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树节里的童话
荷 月
冬爷爷无声无息的走啦,随着冰雪的融化;春姑娘悄悄的来临,带着她的神笔,俏皮的给大地换上了嫩黄的绒装。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如约而至,兔妈妈领着一大群儿女,排着长龙似的队伍,举着彩旗、扛着锹、提着桶,浩浩荡荡地上山去了。它们边走边唱:
春风吹,阳光照
小兔们,起的早
不怕苦来,不怕累
上山种树,环境好
啦啦啦,啦啦啦
上山种树,环境好
山坡上,高大的树木掩映着几座红瓦房,红绿相间煞是好看。其中一座红房子面前,有个乳白色的栅栏,栅栏内有几只胖乎乎的小猪儿正在玩耍。大一点的黑猪叫甜甜、小点的花猪叫琦琦,再小点的白猪叫壮壮。它们听到小兔们嘹亮地歌声,感到惊奇,迫不及待地想去探个究竟,可是栅栏的门打不开,原来是猪婆婆怕小猪们乱跑找不着家,便给门锁上了。小家伙待不住了,匆忙地跑到屋内询问:“婆婆,婆婆,兔哥哥、兔姐姐它们干啥去啦?”刚做好早饭的猪婆婆忙出来,眯着眼睛,透过栅栏,朝山上眺望:“哦!兔儿们植树造林去了。”
甜甜好奇的问婆婆:“啥叫植树造林呀?”琦琦、壮壮端来了凳子,让婆婆坐下,它们围在猪婆婆的身旁,听婆婆慢慢道来:“植树造林啊,就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保护森林的基本办法。如果森林保护不好,山上的土石遇到大雨就会流失,庄稼就被淹没,大家就没有吃的,甚至房屋还会倒塌。”
壮壮一听发大水时没吃的、房屋还会倒塌,急得抓耳挠腮,琦琦站起身来团团转,甜甜拉着婆婆忙问:“那咋办?那咋办?”猪婆婆慢条斯理的回答:“为保护美好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呀。人类还流传着许多植树造林的佳话呢。”小猪们一听植树造林还有那么多佳话,立马抖擞起精神,扇子般的耳朵竖的直愣愣的。
婆婆拍了拍围裙,意味深长地说道:追溯到西周时期啊,人间有个名叫沙俊其的人,他被人们称为“常胜大将军”,每次打完胜仗,就命令他的部下在获胜的战场,种植杨树,以示胜利。以后又将抓到的俘虏,也让他们去植树,共同庆祝胜利。诸多小国看着西周的高山平原郁郁葱葱,国家越来越强大,他们也仿照西周的做法去植树造林,这样一来,植树造林的活动被推广开来。
小猪们听了这个故事若有所思,赞同的点了点头,可又觉得一个故事还不过瘾,缠着婆婆继续讲。婆婆呵呵地笑着说,让我们一起吃过早饭再讲吧。
小猪们哼哧哼哧的吃过早饭,甜甜忙着洗碗筷,琦琦赶快刷锅瓢,壮壮来抹桌子,一会儿就把活干完了。大家又围坐在婆婆的身边,期待着下一个故事。猪婆婆看着小猪们很勤劳,开心地把“董奉杏林”的故事奖励给它们听:
三国时,有叫华佗、张仲景、董奉的医生,被百姓称为“建安三神医”。琦琦突然想起:“婆婆,婆婆,您说的张仲景是不是那个冬至为百姓熬娇耳汤的神医?”婆婆连忙点头答应:“是啊!是啊!他是三个神医中的一个!”接着,继续道:这三个神医中啊,还有一个叫董奉,在长乐行医,每治好病人不收银两,只请病人痊愈后,到山上种杏树五株,以后杏熟成果,取杏果作为补偿。董奉又派人将杏果换成谷子,赈济穷人。百姓都说董奉鼓励大家种树,既治愈了病人,又美化了环境,他善事做双,是天下第一大好人。因董奉种杏行医,救助穷人的缘故,人们边把品德高尚的医生称为“杏林医生”,而董奉则被誉为杏林的鼻祖。
听完了故事,小白猪壮壮说:“婆婆,我长大了要做杏林医生!”小花猪琦琦说:“我也要上山植树,美化环境!”小黑猪甜甜拉着婆婆的手,恳切地说,“婆婆,我们现在就去上山植树吧!”婆婆高兴地说:“好!我们现在就上山!”
听了婆婆的回答,甜甜卖萌的竖了竖耳朵,琦琦开心的摇了摇尾巴,壮壮还拉上了邻居家的小伙伴,在猪婆婆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拿上工具,来到山上,挥锹挖土,扶苗填坑,忙得不亦乐乎!回来的路上,它们斗志昂扬,高唱:
春风吹,柳芽发
小猪植树又种花
既防风来还防沙
荒山变成防护林
净化空气功劳大
山上的喜鹊,听着欢快的歌声,俯首一看:哎呀呀,地面上的动物,争先恐后来山上植树造林啦!喜鹊们忍不住的叽叽喳喳:“地面的动物都来植树造林,咱们是住在树林里的受益者,可不能袖手旁观呀!”,于是呼朋引伴地唤来各种禽鸟,大家纷纷衔来花草树木的种子,撒播到山间田野上。
春天的大地,在小生灵们的精心打扮下,青山绿水美如画!
写于2023.3.28
发表于2023年第一期《淮安文艺》



作者简介:
荷月,本名金淮莲,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协理事。历任江苏省人民监督员、淮安市两届人大代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散见《黄河文艺》《短小说》《青年文学家》《中华文学》《古今传奇》《速读》《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海商报》《淮安文艺》《淮周刊》《初心追寻》等报刊媒体。《难忘手抄书——林海雪原》等三篇散文入选《当代作家》作品展。著有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荷月散文集》。《中华文学》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