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亮
洋槐花开了,满树满树的,热烈而奔放,如瀑布般倾泻四溅。
记忆中,孩提时代,村后有一大片洋槐林。每年四、五月间,槐花如期开放,一嘟噜一嘟噜的,像串串儿小巧玲珑的风铃。色白似雪,冰清玉洁,晶莹剔透,清香袭人,成群的蜂蝶绕花起舞。此时,槐林便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天堂。
放学后,呼朋引伴,扛上钩竿,挎上竹篮,猴急地奔向槐林。待钩下槐花便迫不及待地成串塞进嘴里,大快朵颐,脆生生、甜丝丝的,惬意极了,吃够了,便往篮子里装,直到摘的满满的才兴尤未尽地回家去。 由于钩花的人多,很快在地上便摘不到了。胆大的便脱下鞋子,赤脚爬到树上去摘。这是很危险的:一是树高,春天枝脆,容易摔下来;二是由于花香招引了无数蜜蜂。捋花时常常被蜇;再就是槐枝上有很多尖尖的刺,不小心常常被刺的皮破血流。尽管危险重重,仍有不少为了一饱口福而涉险者。
等我们把满篮的槐花带回家后,母亲便把它摘净洗好。拌上玉米面子蒸拿够(家乡用野菜、树叶等伴上玉米面蒸成的食物)或者蒸菜团子,出锅后,配上蒜泥吃。在那样一个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没下顿地年代,在那样一个青黄不接的春三月,吃起来那叫一个美味儿。几乎每年多数人家就是靠吃槐花度过整个春天的。槐花成了名副其实的“救命粮”。也是我儿童记忆里的人间至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知怎的?我总是忘不了记忆里的槐花。