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禹洞
作者/王耀群
大禹洞位于骆峪水库东南角之龙窝村,沿龙窝村正街南端向东,有一条400余米长的小径,蜿蜒曲折,穿梭于密林山坡之上,直通大禹洞口。曲径通幽,神奇壮观。大禹洞座南向北,背靠巍巍禹山,面向幽幽禹谷。洞口为两扇石门,呈外八字形。洞内幽暗,寒气森森,深不可测。洞口石墙上有磨崖石刻“神禹”二字。洞前有丈余平方之平石,人称“禹床”。洞顶有-龙头巨石,昂首向天,衔云追日,呈凌云腾飞之状,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神气十足。洞后山巅,有大禹庙,千百年来,几度兴衰,香火仍续,现在遗址,垒石为庙,六月六日立会祭之,香火袅袅,贡品盈盈。四乡朝祀者络绎不绝。





骆峪乃黄帝季子骆明封国,史称古骆国。其遗址在水库西岸,王城犹存。大禹为骆明王孙,禹诞时,天象奇异,狂风暴雨,一条巨龙凌空飞舞,腾云驾雾,目光如炬,吟声震天,回荡山谷,云雾翻卷,电闪雷鸣。禹降洞中,云蒸霞蔚,艳阳高照,莺歌燕舞,百鸟鸣贺,遮天蔽日。霞光万道,七彩流光,海市蜃楼,气象万千,幻化无穷。
禹诞于斯,长于斯,蒙迪于斯。习安邦济世之策,练改土归流之术。与其父鲧,擘画九州,拓疆固土,仁治天下,奠华夏之伟基,开文明之先河。洪荒时代,水患猖獗。舜委鲧为水官,其以堵治水,未愈反猖。舜怒杀其于禹山。时禹已届弱冠之年,承袭父爵,疏而导之,江河龙东,百川归海,沧海桑田,剪患济民,启智蒙昧,初探四季,教民稼穑。桑梓乐业,神州昌盛。海内升平,乾坤朗朗。德泽昭衍,功媲日月。帝赏庶拥,受禅为王。华夏文明之祖,万世源流之根。勋垂寰宇,高山仰止。





伫立禹山之巅,顾盼天地之间,五条山岭犹如五条苍龙,俯首禹洞。莽莽禹梁犹如凤凰开屏,如诗如画。南依巍巍秦岭,峰峦叠翠,犹如湖海细浪,涟漪滚滚。铅黛壮景,奇韵曼妙。茂林修竹,大树参天,青蔓绕枝,山花烂漫,蜂喧蝶翩,鸟语花香。野生黑葡萄如串串珍珠,伸手欲餐。猕猴桃种源古藤新枝,金桃累累,原始生态。山珍野味品多质好,鲜美可口。金禽满山跑,家豚青饲肥,果疏维C丰,境域似氧吧。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蓬莱仙境,莅者忘返。
洞下龙窝村,背山面湖,绿树环绕,白墙青瓦,屋舍俨然,村容洁丽。一街文化两排景,满街淳朴满院情。牧童柳笛碧水边,荷锄犍铃月纱笼。鸡鸭引颈向天歌,书声阵阵伴旭升。谁说乡村不如城?而今田园蕴风情。水库似镜,静影沉璧。千里平畴,碧浪茵茵,衣带渭水,游龙奔驰。千村万户,大厦点缀,炊烟缕缕,欣欣向荣。若遇隆冬,雪花飘飞,冰树梨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阳普照,玉宇清澈,银装素裹,江山多娇。
禹洞仙迹,根脉之源。慎终追远,敬之祭之。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盛世护建,国泰民安。迎八方宾朋礼瞻先贤,聚四季财帛造福人民。
是为之记,以飨游者!
(2023.4.16)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王耀群,周至县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高中语文老师、县委党校教员、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局长、县史志办主任、副县处级干部等。现已退休。文化爱好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主编过二轮巜周至县志》《周至县村镇史》《周至县组织史》等。参与周至县传统文化研究会、楼观道文化研究会、周至县财神文化研究会及周至县孔子文化学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