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之二)
文/吴伦林(江苏淮安)
从这张照片的画面看,照片是摄于家中,墙壁上挂着毛主席画像和获得的模范锦旗、墙上张贴着各种奖状、小组增产节约的计划表。爷爷坐在正中,围绕他站着家人,分别是我的大伯、大妈、我的母亲分别抱着孩子等,好像是在开家庭会议,人人看上去有精神、兴高采烈、面带笑容,显得家庭和谐、十分的温馨。
杜李局长亲自撰写的文字介绍:盐工吴学田一家的照片中,劳动模范吴学田有两个儿子,加上孙子、孙女一家九口人。大儿子吴继芳当年被提拔为盐所生产管理员,二儿子吴继祥是模范青年团员和学习模范。他们家的墙上挂着模范锦旗,张贴着各种奖状,还有三圩增产节约的计划,一家人其乐融融。1951年全家收入为21240斤粮食,人均每人月近200斤,比解放前多收入11400,几乎增加了一倍。

作为局长能深入盐圩子,了解实情,亲自为普通盐工写报道,是极其罕见的,这不仅是对咱吴家的肯定,而且也是吴家莫大的光荣。记得91年我随江苏盐业考察团赴大连盐务局所属各制盐场实地考察海盐生产,还专门去医院看望了高龄生病住院中的原淮北盐务局老局长,现已离休的大连市委付书记杜李老领导,他听说我们一行是淮北局来的,专门前来看望他而显得十分高兴,可惜那时我不知此情况失去了当面向他老人家表达吴家道谢的机会,同时我也感到能与杜李书记见上一面,也是我一生的幸运。

爷爷在世时我还小,听我父讲爷爷也是苦大仇深的盐民,他爱党爱国,解放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他是盐场解放后第一批入党的中共老党员,也是首任担任丁三圩村第一任村长,是盐场的劳动模范,在丁三圩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在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十分关爱家人,为了全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常年累月在盐滩上顶烈日冒严寒超负荷劳作,就是为了多制滷多产盐,使家庭有个好的收入。这使他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老了许多,经推算照片上爷爷当时也就是四十三岁。他因积劳成疾,换上了严重的胃病,六一年患胃出血而病逝。爷爷生前不仅顾家而关照远亲近邻,据我父说西陬山有个表兄弟,咱这一辈称叫乔二姑爹,他家在农村生活上有困难时,那时咱家生活上也很拮据,但爷爷还会经常拿一些粮食接济他家。咱家原先也有一头牛,后来到海边晒盐就把那头牛给了他家。在那农耕时代牛是大型牲口,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按现代讲堪比一台拖拉机,搞农业是何等的贵重啊,说给就给了,乔二姑爹激动万分。他病故前把子女召到跟前,教导子女永远不要忘记圩下的舅舅给咱家的恩情。父亲还举个例,说的是五二年那年咱家产盐大丰收,单位兑现不少粮食,爷爷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留足口粮,拿出大部分粮食支援抗美援朝。爷爷的堂兄弟吴学雨,住家东辛农场靠弄船谋生,缺少资金购新船,前来求助。咱爷爷二话没说,给了他近三千斤粮食,分文不收,使他如愿事成,就在当今人们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处理此问题,绝大部分人难以做到。爷爷的为人、家族观念、高尚互助风格为吴氏家族树立了典型并传为佳话,在此影响下得到了吴氏家族晚辈的传承,现今家族各大支系之间还保持联系和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

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吴家可以说家庭和睦,人丁兴旺,事业有成。这由爷爷的教诲、父辈的 榜样作用分不开的。我的父辈兄弟四人在爷爷的影响下都加入党的组织,成为党的一分子,有抱负有责任意识、有家国情怀,养成了公道正派的性格,形成不怕吃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谦虚低调做人处事方式,注重家人、关爱晚辈,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晚辈的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