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笔很克制,将语言蛰伏在狭小的叙述中,却呈现出″照亮咫尺天涯"的效果。诗的开端,借″薄暮"说事,指向是多维的。日落西山,为″小马灯"作铺排,为后面的主角一一雏菊登场作铺垫。"照亮",与渐近昏暗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生活中的希望,让诗的表意处在轻盈与重负、繁杂与简约的临界点。″山坡倾斜着",是一种写实,也是"傍晚"时分的一种错觉,把"寂静"拉长,增强了意境的厚度。而作者笔锋一转,"晃动稚气,晃动羞涩。"想象力和情感是跳跃的,在″寂静"的碾压中,透视出无限的生命力。″睁开玻璃珠般的眼晴",似特写镜头,是第一声春雷,在读者的胸腔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诗的第二节是楔入,播放现实生活中一幕场景。尽管″他"未有″给出赞许或否定",但在″一声响鞭"中,将生活的细微呈现出来,是一段充实的生活画面,令人看到内心的光,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作者心中涌动的"潮水涨了上来",而″翅膀"却被″石头压下",是一种隐喻:诗者仁心,本真世界;也是一种唤醒:世俗压抑下的善良,我们的肉体与灵魂。作者无限深情地喊道:"菊呀,风暴就要来了!"视雏菊为一个生命体,情感的内涵带动运转的心跳和脉搏。″赶紧上灯",让一束光刺穿黑夜。"赶紧掩上小小的柴门",作者于细小处书写大文章,借雏菊彰显精神的主体与独立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