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关庙村随想(下)
文/刘玉伟
关庙村地处汉长安城遗址区里,现有四个村民小组,440户共计1400余人,其中外来租住人口300余人,有村干部8人,党员47人。他们为了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未央区城中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全村村民和外来群众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实干,为打造“七不”、“五净”清洁乡村,争创花园乡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让关庙村也实现从未有过的美好“蝶变”。
我们看到村里村外几条街道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遇到村民时,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就是对村里这项工作的肯定。相小燕比胡占柏大六岁,她已经当了十多年的村干部,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的工作真的很辛苦。但她始终都是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农村的工作真的很难,但我们都是党员,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义不容辞!”
相小燕还对我讲了,在这次整治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振琪以身作则,事事处处都想在前干在先。胡支书多次对他们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区上给的500万元专项资金,每一分钱都要用到该用的地方。在胡书记的带领下,他们真的是说到做到,按照区里的要求,让每一项工作都是掷地有声。

我们正在村里走着时,一辆街办的拉垃圾车正在装运村里的垃圾。几名身着环卫服装的村民,把一桶桶垃圾倒进了垃圾车里。路边还有几处摆放的很整齐的垃圾桶,这是村里的垃圾收集点,村民们都会自觉的把自家的垃圾按要求,分别倒入该倒的垃圾桶里。
我问了问路边的一个村民,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我问他对现在的村容村貌满意吗?他笑着说:“以前各家各户垃圾乱到,路上又脏又臭,现在你看看连一个小纸片都没有。这都是村干部的功劳!我不但满意,还非常的满意!按现在时髦的话,我也要为他们点十个百个赞!”
胡占柏和相小燕都高兴地对我们说,他们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么多年里村里真的是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就连丢东西的都很少。但是为了确保村民们的安全,在全村还是装了53个摄像头,不为别的,万一有啥事,万一谁家的老人和小孩走丢了,查看一下监控就知道了。还有每十户就有一个消防设施,胡占柏很憨厚地说:“还是老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们在关庙村里还看到,展板上的那一组组数字,那一张张村里立面提升、路面提升、绿化提升前后对比的照片,都很生动地告诉我们,他们在城中村整治工作中,的的确确地下了很多功夫。他们后续还要把村里大事记、乡风乡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来完成立面美化工作。他们还要进一步打造进村主干道风格,以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他们在收回了村土的闲置土地后,也有了更长远的计划,他们要集思广益,借策发力,想方设法在花卉农业、开心农场、美食民俗,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领域寻求发展。

关庙村也有一处健身场地,相小燕笑着对我们说,每天下午来这里锻炼身体的人都很多,再加上村里的路边都安装有路灯,村民们晚上出来散散步,拉一拉家常真的也都很惬意。有两个村民就在乒乓球台那儿边聊天边晒太阳。我走过去问她们对村里整治工作有啥看法时,她们也是笑着说:“村里过去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乱溅,跌倒小孩,滑伤老人的事情经常发生,现在全村都是水泥路,下再大的雨,我们出去连胶鞋都不用穿,更不用担心谁会跌倒滑倒了!”
我们走在关庙村里,看到最多的是笑脸,听到最多的是笑声。我想这笑声,是对村干部工作的称赞;这笑声,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称赞;这笑声,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称赞!
刘玉伟,2023年4月2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