。那噩梦似的高考志愿填报,让我的人生在关键时候成了中国男足似的临门一脚,彻底颠覆了我的人生。它将我的人生由高光时刻,引向了更长远时段的多灾多难。虽然,我的大学时代仍然表现优异,只是后来的社会实践证明,一切已经于事无补。
劫难重重的社会生活随之而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社会人生是在政府机关开始的。大学毕业我被地区财政部门录用,还一度呆在喉舌部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我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差,相反,许多时候我是被当作成功人士的。只是习惯于校园精英心理的自己,在进入单位的一瞬间,就迷失了方向。四年大学的自以为是想法,在一瞬间毁了我的一生,彻底将我抛向了人生的马里亚纳海沟。对落后的我来说是四年大学,对竞争对手来说,那只不过是相当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专一样的学校。可怜我还不知道,甚至自我感觉良好,我苦苦培养和期盼了我二十余年的家庭乃至家族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生活会如此情何以堪。因为,接下来的二十年,是个人的屈辱史,是家庭和家族的蒙羞史。我在短短半年的职场生涯中,就已经溃不成军,节节败退,直至城堡不守,与正常的生活完全背道而驰。我成了另类。从此再也没有过过正常人的生活。
当我习惯了重重劫难,当我习惯了种种污辱,当我经受了社会的反复毒打,当我战胜自己敲下这些文字,相信所有人才知道,我四十多年的人生,并没有那么成功,甚至于让人感觉反差如此之大,起伏如此剧烈,完全超乎正常人的想象,或者说,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的人生如此情何以堪。但是,这就是我的人生。它没有那么成功,虽然也不至于说成一无是处,相反,站在现实的立场上,我是个有身分有地位的公务员。长期的学霸生活,让我曾经自诩精英,实践却反复教训我,我当过校园精英,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精英,甚至于连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也有不如的地方。
这或许就是我的天命,也或者就是我的成功之处。只是对于年近天命的我来说,已经看淡看透,不再那么计较,不再对自己那么苛刻,甚至于和自己过不去,不肯放过自己。现在的我,乐于在文字中找到自我,在文学中汲取养分,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且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收获。当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另一种组织身分。我已经是一名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大家的眼里,我又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只是,眼界开阔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外有能人,更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和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