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6支队绘制的公路保障任务图▲
1966年底,我们铁道兵58团奉命由配属5支队峻工完成的7号战略公路驻地撤出,转场至越西北的莱州,归建6支队参加12号战略公路和当年被称作东南亚第一桥的莱州悬索桥的修筑任务。
莱州悬索桥建址选在距莱州市东南方3公里的黑水河上 (战友们习惯称其为黑江),这里山高林密、山势险峻、河谷宽阔、水流湍急,山中的野兽、毒虫、毒蚊很多。两岸的大山上敌特活动猖獗,他们时常打冷枪、发信号弹、在美机轰炸时指引轰炸目标、搅乱我军对空作战通信指挥系统。
黑水河(黑江)远近景图▲
负责黑水河东西两岸悬索桥塔架修筑和悬索隧道式锚碇洞开挖、浇筑任务的是我们58团4营14、15连,而4营13、16两连则负责桥头公路的修建任务,16连还要负责部分悬索桥塔架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加工供给工作。战友们在工期紧、任务重、敌特敌机干扰大、质量要求严的前提下边干边学,逐步掌握能装填十几箱炸药的大口径开山炮眼的开挖、炸药装填、放炮,桥塔架基础清底、钢筋捆绑,围定模板,混凝土搅拌、浇筑,悬索锚碇洞开凿,悬索锚碇墙浇筑,公路和引桥的铺设、建筑等任务。该悬索桥主跨度108米,东、西两岸引桥长各34米,桥总长176米。桥塔架高60米、桥面为双车道宽10米。锚碇洞高8米,宽10余米,深15米。
建设中的悬索桥塔架▲
为加快工程进度,四个连队隔河开展施工竞赛活动。桥塔架与锚碇洞的施工昼夜不停,实施24小时两班倒,每班工作12个小时。上班前,战友们必须清完“大号”,因为上塔后12个小时连续作战,为争分夺秒,吃饭喝水全在上面,不能下来。至于“小号”,战友们尽可在空中播洒,那也是不能入镜的一番景象。塔架浇筑时,战友们足蹬高筒雨靴、身穿厚厚的帆布工作服,在密密的钢筋铁笼中,梆紧钢筋,浇筑混凝土。他们要不时地将水泥震搗棒尽力插入混凝土石浆的每一个角落,让泥浆、沙石在震搗棒嗡嗡地震颤中溢出浆性,均匀地中和与分布,达到最高质量标准。施工中,要在水泥浆中拔起双脚,移动脚步谈何容易,水泥浆的吸附力极强,每移动一步,都要拼尽全身的力量。一班下来,震捣棒已震的你全身象散了架,汗水早把那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打湿、打透了,脱下的高筒雨靴会倒出沉积在里面的成流儿的汗水,那种艰苦与劳累让人永生难忘。在水泥浆浇灌的间歇期,累坏的战友们会在几十米高的塔架上用安全带把自已梆在脚手架或钢筋上小睡一会儿,然后只要听到班长的一声口令,大家又会拼命地干了起来。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营部鄂文发、何庆霖两位工程师一直与基层连队指战员们战斗在一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理,他们身先士卒,忘我的工作态度和人品深得战友们的信任和点赞。
悬索桥锚碇洞建成后当地越南老百姓纷纷前来参观▲
在锚碇洞内施工同样艰苦异常,凿岩机、风镐突突地响着,飞扬的石尘弥漫着洞内的每一个角落。施工的战友们人人脸上,手臂上的汗水石尘一起流,那时没有什么安全防护措施,战友们的脸上、口鼻间、鼻腔内都沾满了石尘。他们在拼命!人人奋不顾身,争创第一名,争当英雄模范。当年战场口号和指导思想的理论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与“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战友们中一幕幕的英雄壮举相互激励,你追我赶,向前!向前!。我们班三等功荣立者彭锁成,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的臂膀粗壮有力,施工中他的衣衫总是被汗水打的精湿,脸上的汗水总是止不住地往下流。七班的黑大汉张海,干起活来“哇,哇”地大叫着向前冲!。我们天津藉战友孙殿庭在粉尘弥漫的大炮洞中操作凿岩机,因缺氧而晕倒在凿岩机上被烫伤了面颊。天津藉另一名战友打炮眼能手朱锡占满脸常常被厚厚的石尘包裹着,看不清他原本的面目和肤色,他因吸入岩石粉尘过多患上矽肺病,晚年生活痛苦不堪。这些战友在战场上付出的太多了,他们晚年大多疾病缠身,英年早逝,令人叹息。我们15连还有两名战友林庆波和王朝林,也是有名的敢于在施工中拼命的战友。后来,他们终因劳累过度,病倒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当他们被紧急从岗位上撤下,急送回国治疗时,终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在国内的野战医院中。林庆波战友牺牲后安葬在云南开远白龙坡烈士陵园。王朝林战友牺牲后安葬在云南宜良原陆军58野战医院墓地。王朝林战友的墓地墓碑,我们迟至2020年才在云南籍苏显忠等战友们的帮助下找到了。52年过去了,当年不知是那个环节出了差错,没有认定王朝林战友的烈士身份,至使朝林战友孤零零地躺在大山中,墓地荒芜,野草丛生,看到这番景象,让人禁不住地心酸落泪。我们同连同营的参战战友们曾联名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将他的遗骸迁入当地烈士陵园,但终因烈士身份认定问题,至今未果,令人遗憾。
13、16连战友们在悬索桥引桥路段现场施工图▲
1968年6月,我们58团完成了莱州悬索桥塔架及隧道式锚碇洞的建筑任务。同时,我们营接收了从国内订制的悬索桥主缆索、鞍座、索夾、吊索、钢桁梁、铁木质铺桥板(部分桥板在越南订制)等架桥必需物资。这几十卡车物资由昆明军区23分部组织车队分批运达。当年为防美机轰炸,所有建桥物资由我营材料技朮员马长生战友接收并与越地方政府协商暂时分散存放在莱州市内隐蔽地点。当年在运送钢桁架和铁木质铺桥板时,一辆卡车一次只能运送两根或两块。而既便是这样,装车时钢桁梁或铺桥板的一头也要窜出汽车驾驶室一米多,另一头也要拖出车厢外两米多。由此您可估算一下单棵钢桁梁或铺桥板的重量,进而推算出整座悬索桥的巨大荷载。
我营材料技术员马长生▲
1968年7月我们58团再次奉命由西线转场至东线战场,配属1支队完成越南同班铁路部分路段的修筑任务。而浸透我们58团战友血汗与生命的萊州悬索桥的铺设任务,在我团奉命转场后,改由兄弟部队接力完成,并在当年顺利通车。鉴于莱州悬索桥的工程造价极高及战略位置的极端重要性,悬索桥完工后当年的勘测测绘数据、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资料一侓封存上报中央军委备案。在萊州、在悬索桥上,我们与兄弟部队一起共同完成了这一重大工程项目,共同唱响了那响彻云霄地援越抗美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英雄赞歌。
悬索桥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