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鲜亮味
□乔显徳
前些日子回老家,妻剜了些荠菜、苦菜子、婆婆丁,带回家后,荠菜包饺子,苦菜、婆婆丁蘸酱吃,一个比一个鲜亮;老家发小给了我一些蚂蚱菜,妻包了些蚂蚱菜包子,吃出了春天的鲜亮味;前几天同学聚会,有人点了槐花饼,吃起来满是春天的味道;最近又说起老家人捉脂油龟的事儿,那是春天里最昂贵的野味;前两天朋友来访,点了条刚刚上市的鲜鲅鱼,吃起来那个鲜,那个爽,味道好极了!;前些日子,二姨子打电话让妻去割韭菜,吃了“头刀韭”,今天妻和女儿出游,掐了香椿芽回来,想晚上吃香椿芽炒鸡蛋,还没等吃就口舌生津,这让我想起了“香椿芽、头刀韭。”也引发我写这篇小文,这不都是春天里的鲜亮味吗?
春天之门一打开,荠菜、苦菜扑面来。她俩一如春天野地里首登场的一对耀眼明星,谁也不服谁,可抢足了春天野菜的风头。虽说今年春旱野菜少,但我家吃得却不少,包饺子、做汤菜,吃得全家乐开怀。荠菜着实是春天里的美味,吃着味道鲜美,滋味悠长,到现在不忘。再说苦菜子,我小时候只剜不吃,嫌它苦。可这些年来却大不一样了,春天一到就想吃苦菜了,还就爱吃那种苦味,吃着感觉苦,越嚼越香,有时蘸酱吃,这是绝配。有人说,正是苦菜的苦味,才具有了去火、消炎、明目、和胃的作用,有人还把剜回的苦菜洗净、晾干,炒成了苦菜茶,喝起来真香,喝出了春天的味道。
前些日,又闻着鲜亮的蚂蚱菜味了,那是野菜独特的鲜香,待吃着头茬蚂蚱菜包子,啊呦,那个鲜呀,久违了的味道,我吃了两个包子,至今唇齿留香。蚂蚱菜,长得酷似马齿笕,因而许多人把它误认为是马齿笕,其实不是。蚂蚱菜的学名很少有人知道,叫:山苜楂,是一种霞草,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很少见。儿时在老家一个叫沙子涧的地方尤多,一棵棵、一簇簇、一堆堆,许多还挤挤挨挨的,特别招人喜欢。成了过去饥饿年代人们填饱肚子的菜蔬,也成了时下人们餐桌上的一道天然美味,特别鲜亮。蚂蚱菜不仅滋味鲜美,还能利尿、清热解毒、消除肝火、减少咽喉肿痛等,是一种养生的野菜。
文章开头说吃的那槐花饼,可能是别处的槐花,当地的槐花待到暮春才能开放。槐花盛开的时节,只见乡间、野地里到处是一片白花花的槐花,胜似雪。用它包包子,用豆面蒸着吃,做槐花饼,吃出别样的鲜亮味。
谷雨前后,在我们青岛地区有“送鲅鱼”的习惯,当地有句民谚叫“鲅鱼跳,丈人笑”,
到了现在这个时节,鲜鲅鱼就开始陆陆续续上市了。人们就开始抢先、抢鲜送鲅鱼了。鲜鲅鱼,实在鲜,吃得大人孩子俱欢颜;鲜鲅鱼,味十足,飘荡在城乡家家户户。
刚才所提到的:“香椿芽、头刀韭”,是妇孺皆知的民间俗语。就说说香椿芽吧,当地已故文化名人孙鹏航先生曾写打油诗赞曰:“香椿芽儿紫溜溜,喜得佳名换‘春头’。若问春归何处去?长在人间齿颊留。”香椿曾被称为农村的“食用之树”和“树上蔬菜”。时常听家乡老人们念叨:“门前一棵椿,春菜常不断。”“三月八,吃椿芽。”“香椿炒鸡蛋,肉鱼都不换。”香椿赶在谷雨前就开始发芽了,紫中透绿,簇拥在香椿树的枝头,煞是好看,四处飘香。这是香椿树积攒了一冬一春的能量而冒出的小小嫩芽,很不容易,所以,在我们胶东地区都把每年的第一茬香椿芽叫“春头”,以示为娇贵,是过去居家过日子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也是现在春日里的一道抢手菜,争相品尝香椿芽的鲜亮味。今天妻和女儿掐回的香椿芽很鲜嫩,今晚就做“香椿芽炒鸡蛋”和“炸春头”,尝个鲜。香椿芽生吃,炸香椿丸等,花样繁多,吃起来味道鲜美,唇齿留香,这是春天里美美的味道。
“头刀韭”也是“四大嫩”(头茬韭菜、豆腐脑、小茄包、嫩豆角)之一,常听有人说:“三月韭芽芽,羡煞佛爷爷。”说的就是头刀韭菜的鲜嫩好吃。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姨子家每年都要种上一畦、两畦韭菜,每到这个时候,就打电话让她的姊妹们去割。妻子割了头刀韭菜后,变着花样包出了韭菜、鸡蛋、海米三鲜饺子,包出了韭菜、方肉包子,炒出了韭菜炒鸡蛋的鲜亮味,炸出了韭菜盒子的新做法,做出了韭菜鸡蛋汤……一阵阵浓浓的春天的鲜亮味从我家厨房飘出,这是浓浓的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鲜亮味还有蒲公英的味道,生吃蘸酱是绝配,十足野菜的味道,前些年把城里的三五好友都吃服了;还有萋萋菜,使我想起了“萋萋菜小豆腐”,想起了祖母常给我讲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我老家吃“萋萋菜小豆腐”的故事,春天的的鲜亮味可真“鲜亮”。
说起春天的鲜亮味,还有很多、很多,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春天的鲜亮味有飘散在空气中的,飘着芬芳,飘着芳香;有驻留在舌尖上的,慢慢品咂,唇齿留香;还有氤氲在生活里的,奇妙无穷,令人遐想。
个人简介:乔显德,笔名江北乔木,高级政工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2021年度优秀会员,山东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江山文学签约作家。创作散文等200余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社《平安校园》《人民日报有品质新闻》《散文百家》《工人日报》《中国散文家》《中国妇女报》《青海湖》《作家眼中的黄河口》《中国经济时报》《国家电网报》《上海散文》《京津冀文学》《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作家在线》《当代散文》《天津日报》《东方散文》《京晨晚报》《京财时报》《精神文明报》《江苏文学报》《西部散文选刊》《广东文学》《读写天下》《童趣菉溪》《文学世界》《农家书屋》《工会博览》《美术教育研究》《春歌秋韵》《山东工人报》《山东散文》《齐鲁晚报》《大庆晚报》《潇湘晨报》《旅游散文》《金沙江文艺》《海河文学》《山东商报》《文化参考报》《胶东文学年选》《旅行美文》《小学生学习指导》《青岛日报》《青岛财经日报》等150多家报刊。荣获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赛奖、首届黄河口散文奖、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二等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六项国家级奖,散文《远去的扁担》入选首届刘成章散文奖初评名单。《家信》《大海行船》列入全国十几省市高考模拟试题。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share=15960254093&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